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2期   作者: 刘祥立
[导读] 当前所处社会科技日新月异,获取知识的途经不仅可以通过传统的课堂,而且在互联网、教育机构也可以获得大量的知识。
        刘祥立
        安徽省界首市小黄中心学校化古寺小学   236508
        摘要:当前所处社会科技日新月异,获取知识的途经不仅可以通过传统的课堂,而且在互联网、教育机构也可以获得大量的知识。这就导致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在传统课堂授课模式下提升教学质量,成为了摆在教师队伍前的一个障碍。如果仍然按照之前实行的教育策略,很可能会造成一定的观念冲突。小学语文是学生陶冶情操,接触学习使用工具语言的第一道关卡,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备足课堂知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完善的准备、有效的过程、课后的总结三个过程,去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为学生打开通往语文的一扇门[1]。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一、改变观念,确立教学方向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用最直观的视角去审视,是老师在给学生进行填鸭式教育,老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但是随着科技进步,学生学习通路变宽,如果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会直接建立起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鸿沟。但是无论科技如何进步,课堂依旧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内容是人生进阶的必经之路,所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将语文教学进行效率提升成为了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要改变教学模式,就要改变思想,改变出发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发展轨迹是由学生主导的。在改变思想之后,填鸭教育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由学生主动学习为主体,教师引导为辅的教育理念。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老师要设置合理的教学方案,精心的教学活动,将语文课堂交由学生合作探讨、思想交流,老师控制节点、引导方向,最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根据部编本教材,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课文为例,做出以下语文课堂教学准备工作。首先针对于本篇课文,需要梳理出故事主线,在课文中西门豹作为朝廷官员任用于邺地,在暗中观察和实地走访后得知,邺地有巫婆与乡绅联合作恶,西门豹在掌握事实证据后,一举破坏了原先邺地作恶多端的坏人,同时破除了在当地人心中根深蒂固的封建迷信,随后又带领邺地居民进行生产运动,兴修水利,从而使邺地百姓免受灾患,生活风调雨顺。文章通过描述西门豹的事迹,展现了智勇双全、惩奸除恶的高大形象。文章通篇都在详尽的记录西门豹是如何使用什么方法达成什么结果,文章逻辑清晰,结构合理。作为学生但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西门豹与封建迷信和巫婆乡绅做斗争时的过程,并通过如何的操作,使当地百姓彻底摆脱了封建迷信束缚。作为老师来说如何引导学生对于西门豹人物关键事迹,和在办案时各种行动的目的性研究,是引导学生学习本文的重要一环。
二、完善备课,搭建框架
        教师的备课是日常最基础的过程工作,到底该如何备课,提升教学效果呢?首先全面深化的阅读教材,理解课文,对可能整体的方向有良好认知,善于在课堂上全面剖析文章明线和暗线表达的意思,在课堂熟练运用。其次在教学工作中善于引导学生在课文原有基础上增加课外知识,起到辅助学生理解原文的效果。

运用课内和课外的知识,大胆讲述文章,学生的收获也会不止于文章,在一篇文章学习后,学生对于作者、对于年代、对于文章主人公的了解是全面的,而不是文章学习完之后,仅仅了解文章和课后习题。
         在教学的时候,对于学生的心理研究是重中之重,教育应当是以学生为本,填鸭式教育不应该出现在当今教学工作中。学生活泼,思维开放,应该充分尊重学生身上的这些特质,备课应当融入学生的这些优秀品质,让学生主动学习文章,改变学习的主被动关系,让学生为主动方,教师为被动方,学生根据文章的思路走,教师跟随学生的思路走,在关键环节和主体方向做引导。在备课时参考学生的年龄认知能力,对语文课文进行加工,或者辅以课外能容进行说明,帮助学生吃透课文。再按照学生整体差别,差异化教学,帮助理解能力有限的同学,在课堂之上多互动。最终按照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方针去备课。[2]
三、课堂互动,激发潜力
        语文学科在教学的时候,应当不断地调整教学模式,引入新的机制引领学生学习,并且通过学生的正反馈来确认教学效果。读书实际上与伟大的灵魂交流,语文课本上的文章更是如此,语文课可以使一种艺术对话的形式出现,学生与作者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与教师对话,与人对话的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差异,反思自己使自身进步。在对话过程中,教师需要准备的工作就是充分尊重学生,在学生发表意见的时候不打断,在学生交流的时候不提出质疑,教师随着学生发表意见和交流的时候思维跟着学生走,研究学生内因活动环境,在认真分析学生心理活动后对当前学习方向和环节进行总结达成共识,并且抛出下一阶段方向,有效的预防学生跑偏,引导学生步入正轨。
四、创造氛围,融入课堂
        语文是一门艺术,在语文课堂上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与老师同学进行深度对话,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是在融洽平等的环境中进行学习,“韩愈有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与学生建立平等互信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行为习惯,对学生错误习惯进行引导,而不是指责。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学习氛围,采用游戏、小组对抗、辩论、点名等方式调动全体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活跃集体气氛,使课堂学习中学生在积极融洽欢乐的学习气氛中成长,并且确保课堂中没有漏网之鱼。学生如果在课堂上表现出与学习无关的内容,不应该直接指出错误责罚学生,应当积极引导,课后与该学生沟通,反思自己教学环节,课堂设置是否合理。
结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本文主要讲述了通过完善的准备、有效的过程、课后的总结三方面因素,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在教育过程中,课堂教育一直都是教育主战场,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辅助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课文,老师集中注意力跟随学生思路,两路思维碰撞,最终达到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课堂设计按照学生实际情况,课后完善的总结,针对班级内学生反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做思考,提升下一阶段的教学质量。“孟母三迁”是创造优良的教育环境,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中,最为核心的也是建立“平等、积极、融洽”的教学氛围。“孟母三迁”优良的教育环境。学生交流,教师倾听,总结引导,效率提升。
参考文献:
[1]陈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J],读与写杂志,2014
[2]吴茵.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及对策[J],赤子(上中旬),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