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激发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2期   作者:沈华南
[导读] 当前农村小学语文知识的学习中,教师为学生进行作业的设计仍然是以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为主,学生完成作业的形式单调,这样的作业布置方式很容易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
        沈华南
        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黄家坝街道牛场学校 贵州省遵义市 564104
        摘要:当前农村小学语文知识的学习中,教师为学生进行作业的设计仍然是以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为主,学生完成作业的形式单调,这样的作业布置方式很容易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教师需要注重进行作业的设计,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为学生布置开放性的作业,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得到提高。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创造性思维;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新课程改革着重强调了学生的素质教育,教学的重点放在了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教学环节中丰富知识储备、积累学习经验等,有效改变教育现状。为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要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和学情,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的措施予以应对,进而不断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有序发展。
2 通过创新点,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点就是在传统的语文教材中从各个角度寻求其他素材和内容的知识点。以阅读教学为例,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畅所欲言,根据语文阅读中的教材,培养发散思维。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挖掘创新素材,设计相应的扩展练习使学生能够根据语文教材的内容进行补充和改写等训练,或者通过留白不写、结尾续写等训练模式,提升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比如在学习一年级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时,学生虽然在课文中了解了文章描述的场景,以及各位“画家”在雪地里留下了什么样的脚印,但是教材内容是有限的,学完这一课之后,可以让学生通过教材训练观察能力,观察生活中其他小画家在雪地留下的印记,通过对其他小画家在雪地里的行为进行观察,对文章进行扩写。采用这种有趣的训练方式能够使学生进行想象,点燃其想象思维,以此来激发其创造性思维。学生在进行扩写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通过思维锻炼,挖掘新的素材,也可以通过对文章中的片段进行仿写来更加熟悉教材内容。不仅写作能力得到了训练,并且通过这一能力提升了创造想象能力,利用课文中能够启发想象的段落在训练中提升创新思维。
3 增强交流,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在过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并未高度重视与小学生之间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常常将主要精力放在讲解知识内容方面,如果小学生在课后学习中遇到难题,老师常常由语文课代表来向学生传递问题答案,所以老师与小学生在课后之间的交流并不多,极易导致老师与学生之间发生隔阂,无法深入了解彼此,当一个问题出现不同想法时,难以互相理解对方,小学生不愿接受老师的启发,严重影响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对小学生开展创新思维教育以前,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高度重视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老师应转变思想,将自己视为班级的一份子,需要对小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提高小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促使小学生对老师传递的创新思想予以接受。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增强师生交流与沟通,老师在讲解知识时可以利用当下学生之间流行的语言,肯定学生所喜欢的动画与文学作品,促使小学生认为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然后在与小学生交流过程中,老师可以有效引导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小猪佩奇是小学生比较喜欢的一个动画人物,老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佩奇是咱们班级的同学,将会出现什么故事?”促使小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各种不同新奇的画面场景,编织出一个具有创新性的故事,有助于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发散。
4 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灵活多样,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内容。

为此,教师在开展具体教学活动的时候,不能再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而是要通过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去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要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以及兴趣爱好,进而合理、科学地设计教学内容与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促进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可以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扮演文中不同的角色,并且通过对话和情境演绎去思考文章内容,主动学习相关的语文知识。情境教学法的灵活应用,可以帮助学生亲身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并且可以以亲身参与的方式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便可以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5 注重合作和自主探究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需要锻炼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才能让学生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主动参与,通过对新内容的探究和分析,以及对问题的解决,提升综合能力,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交流与合作。比如在进行古诗学习时,往往需要学生进行背诵,可以在学生刚刚学习不熟悉的时候,使其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先背诵,减轻学习负担,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朗诵比赛,形成自主学习氛围。还可以利用多种教学形式带领学生熟悉、理解课文的内容,提升背诵效果。如在学习《雷雨》这一课时,可以使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品味文章中优美语句,感受雷雨传达的内容,这样才能够保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拥有饱满的情绪和高涨的热情。
6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设计分层作业布置
        在小学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学习的特点,他们的学习基础、智力水平、家庭状况各不相同。如果教师为学生布置相同的作业,就会出现学生的学习水平出现参差不齐的状况,遏制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为学生布置作业之前,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设计分层作业的布置,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进行完整,这样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知识学习的快乐。例如,教师在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之后,要求优秀的学生要进行细致的观察,融情于景,带有感情地进行写作;要求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做到表达流畅,细致观察,条理清晰;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则需要学生做到语句通顺,尽量写出所表达事物的特点。教师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为学生布置个性化的作业,能够激发学生进行写作学习的兴趣。
7 内外延伸,提升创造能力
        语文教学在课堂中所展示的语文学习内容,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知识的补充,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素材的累积,来促使学生进行创造思维能力的提升。如学生在学习了与景色相关的课文之后,可以通过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寻找与之相关的课外素材,整合资料,然后将自己听到、读到的内容,在课堂中讲出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并在课外自主阅读。
8 结束语
        总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教学改革要立足于教学实际,要本着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充分认识到现阶段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到问题根源,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解决,从而形成符合现阶段农村小学教学实际的教学模式,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和方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参考文献:
[1] 陈宇平.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探究[J].读写算,2019(10):123.
[2] 安丽.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分析运用[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1):219+221.
[3] 林传勇.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探讨[J].新课程(上),2019(01):175.
[4] 余龙.移动互联网视角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人生十六七,2018(18):129.
[5] 张丽霞.浅议如何营造农村小学语文的课堂气氛[J].课外语文,2016(23):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