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祥林
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城关中学,福建省三明市3653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稳步推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也加入了较多传统文化的内容,而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要带领学生去感知和学习传统文化,借助传统文化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为学生的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重要性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古人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精神财务,经过几千年的洗礼和沉淀,传统文化仍旧拥有极高的教育价值。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传统文化,运用教材内容、加入各种典故、开展实践活动。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其不够了解道德与法治,未能掌握充足的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未能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关键时期,同时该时期的学生正处于叛逆期,如果其未能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那么就会给学生带来直接且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认识到初中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同时还需要渗透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我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传统文化也在不断发展和传承的过程中,我国拥有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这是每一个学生都需要了解并掌握的。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要融入传统文化,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传统美德,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扬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真正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方法
(一)挖掘教材内容,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使其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形成正确的三观,可以为学生日后的成长奠定良好基础。目前,我国正在实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也得到一定的改进和优化,而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全面且深入地分析教材内容,挖掘出其中具有教学价值的教学素材,收集其中涉及到传统文化的内容,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教材的基础上,饮用成语典故、股市谚语等,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所具有的魅力,而这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身上流淌的中华血脉,愿意运用传统文化提高和完善自己。
例如,在教学《社会生活讲道德》这一课的内容时,教材中就加入了大量的传统文化素材。如,教材中的阅读感悟中讲述了杜甫的故事,并且涉及到一首古诗,即《又呈吴郎》;链接中涉及到《论语·季氏篇第十六》以及扬雄的《法言?问道》的语句,同时还有一些中华文化宝库中表示谦虚和礼貌的用语;拓展空间中运用到《荀子》的内容。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准确把握传统文化与课程内容之间的契合点,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汇总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
此外,教师还需要从其他渠道搜集和整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传统文化作品,并将其运用到日常教学中。
《弟子规》《论语》《诗经》等传统文学作品中的内容,都可以运用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而这可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其树立起正确的三观。
(二)从典故入手,增强传统文化渗透力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切勿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如果课堂氛围较为沉闷,那么将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发现传统文化所具有的魅力[1]。因此,教师需要在全面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并逐步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快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关爱他人》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那么就需要教师能够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同时还需要升华主题。在教学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好学习任务,即搜集和整理与“八拜之交”相关的资料和素材。在教学时,学生需要讲解自己收集的资料和信息,将当时的故事情景再现出来。有的学生讲述的是知音之交,将钟子期与伯牙的故事生动地讲解出来;有的学生讲述的是刎颈之交,讲述蔺相如与廉颇之间患难与共的故事;有的学生讲解的是管鲍之交,既认真讲述了故事内容,还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通过讲述这些有趣的故事,可以营造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情景,其他的学生要认真聆听。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关爱的本质和原因,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良好基础。利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获取更多的传统文化,还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开展实践活动,增强传统文化感召力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2]。相比于其他学科,道德与法治课堂承担了更多的任务,不仅需要重视知识的船首,还需要将实践与理论知识融合起来,真正地内化知识。传统文化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滋养人们的心灵,也能为人们提供更加明确的前进方向。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养。
第一,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开展文化活动,鼓励学生去搜集素材,同时还需要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我国拥有非常多的传统节日,如中秋节、端午节、春节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搜集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文学作品、诗词歌赋等,结合各地习俗开展有趣的文化活动。利用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取更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还能锻炼学生搜集、整理和提炼资料的能力。
第二,开展有趣的竞赛活动,如辩论赛、知识竞赛等,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感悟和体会,使其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所具有的魅力[3]。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二十四孝”的故事,学生需要从现代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运用知识竞赛的方式掌握和了解“孝”故事。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还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时,需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丰富和完善课堂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形式,开展各式各样的道与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和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石雷钧.传统文化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09):74.
[2]闫哲.中华优秀传统孝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价值与途径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19.
[3]张颖.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资源的应用分析[J].教书育人,2019(04):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