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虎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中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江苏 连云港 222200
摘要:在素质教育持续深化的背景下,综合实践课的建构与实施受到社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为了响应新课改号召,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初中学校应重视并加强对综合实践课的建构,包括搭建实践教育基地、树立先进的教学观念、构建完善的教学机制。与此同时,在综合实践课实践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创设问题式情境、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这几个途径展开,本文对此进行论述。
关键词:建构;实施;初中;综合实践课
前言:初中综合实践课是一门旨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目的是通过活动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和生活体验,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在综合实践课的建构与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和照顾学生认知能力、学习水平,将学生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就目前初中综合实践课开展情况来看,无论是建构过程还是实施过程,均存在较多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依据相应的教学理论和素质教育要求,就初中综合实践课的建构与实施策略分享几点拙见。
一、初中综合实践课的建构策略
(一)搭建完善的实践教育基地
综合实践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对场地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在初中综合实践课建构过程中,最先落实的工作应是搭建完善的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在搭建素质教育实践基地之前,需要做好调查工作,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原则,确保建立的基地能够满足综合实践课的教学需求。一般来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应包括生活德育、特色实践、科技创新、专题教育、拓展训练等体系课程。与此同时,学校要善于开发地方性资源,尤其是一些地方性的传统项目,如泥塑、陶瓷、剪纸等。一方面,打造个性化品牌,强化学生参与动机。另一方面,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实现对地方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此外,师资队伍的构建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应根据实际要求建立完善的师资队伍,为综合实践课的高效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树立先进的实践教学观念
完善的综合实践课程除了要有素质教育实践基地作支撑,还需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新形势下,教师应摒弃传统的唯分数至上的教学观念,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在综合实践课中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自主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体来说,首先,教师要认识到综合实践课的重要性并且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实践课,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为课堂教学质量达到要求提供可靠的保障。其次,教师应当针对自身的角色定位进行转变,给予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以足够的尊重,使学生真正成为综合实践课上的创造者、参与者,从而构建一个扣紧课程要求、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综合实践课堂。
(三)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机制
在初中综合实践课构建过程中,完善的课程教学机制不可或缺,既要系统训练教师的理论知识,还要将充足的课程教学资源提供给教师,并且针对实践课程内容进行统筹安排,为实践课程教学设计目标明确的主题,保证综合实践课能够有条不紊的开展。例如,针对“学校+基地”的合作教学方式建立完善的运行协作机制,如定期召开工作例会,使学校与基地能够保持经常性对话,确保综合实践课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都能及时解决。又如,针对“学校+基地”合作教学建立完善的科研服务机制,让实践课的实施既有科学的理论指导,也有科研机构的指导与帮扶,为综合实践课的有效开展提供可靠的保障。除此之外,还要根据实践课的具体教学要求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管理机制等,以此提升初中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质量。
二、初中综合实践课的实践策略
(一)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强化学生实践动机
兴趣是驱动成功的催化剂,在初中综合实践课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以此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机,让学生产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愿望,这样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管理负担,还能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例如,在风筝制作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放风筝的视频,视频画面中,各种形态、花花绿绿的风筝瞬间吸引了学生的眼神,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在这个基础上,教师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我们知道,让东西飞起来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哪怕我们平时飞纸飞机,它也只能飞一会儿就落地了,风筝那么大而且那么重的东西,为什么能够在天空中飞着不掉下来呢?”通过这一问题情境唤醒学生对风筝的探究兴趣,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组织学生制作风筝,学生能够做到全身心投入,这对构建高效的综合实践课有重要意义。
(二)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保障学生实践效果
利用问题情境唤醒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愿望之后,教师再给学生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例如,在“制作风筝”的综合实践课中,教师应根据实际需要给学生准备剪刀、竹条、万能胶、线、针、尺子等工具,保证制作风筝的原材料充足,又如,在“陶艺制作”综合实践课中,教师应根据陶艺品的制作步骤和要求给学生准备泥浆、泥塑刀、刮刀、木拍子、手术转台等工具。在这些充足材料的支撑下,学生可以充分释放自己的天性,全身心投入到综合实践课中,促进素质教育目标落地。
(三)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合适的教学方式是教育工作取得理想效果的根本前提,在初中综合实践课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例如,小组合作学习法。在“收集并利用太阳能”这一主题的综合实践课上,教师可以围绕教学内容给学生设计探究性问题,如“太阳能是什么?”“太阳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便利?”“太阳能的不足有哪些?”“太阳能的收集原理和方式是什么?”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可以借助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查阅相关资料,然后再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展开实践活动。这样的综合实践课不仅能够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等。又如,分层教学法。初中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实践能力、认知水平、思维能力等各个方面。对此,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如按照综合素质由高到低划分为拔尖组、提高组、强化组。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应秉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展开教学活动,根据每个层次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设置难度系数不同的实践任务,鼓励学生深入研究学习。一般来说,在竭尽全力的前提下,每个小组都能顺利完成实践任务,这不仅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除此之外,教师在综合实践课上还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生活化教学法等教学手段,以此提升实践课教学效果,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目标。
结论: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全面推广且不断深化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尤为重要。有效开展初中综合实践课,这是发展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教师应予以重视并认真建构初中综合实践课程,还要有效开展综合实践课,先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再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此外还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综合实践课的育人价值,落实素质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尔锋.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甘肃教育,2020(08):115.
[2]陈默.如何有效引导学生上好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J].华夏教师,2020(09):22-23.
[3]温铁岩.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20(05):58-59.
[4]张希龙,刘新霞.创新开发实践资源 全面践行立德树人——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学校综合实践课设计及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23):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