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融合运用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2期   作者: 陈立广
[导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机整合已成为新时期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
        陈立广
        福建省政和第二中学 3536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机整合已成为新时期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积极发挥信息化给教学带来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审美和鉴赏能力以及文化传承能力,立德树人,促进高中学生对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信息技术;融合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在语文教学中,教育者的教学模式大多是先进行字词讲解,紧接着就是文章分析,再要求学生进行背诵。整个教学显得程序化且公式化,学生没有感受到较强的趣味性,掌握的语文知识也没有达到理想状态。因此在当前阶段,教师开始推陈出新,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 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2.1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过去,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会单方面地为学生灌输各种内容,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不积极。而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将更多有趣、形象的内容呈现出来,会带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极大地提升了学生语文学习欲望。
        2.2 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
        在过去,高中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使得学生可以在高考中获得好的成绩,会在课堂上不停地为学生灌输各种理论内容,并没有考虑学生是否理解了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很难得到提升。通过信息技术的利用,可以带给学生全新的语文学习体验,能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对语文知识进行思考探究,促进了学生语文学习效果,加深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
3 语文教学中教学弊病
        3.1 学生主动性低
        高中生承担了强度较大的学科压力,面对语文,他们首先没有太大的重视程度,认为自己在这方面的提升不会太过显著,因此在学习阶段的主动性较低,更多的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一系列学习任务。那么他们会将更多的时间耗费在其他的学科之上,这也就导致很多学生在当前的语文课堂上面的参与程度较低。
        3.2 教学内容繁杂
        语文本身是一门与学生的母语相接洽的课程,这门学科里面容纳了海量的知识,学生在学习的阶段不知道哪些才是自己应该掌握的重点内容。面对繁杂的内容,学生能够接受并且掌握的内容仅仅是教师所讲授知识的九牛一毛。
        3.3 课堂操作不便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当前课堂上的信息量太大,不便于教学更加高效进行。因此这时候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内容的精简和整合,提高当前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4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4.1 上课前进行备课
        备课是高效教学的必要条件。老师可以从两方面进行有效地备课:①专家指导。

所谓专家指导课程的准备,是指在课程准备过程中,将专家的理论知识与课本内容相结合,体现课程准备的意义和课程准备过程中教学理念的方法,并以理论来验证实践。同时如果附加以贴切的演讲将会事半功倍。②学生集体事务。如何有效地备课,研究小组应该组织专门的讨论和实践,并在实践中给教师带来指导和实践。例如,在高中语文教材古诗散文教学过程中,研究教师可以课前为每一个学生单独进行课程的的策划,上课过程中在阅读课文和阅读材料后进行深入思考,然后再进行写作教学设计。最后,讨论组再一起讨论,通过修改和完善来理解备课的重要性。
        4.2 利用信息化丰富教学方式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在信息化日新月异的今天,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丰富教育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和理解能力。在日常的高中教学中,要创造性地设计语篇教学的深度和难度,注意教学的梯度。比如,《离骚》是一篇浪漫主义文学作品,诗中表现出了屈原强烈的忧国忧民的爱国之心。这首抒情诗承载了很多的文化价值,但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来讲解会显得非常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得不到保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屈子文化园的相关图片,让学生多方位了解屈原的文化地位和精神。然后展示陈洪绶的《屈子行吟图》创设情境导入,画面上的屈原高冠广袖,踽踽独行,形容憔悴却有坚毅之色。陈洪绶把自己对屈原的了解融入自己的笔端,用一支笔绘出了文化名人屈原的外形内神,我们通过解读《离骚》用另一种方式来描绘屈原的外形内神。教师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去跨越时空的限制,去感知古人的伟大胸怀与气魄,了解屈原的价值追求与人生信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拉近了学生与传统文化的距离,让学生自觉地去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
        4.3 通过信息技术创设良好情景
        高中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属于常用的方法,这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官体验均具有一定的增强作用,让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得到有效提高,并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将传统的被动的学习转变为积极的、主动的学习,让学生自身积极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发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高中语文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的光、声、画和色等元素给学生创设出相应的教学情境,生动地表现出字里行间的意境、画面和情感等内容,给学生营造真实感,使得教学内容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得到显著增强,进而让学生更加强烈地进行感官体验和情感体验,并能对课文内容进行更加容易的理解和掌握。所以,信息技术和情境教学两者结合在一起,能使得情境教学效果更加优化,最终让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完成度得到显著提高。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荷塘月色》时,教师就可以在网络中,寻找与课文意境相符合的图片,在课堂上呈现出来,带给学生视觉体验,让学生可以很好地感悟夏夜荷塘美景。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并在情景中感悟作者的情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学生可以很好地融入文章中,感悟作者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情感,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各种修辞手法入手,对文章的重点语句进行分析,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情感。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信息技术的出现无疑是一大有力的“助手”,可以帮助教师更加高效地整合教学内容,同时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也会更快。由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当前的教学目标,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自己进行教学,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状态。
参考文献:
[1] 王国辉.网络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堂的融合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9,20(03):179-180.
[2] 张玉萍.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整合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9,20(02):224-225.
[3] 侯永敏.信息技术助力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初探[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10):214-215.
[4] 吴斌毅.基于信息化对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探讨[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10):149-150.
[5] 黄惠玲.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高中语文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2):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