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书
云南省罗平县马街镇宜那完小 655813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是学生教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符合办学规范化的要求和体现。农村校园发展中,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等方面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从学校的远景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认识到校园文化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长知识和提高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学校管理者必须重视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
关键词: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发展路径
校园文化是实现新形势下学校特色文化发展的重要素材,是学校办学实践过程中所积累下来的精神财富,它对学生的影响意义深远,甚至会伴随学生的一生,因而它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隐形课程,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切实落实在青少年教育课程中的重要体现。创建学校文化特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人才培养的需要,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影响因素
1、当前社会流行文化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子设备迅速普及,导致当前流行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日益突出。这些流行文化在对学生产生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流行文化通常指被人们广为接受而且极力寻求的文化。它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与追随并广为流传,与其自身独有的特点密不可分。它的内容通俗易懂且形式简单,对其接受人群的年龄和文化水平没有特殊限制。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尚未成熟阶段,最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根据观察学习理论可知,小学生周围人群的行为对其成长起着榜样示范的作用,然而该作用并不都是积极向上的。
2、学生身心发展情况及兴趣爱好
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考虑的便是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及其兴趣爱好。教育家孔子认为:“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是说冉有和子路由于性格不同,老师对他们间到同一件事情给予的指导意见也不相同,这就要求教育者要因材施教,注重学生身心发展情况及个人爱好,借以达到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
3、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与地方特点
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程度。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决定了农村校园文化建设的丰富程度。此外,当地居民对教育的期望值和重视度也能够影响农村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情况。
二、农村小学校园文化的发展路径
1、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1)净化
首先一所学校应该保持良好的卫生地面上不能有纸屑杂物,墙面上不能够有污渍。学生的课桌上没有刻画的痕迹,教室的门窗没有灰尘,要做到校园中的每个角落都被打扫到位。
很多学校都要求将打扫卫生的用具摆放在教室的后面,但这样容易导致教室的摆放不整齐,所以本人认为可以将卫生用具统一放置在教室外的某处,这样既能够保证教室的整洁,还能够方便老师和学生共同使用。
(2)绿化
由于农村的小学经费不如城镇小学经费富余,所以不需要花费过多的资金购买高档的花木。农村小学可以依照自身的条件,利用手边的花木来装点校园。这样既经济又美观。比如,在笔者所在乡镇的校园周围就有大片的野花,学校会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将这些野花移种到校园里.
(3)美化
对于长期没有修络过的学校来说,应该在假期将学校的教室进行粉刷,对教室的环境作以美化、学校经常会有一些旧的课桌,这些桌子修补起来花费太大,所以可以将其废物利用,将它们作为学校花园的围栏.
2、弘扬校园传统文化
首先,可以利用开学典礼、国旗下讲话等场合,开展与文化主题相关的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展示学生的各项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从而满足小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同时,要充分发挥校园宣传栏的作用,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办黑板报等,让学生参与其中,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源,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接受文明的熏陶及心灵的升华。
其次,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室环境。在小学生教室环境的打造中,要力求干净、实用、美观,给人舒适的感受,形成有序严谨的班集体;在教室内设立图书角等,让学生自主捐献图书,并学会与大家共享;还可以设置学习园地,张贴学生优秀的作品,如手抄报、绘画、作文等,激励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向上。
3、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提出“四个自信”,并在理论和实践上科学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根本性问题,作为一线教育管理者应首先考虑围绕党建,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中深思构建校园文化内涵发展,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上下足功夫,着力于“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为谁办教育”深层次挖掘 ,紧紧抓住力争“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相统一去做好教书育人文化内涵及方向。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在规范师生行为等方面有积极的意义。农村小学的管理者要重视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和人才队伍的建设,集思广益、科学决策,制定科学的制度,规范校园言谈举止,并加强校园文化队伍建设,结合校园“一训三风”,抓好养成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从根本上形成良好的校风。
制度建设要民主,要借鉴和吸收学生、教师的意见,再经过校方的讨论修改,通过之后方可实施。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制度也要不断进行改革。同时,在制度的落实中,要权责分明,将责任落实到人,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有限,要确保制度落实的效果,就必须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结语
校园作为一方净土,应该充满孩子们的笑声与读书声。所以学校的管理者应该主动为师生们营造出生动、活波的校园文化,让师生在学校中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盛明华.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思考[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37):54.
[2]黄芳玲.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初探[J].人文之友,2018,(1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