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2期   作者:刘翠清
[导读] 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掌握知识,这就需要教师积极打造高效课堂,在有限的40分钟课堂中获取知识。高效的语文课堂学习对小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刘翠清
        山西省朔州市第四小学   036000
        摘要: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掌握知识,这就需要教师积极打造高效课堂,在有限的40分钟课堂中获取知识。高效的语文课堂学习对小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致力于发现语文课堂现存的问题,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解决,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课堂效率的提高是新课改的核心要求,没有科学、有效的具体教学措施,设计得再完整、再完美的教案和教科书也都只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没有实际效果。那么,何为“高效课堂”?就是教师有节奏、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学生主动且乐于接受知识;教师能教、会教,学生乐学、会学。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从教案设计到活动设计,教师都要以学生为中心,以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使他们能主动参与,增强实践能力。小学生正处在懵懂、好玩的年纪,上课难免会出现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如何激发小学生的求知兴趣,使他们主动且专心学习,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重中之重。好玩是他们的天性,走神是思维发散的不正确表达。他们好玩,因而有很强的求知欲;思维发散,因而想象力丰富。只要教师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和规范,他们就都能扬长避短,变成小天才。
1课前充分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准备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1]。首先,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认真书写教案,预估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会问到的一些问题,并想到合适的解答。其次,教师要留给学生课前准备的时间,给他们布置下节课前要完成的任务,让他们带着充分的准备和未解答的问题听课,大大提升课堂专注度。比如,教师在为《司马光》这篇课文备课时,不仅要想到课文的内容及所用的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而且要想到小学生的想象力,想好如何回答他们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问题,想办法加以正确的引导,而不是限制他们的想象力。教师可为学生布置课前任务,如用“如果你的好朋友掉进了水缸里,家长没有在家,你会怎么做呢?想不想知道我们下节课课文的主人公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听课和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这样,教师和学生都有了充分的课前准备,才能有之后高效的语文课堂。
2定期阶段总结
        阶段总结是系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在大脑中构建大纲的重要途径,是语文学习整体性和完整性的重要体现。总结的形式可以是一次谈话分享会,也可以是一次写作考察课,无论哪种,都要以较高的学生参与度为先。学习不是分散的。教材在课文的选取上十分用心,围绕一个主题的不同方面选取了不同文本,一整个单元联合起来,就能让人体会到其中的主题。小学生可能没有整合体会的意识,需要教师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比如,教学了小学语文教材上的童趣这单元后,学生认识了几个书里的小伙伴,教师就可以让他们逐个分析每个小伙伴的性格和行为,再综合几篇课文和课后阅读的其他片段,说一说自己的感悟和认识。这是加深理解、深化认识的重要方式。每学习完一个单元,教师都要总结、归纳和提升,增进学生的认识,增加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查漏补缺,确保学生完全掌握相关知识,切实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学习效率。
3 强调课堂重点提炼
        语文这一科目的学习,除了要求学生要掌握好扎实的基本功之外,还需要学生学会抓住文章的重点和核心内容,以此来做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实现素质的深度提升和能力的多样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时间的利用率大大提升,避免造成精力的过多浪费。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也要充分地掌握教材内容,熟读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中涵盖的中心思想和基本主旨,以此作为课堂导入的切入点和主要角度,帮助学生排除多余的困难和疑惑。

例如,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文章的过程中,教师便可以从主人公的民族气节入手,重点让学生学习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爱国品质,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重点体会主人公的艰辛和不屈,以此来激励自己学习的斗志。除此之外,教师也应当对学生的疑难杂症进行分析,要对学生平时在课堂中遇到的难点和重点进行总结和整理,进而构建出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素质课堂。教师可以事先在黑板上书写本节课的重点和核心知识,并将这些重点贯穿在后续的课堂教学中,带领学生对其进行研究和挖掘。
4 强调地位平等转换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当中,教师往往采用单向传输的方法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两者之间的地位具有十分明显的区别,并且悬殊较大,这也就导致了学生在吸取知识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主动权,也压抑了学生的天性和对学习的好感。因此,在新课标落实的背景下,教师应当注重同学生之间地位的平等转换,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应当占有的分量和位置。首先,教师要唤起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和任务的积极性,要让学生从潜意识里认识到自身应属语文学习的本位。例如,在学习《菜园里》这一章节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事先向学生展示不同蔬菜的图片,让学生对蔬菜的名称和种类加以辨认,并在课堂上进行回答,这就能够将单元的主要内容较为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勇于表达自身的意见和看法。其次,教师要调动学生探究语文课本的积极性,只有学生在自身能动意识的驱使下进行学习,才能够真正提升自己的语文素质,实现更深层次的升华。教师可以在正式进入课堂之前,给学生留5~10min的时间,让他们进行课本预习,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实质上的困难,教师应当注重在后续的教学中进行解答。最后,教师要挖掘学生潜在的优势和特点,由此规划出相称的教学途径,以此来更好地为学生进行课业上的辅导,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1]。
5强调氛围和谐融洽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其性格也较为外向且好动,因此需要教师充分尊重其个体特性,帮助学生解放自身的思维和想象力,为学生挖掘活力课堂的本质,使得学习环境实现从古板到民主的转化,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没有畏惧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例如,在学习《赠汪伦》这一古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李白写出这首诗的背景故事,同时也可以为学生展示童诗中场景相关的图片,并对学生进行询问,问题的内容可以是“你们认为这幅图片里的轻舟和桃花都带有什么样的含义”,也可以是对“桃花潭水深千尺”这一诗句的意思理解[2]。也就是说,问题的内容要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并不强调固定的标准答案,重点在于让学生阐述自己的看法,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都值得被尊重,这样就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自身回答的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是十分必要且合理的,这是培养学生核心素质的应有之策,也是提升语文课堂质量的有效措施。在实际构建的过程中,教师要从主观和客观上共同落实新课程标准,根据班级内群体的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并对方案的落实加以阶段性考察。同时,教师也要重视对学生个性的激发,要帮助学生挖掘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高效课堂的构建是一项长期发展的过程,任重且道远,教师要与时俱进,审时度势。
参考文献
[1]黄玉芳. 以学生为主体打造高效小学语文课堂[C]. 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178-180.
[2]王云平.教材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新解读[J].华夏教师,2019(35):84-85.
[3]郭丽丽.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效课堂[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3):254.
[4]程合美.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C]. 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19年教育现代化教学管理座谈会论文汇编(一).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19:30-32.
[5]周闻音. 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C]. 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19年教育现代化教学管理座谈会论文汇编(一).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19:496-4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