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便侠
河北省保定市雄县北沙口乡西留官营小学 071800
摘要:阅读与写作是语文课堂的重要教学内容,二者不存在“割裂性”,反而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阅读就好似蜜蜂采花,是信息输入的过程;而写作就好似蜂蜜酿蜜,是信息输出的过程。在输入与输出的不断契合之下,学生就会形成综合性的语文学习能力,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也会大大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把握读写结合这一新教学思路,在教学实践中采取有效措施落实读写结合,激活语文课堂。
关键词:读写结合 小学 语文教学 应用对策
语文教学就好似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阅读与写作是机器的两个重要部件。倘若一个部件失灵,整体的教学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尽可能的推动阅读与写作“并驾齐驱”。要在把握读写结合概念的基础上实施读写结合,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提升的同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
一、读写结合的定义及关系探析
读写结合是一种双向促进的教学机制,它同样也是一种新型教学理念。不少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度研究与阐述,其概念认知上大体具有共同性[1]。其可理解为“当合者合当分者分,合中有分,分中有合”,即“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在充分理解定义的基础上,把握二者的关系。能够明显看出,二者虽然处于相对独立的两个方面,但内在联系千丝万缕。首先,阅读和写作分属于语文学科的两个方面的能力,共同支撑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其次,阅读与写作相互关联、相互促进,读是信息输入的途径,写则是信息输出的途径,二者高度统一。二者具备“同步发展规律”,内在关系密切。
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实施策略
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在深入把握读写结合概念与含义的基础上探析其具体实施策略,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入手;
1、在阅读中积累素材,支撑写作
阅读是学生建构语言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取信息的过程。小学生之所以抵触写作活动,是因为经常出现“无话可写”的现象。一些学生绞尽脑汁,不知道写些什么,无法从知识库中提取对应的写作教材,导致写作难以有效落实。这是因为学生没有积累足够的语言知识,支撑写作活动的开展。而阅读恰好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2]。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是要引导学生有效进行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有效阅读不是囫囵吞枣式阅读,而是让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记”。要鼓励学生采用批注式阅读方式进行阅读,将文章中优秀的语文素材对应积累到知识库中,在潜移默化中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素材。
如在学习《观潮》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将刻画“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画面的优美形象语句,进行摘抄记录。如潮来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作者用优美的笔墨为我们刻画了生动形象的画面。学生在“边读边记”的过程中,将这优美的语句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进行对应的批注,即感受批注、理解批注。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初次阅读中厘清文章脉络、抓住文章重点。
2、在阅读中学习技巧,学会写作
小学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精彩绝妙,其中蕴含了无数的写作技巧与写作方法。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发展初期,很容易在参与阅读时无法理解其写作技巧与方法,从而制约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多样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别样的学习体验,点拨学生的阅读学习。从而让学生在“非自觉”中理解文章、掌握技巧,提高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有效性。
(1)有效提问:教师可以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提问,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文章思考,在思考的同时掌握其写作方法,理解其写作妙处[3]。同时,这能够发展学生的思考意识,能够让学生成为阅读文本的主动探究者,学生对其写作技巧的掌握也会更到位。
如在学习《将相和》时,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
①文章的主人公是谁?他发生了哪些故事?
②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故事,写作意图是什么?
③作者是怎样刻画主人公人物形象的,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问题层层递进,有助于学生理清文本思路,也能够让学生有序的进行阅读,在思考问题与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写作技巧。
(2)情境创设: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创设对应的阅读情境,可以是动画情景也可以是语言情境。目的是让学生在真实感受中走入文章,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学习,同时从侧面了解其写作技巧、掌握其写作方法。
3、在阅读中模仿训练,写作练习
小学阶段所选去的文本符合学生的学习成长规律,且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教师可以抓住阅读文本中的各重点,进行写作模仿训练。既能够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写作技巧,深思理解文章,又能够立足于阅读文本开展有效的写作练习,提高练习效果。
(1)利用“留白”,开展续写、创写: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抓住课文中的故意“留白”所产生的“无声胜有声”效果,开展续写、创写训练。让学生学会补充文本,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科文的理解,促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
如在学习《田忌赛马》时,在齐威王输掉第三场比赛后,课文留下这样一句话“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在这之后的人物表现、故事发展,成了“留白”,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一留白,让学生进行续写训练:
①齐威王又失败了,他目瞪口呆的同时,在想什么?
②倘若进行第四次比赛,齐威王会如何做?
学生们牢牢抓住了目瞪口呆这一关键词,同时深度理解文章内容。在忠于文本、抓住人物特点的同时进行续写、创写,实现了读写结合。
(2)抓住“重点”,进行仿写、拓写:模仿是写作的第一步,小学语文教材则是学生模仿的最佳范文[4]。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引导学生学习其写作立意、写作结构、写作手法,让学生在仿写的基础上,掌握写作技巧。
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文章的写作方式采用“总分总”形式,结构清晰,内容明确。开头总写小兴安岭,再分写春、夏、秋、冬小兴安岭的美丽之处,最后再总述小兴安岭,头尾对接、粗略得当,是一篇很好的写作范文。
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模仿该课文的写作结构,以《我的家乡》为题,让学生们进行仿写练习。学生们仿照课文,能够写出结构严谨、文笔流畅的文章,在加深学生课文理解的同时实现了有效写作训练。
4、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深化读写
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教师也要适当地开展课外阅读。课外阅读能够补充课内阅读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样也能够让学生在课外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实现学生知识面的扩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为确保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开展,在课下深化读写结合效果。小学语文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阅读书目,可以参照课标要求以及课文阅读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防止学生被一些快餐文化所侵蚀。
同时教师可以布置课下读写任务,要求学生阅读打卡、完成阅读积累本、书写读后感等。在长期的课下训练中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能够得到双双提升,读写结合的积极作用也得到了有效发挥。
结束语:
总之,要想让学生遨游在广阔的语文天地,感受语文的艺术与趣味。教师就必须推动读写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效写作,在写作中深度阅读。这样才能够实现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双重发展,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才会大大提升。
参考文献:
[1]方红梅.读写结合,优化小学语文教学[J].读天下:综合,2020(18):50-50.
[2]洪贵芝.读写结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J].中华传奇,2019(07):26-26.
[3]梁社蓉.读写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探究[J].写作:中,2018(03):151-151.
[4]陈桂琼.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育(海南),2020(22):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