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中有关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探索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9期   作者:刘后泳
[导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应着眼于学生生活实际

         刘后泳
         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实验中学516700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应着眼于学生生活实际,以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学会做负责任的公民,学会过有意义的生活。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应转变教学理念,着力打造生活化教学课堂。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教学;探讨
         生活化教学就是让生活场景融入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更有兴趣参加到每一次教学活动中,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以此获得更多的知识,并陶冶情操。教育源于生活,要实现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就必须走进学生的真实生活。
         1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1.1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初中教学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的是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进一步提升,因此,在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上,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素养、科学精神素养以及公共参与素养。法治意识的培养,主要是让正处在青春期的初中学生树立法律信仰,明确人的行为底线(不违法),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犯罪行为,这也是初中教育中最严峻的问题。根据相关统计,初中生的犯罪率在低龄犯罪中占比最高,这正是初中生缺乏法治观念,对触碰法律的后果没有正确认识所导致的。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是因为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拔节孕穗期”,加强对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还能通过参与的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增强其社会责任意识。
         1.2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初中时期正是学生形成独立思维、转变思考方式、约束与放纵并存的时期,在这个矛盾的特殊时期,教师要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逐渐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学生在离开家人、教师的监督下,形成一种良好的自我修养品格,树立自我管理意识。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无监督、无督促下形成一种自我学习与生活的能力。
         1.3健全学生的人格
         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独立人格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学生会受各种事件的非正常影响而使人格扭曲,这正是在初中阶段展开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原因之一,目的是在教学中健全学生的人格,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培养学生迎难而上、愈挫愈勇的精神,不断鼓励学生,让学生充满信心和希望,用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和法治意识观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2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
         2.1立足生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
         只有根植于生活沃土的教育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道德与法治教学要创设富有生活化气息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的情感自然生发,达到润物无声的境界。统編版八年级教材上册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的第二框“以礼待人”教学时,我们可以从过年导入,帮助学生了解年文化,然后由表演拜年时的礼节,再接着讨论传统的给长辈拜年的风俗有没有继承的必要,帮助学生感悟礼对个人的意义。当然,还可以由拜年途中的堵车现象,让学生探讨堵车现象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和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帮助学生感悟礼的社会价值。


         2.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情感参与
         统编版教材七年级上册。走近老师教学中,可以运用学生已有的个人生活体验创设情境,把教师节学校运动会等活动的照片,通过师生同框照并配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重温美丽的瞬间,从心理上走近老师。还可以创设“模仿秀”活动,要求学生描述或者模仿某个老师的动作神态、声音语言等,让其他学生来猜,通过这些活动既让学生掌握了。教师职业的特点“不同的老师不同的风格”等知识,又让学生自觉地生发尊重、感激、理解老师的情感。
         2.3反思生活行为,倡导回归生活
         对于初中生而言,要把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动是不容易的,作为老师应该创造学生进行反思行为的机会。统编版教材九年级上册“共筑生命家园”教学中,通过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要性,也已经了解到我国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战略和方针政策,但是如何让学生明确作为公民应有的责任呢?老师可以先播放视频,让学生找出存在的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并指出由此造成的严重后果,紧接着通过“行为反光镜”活动,让学生对照自己的日常行为表现,找出自己在践行绿色发展中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就是要通过反思活动,造就多个理性生活、行为实践的瞬间,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升华,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态度和行为。
         2.4开展实践活动,提升核心素养
         课外生活化实践活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其可把知识拓展至课堂外,让学生的知识理解更进一步。可让学生参加到各形式社会实践过程中,又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里整理知识、验证知识。例如:在学习“生命的思考”这一单元时,可以带领并组织学生一起参观抗震纪念馆。让学生一边参观抗震救灾英雄人物的英勇事迹,一边感受生命的重要力量,从心底产生一种对生命的珍惜与敬畏。这种实践活动有效避免了课程教学所带来的无趣与枯燥,让学生加深了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和理解,收获了课本之外的东西。
         2.5优化生活化教学过程,创设生活化情境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原有知识经验中“ 生长” 出新的知识经 验,激发学生更好地构建属于自己的道德知识。课堂 教学包括课前导入、课中讲解、课后延伸三大环节,为了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教师要注重优化生活化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生活化。是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与后续教学环节息息相关。精彩的导入相 当于“凤头”,在生活化课堂中,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生活经验、需要入手,引入富有时代性的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以“彬彬有礼”课时教学为例,不建议从孔子角度选材,教师可以引入现代化生活素材,比如董卿在《开学第一课》中跪地采访的视频,让学生谈一谈对董卿在自己心中的印象,通过交流引入“彬彬有礼”的主题。  
结束语
总之,作为道德与法治课老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不断地思考和探索生活化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认知生活、感悟生活、学会生活,实现知行合一,把课堂研究推向纵深。
         参考文献:

         [1]李一峰.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教学研究[J].名师在线,2018(33):44-45.
         
         [2]刘敏.浅析生活化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构建[J].名师在线,2018(29):46-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