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探微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9期   作者:颜梅
[导读]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中,教师通过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颜梅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沙子乡中心学校(贵州安顺)  561200
                                              
         摘要: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中,教师通过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提升美术课堂的生命力,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的角度来看待美术学科,了解到美术这门学科中的人文性质和艺术性质,充分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开展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时,教师应重视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于美术这一课堂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促进学生深入认识美术这一学科学习。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美术
         美术这一学科作为小学学习中的重要学习内容,其会贯穿学生的一生。在实际的生活中,学习美术学科有利于促进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让学生充分增强自己对于美的综合感受。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致力于为学生建设一个有效课堂,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所学习的美术知识,提升学生对于美术学科的理解度,从而达到学生对于美术知识的活学活用,提升学生的美术应用能力。
         一、生活化视角下开展小学美术教学的现实意义
(一)促进美术教育发展
         当前的社会提倡培养具有多元化素养的综合性人才。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重视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培养专业化的人才。美术对于学生的艺术素养有着积极作用。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通过应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将美术学习中的基础教学内容,以社会化的角度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美术的价值性,发现美术学科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提升学生对美术的综合素养,增强学生的美术能力,让学生具备综合能力。
(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自身没有那么重的课业负担。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为学生打好学习的基础,让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有一个基础的认识,让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充分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这一学科的兴趣,培养对美术学科的热爱之情
(三)提高学生的美术应用能力
         美术这一学科和实际生活有着强烈的联系,通过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充分提升学生对于美术知识的应用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发现美,应用美,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这对于学生来说,能更好地在实际生活中发现美,观察美,明确美术这门学科的内涵,让学生于生活也能提起更多的热爱。
         二、开展小学美术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扎根于实际生活,引导学生贴近生活
         在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需要学生仔细来发现。传统的以教材为主的教学方式,转换到以生活内容为主,利用生活即教育这一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对于生活进行感悟,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重视从生活角度,选择一些美术教学的立足点,以此为导入过程,引导学生感悟美术真谛,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打开自己的想象能力,在生活中发现美,理解美和创造美。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对于美的理解程度,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艺术素养,这对于学生的综合成长有着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仅仅只局限于教材上的内容,而更应在利用好基础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美,认识了解到美术这一学科的应用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在生活中感受,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会美术,增强对于美术这一学科的理解程度,对于生活也能更加热爱。
         例如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一些主题教学,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选择一个合适的教学题材,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选择素材,自己进行艺术创作,将生活化的内容跟教学联系到一起,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充分提升学生对于美的艺术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美术创新思维。


         (二)激活现实情景,提高学生想象能力
         美术这一学科来源于实际生活。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应注意启发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美术学科。感悟源于实际生活,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于现实世界的感悟,同时在美术作品中展现自己的个人魅力,让学生利用美术这一学科作为自己和世界沟通的渠道。小学阶段的学生,自身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利用这一点,构设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基于生活化的角度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联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美术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利用小组合作或者两人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对于美术作品的创作,提升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不同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认知特点,只有真正做到从学生角度出发,才能让学生正确认识到美术这一学科,提升学生对于美术这一学科的热爱程度。
         (三)增加沟通交流,体现美术学科的人文性质
         美术学科教学的素材主要通过在实际生活中留心发现,对于学生来说,要想表达自己的情感,可以利用美术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生活化的方式相融合,避免学生的眼界局限,让学生从多个角度中,提升自己对于美的认识。对于学生来说,在课堂上为其营造一个良好沟通的环境,让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其他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增强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在沟通交流中,学生也能逐步完善自己的审美意识,提升自己对于美的享受,学会借鉴他人经验,丰富自身认知,对于美术学科有更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画完画后,留出几分钟的时间,写一写他自己的感受,对于自己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考虑,通过这样的方式,将美术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深化,增强学生对于美术这一学科的理解,同时对于学生来说,在表达自己思想的同时,也是一个展现自己魅力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总结自身美术学习经验,提升学生对于美的认识,也有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展现自己身上的艺术魅力。
         (四)融入其他学科教学,体现美术教学的丰富性
         美术这一学科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其和其他教学内容有着相应的联系。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通过和其他学科学习内容相联系,增强学生对于美术的理解,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将美术教学内容进行拔高。比如将语文教学与美术教学联系,让学生通过语文教学的方式,表现自己对于美术这一学科的理解,对于其中的人文性质产生共鸣。将音乐教学和美术教学进行融合,利用音乐促进学生认识美术,增强对于美术的理解,让音乐带给学生新的启发,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对于美术这一学科的理解程度。
         例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利用好课堂下的时间,在课堂教学外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让学生对于美术有着更为深入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艺术素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举办一些美术展览活动,将各个年级中的优秀美术作品,集中起来进行展示,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有着良好美术素养的学生,进行上台演讲,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学生对于美术这一学科的认识,让学生展现自己的魅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这一教育与实际生活有着分不开的联系,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从学生的主体兴趣出发,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学会用美术的视角,来表达自己的实际想法,提升学生对于美术这个学科的认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参考文献:
         [1]刘根选.生活化视角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探微[J].课程教育研究,2020(20):238.
         [2]蒋志春.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0):216.
         [3]何峰.分析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J].中国民族博览,2018(07):43-44.
         [4]朱敏.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探微[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0):2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