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强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费村小学 235281
摘要: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当中,有很多种当代最为流行和有效的语文教学模式,而阅读习惯的培养工作,则是其中最为有效和重要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之一。在整个小学语文阅读习惯培养工作当中,需要教师根据其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学生相应的进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语文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从而让学生自主掌握语文的基本学习方法,和独自进行语文阅读,从而有效提高其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养成探析
引言
课外阅读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不仅能够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对语文学习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而且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积极正面的兴趣爱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养成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作用
语文阅读是整个语文学习当中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获取、人格和素养的提升、为学生在今后的语文阅读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其小学语文是所有教育阶段当中的基础性教育学科之一,因此,就需要针对其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习惯培养工作进行仔细分析,总结其小学语文阅读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作用,从而更有效的对症下药,促进其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成效。首先,其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进行知识的总结和吸收,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其由于年龄段和心智的不成熟,导致其学生在故障的小学语文学习过程当中常常效率低下,而通过教师有效的阅读习惯培养工作,从而使得其学生构建起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最终起到提高其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的成效。除了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和吸收之外,其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可以相应的健全其人格、提高其整体素养,在帮助学生进行最基本的语文知识学习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领悟到做人的感悟,成为一个会读书、读好书、做好人的人才。
二、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指导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启发性和基础性的作用。因此,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个人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小学生作文写作的难度较大,甚至有的学生不喜欢写作。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引导他们进行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强大动力。课外阅读将促进学生写作质量的提高。小学生在写作文时,通常会使用大量的语言材料和构图材料。其中,一些材料来自学生的真实生活经历,而其他材料来自他们通常阅读的书籍。课外阅读内容丰富,包括语言、故事、诗歌、传记等。通过阅读这些课外阅读材料,小学生可以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和相关的文学知识,使学生不会在写作中“无言以对”。同时,教师也应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
除了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进行阅读训练之外,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可以在教室建立墙报,墙报内容都与相关,由小学生搜集、整理,内容可以是故事、知识点、趣味题等。此外,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为学生推荐一些读物、介绍一些学习软件,在阅读中,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比如,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等,也可以定期举行阅读分享会,让学生有分享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这样学生阅读的经验会逐步得到积累,阅读能力自然也会逐步提升。只要在教学中,教师做一个有心人,课堂上多鼓励引导、课下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交流,展示,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同时,阅读兴趣也会大大增强。
(三)家庭和学校需要重视阅读
学校和家庭应当重视阅读,我们不要过度关注学生的卷面成绩,要从行动上帮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阅读的目的,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为学生构建阅读环境,促进学生阅读的形成。在家里,家长要起到榜样作用。家长可以给孩子购买适合的书籍,为孩子阅读提供资源。同时,家长也要和孩子一起阅读,不能家长在玩游戏、看电视的时候,要求学生阅读。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家长可以抽空和学生一起阅读,构建良好的阅读环境,孩子有疑问的部分,家长也可以给孩子解答。家庭和学校同时重视阅读,才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结束语
语言的形式丰富,不同的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也不同,要贯彻落实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应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首先教师要给与阅读以足够的重视,其次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阅读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许小波.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C]..教育理论研究(第四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393-395.
[2]唐树梅.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及习惯[J].甘肃教育,2018(21):99.
[3]胡英杰.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培养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