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先平
和平县和平中学 517200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智能手机已经普及,大众化。现代中学生基本上已经是人手一部智能手机,中学生玩手机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有的甚至成瘾,有的可能是“一机在手天长地久,机不在手,魂都没有”。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学生上课玩,下课玩,走路玩,吃饭玩,睡觉玩,可以说玩手机已经严重的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更有甚者说“手机已经成为了中学生的毒品,想要毁掉一个孩子,请给他一部手机”。同时,中学生过度的玩手机也带来了其它方面的一些问题,如近视、记忆力下降、社交障碍等等。鉴于此,学校对手机的管理就变得迫切需要,但在加强手机管理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管理中的困境,笔者就结合自身对学生手机管理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加以探究,以飨读者。
关键词:学校手机;管理;困境;对策
一、学校手机管理面临的困境
(一)合法性管理困境
学生带手机来学校,已经带来了管理上的困境,而学校呢?明令禁止,突击检查,没收,屏蔽周边信号,集中销毁等都是校方进行手机管理的方法,当然,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方法与措施。这样,学校对于手机的管理带来的问题是,“学校对学生手机有没有权没收?”如学校把学生的手机统一管理如果出现丢失该谁负责?等等问题。至今为止,我们看到的公开文件一是2018年8月,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中也提出了“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的要求。二是山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条例》规定,中小学校应当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电子产品使用管理,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对学生带手机进课堂说“不”!而其它省市并没有跟进,因此,我们对手机管理面临着合法性管理的困境。
(二)效果差的困境
在我们学校,笔者作为班主任,亲身经历了学校两年多的严格手机管理,但是发现的效果依然很不理想。在我们学校,对学生的手机管理一般是周日晚读前学生的手机要统一收起来而且班主任要亲自去收,还不定时检查,放到学校规定的地方保管,周末则在最后的一节课再发回给学生,中间没有什么特殊情况则不能让学生把手机拿回去,这样看起来的管理制度是很完善。但是效果依然不理想,如有的学生手机不上交跟老师说自己没有手机;有的则是交的是不能用的手机,还有的是交了一部手机,还有另外的一部手机。这样的情况是,大把的学生一样利用课间或者其它空余时间玩手机。学生玩手机,就好像与老师“打游击”一样,在宿舍关着门来玩或者安排相关的同学“放哨”。学校的老师,值日的领导抓了一批又一批,处分了一批又一批,效果依然不见得好转。这样的管理效果,就没有达到我们的期待,这又是我们面临的困境。
(三)配套管理措施困境
手机管理,不单单只靠领导、老师,而是要靠多方面的,多维度的,立体式的形成管理合力。现在的手机管理更多的时候是靠一些值日领导、班主任或者任课老师去管理,家长、宿舍管理员更多的时候是没有参与进来或者说难以参与进来。手机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则没什么配套的措施,没有跟踪反馈,没有形成常态化的管理标准,精细化的管理要求。这样不知不觉中造成了双重标准,一些较为难搞的学生玩手机被抓后说为什么另一个年级的同学又可以在宿舍校园出现,搞的我们相关的老师无以言对,造成了管理上的难题,可见配套措施又是我们手机管理的困境。
二、破解学校手机管理困境的对策
(一)加强法制建设为学校管理手机提供法律依据
社会的迅速发展,法律制度的建设也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据有关的部门统计,中国人用于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用于看手机屏幕的时间越来越多,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中小学生用于学习的时间,为学校管理手机立法提供法律依据是当今时代的迫切要求。从目前看到只有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到“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的要求。从法律的权威性、严肃性来解读的话,这不具有法律效力,因为只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才具有立法权。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出台的只是方案或者行政规章制度,为此,希望国家的立法部门加快校园手机管理的立法,全国各地省人大跟进,为地方的校园手机管理立好地方性的更为细致的管理条例,为学校手机管理提供法律的依据。
(二)增加手机管理的实效性
从学校层面,年级层面,班级层面的管理,突出手机管理的实效性,做好顶层设计,以实效作为手机管理的重要抓手,突出问题的导向,把手机管理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罗列出来,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如我在班级手机的管理过程中,较注重“疏、堵”相结合的原则:第一、利用班会课对手机的管理提出严格的要求,同时要提出如果出现了违反要求时,进行如何处理;第二利用主题班会我播放从网上搜索的关于手机不良后果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使用手机的利弊;第三、统一收手机的时候不定时检查,如果没有如实的交手机则严肃处理。第四、班里利用班费买一部非智能的手机,只能打电话发信息,方便学生与家长联系处理一些紧急的事情。这样通过“疏堵”相结合的策略,手机管理的实效性就很突出。
(三)加强手机管理配套制度建设
从学校的角度来看,第一、要树立手机管理一盘棋的思想,全校管理要统一标准,严格按要求执行,形成制度;第二、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来加强对手机的管理,形成管理的合力。学校手机的管理不能仅仅依靠值日领导、班主任、上课的科任老师,还可以调动宿舍管理员,视频监控的老师、家委会的力量、一些正气学生的力量形成管理的合力。第三、加强硬件软件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完善学校的公共电话安装,手机信号屏蔽系统安装等。第四、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校园手机管理氛围,营造校园无手机环境。提倡用电话手表,或班里统一配置非智能手机。与家长交流,形成家校联动校园手机管理机制。
实践证明,校园的手机管理依然任重而道远,作为学校管理者、教育工作者、一线的教师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意识到手机带来的弊端,不懈努力,不断的探索手机管理中措施,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