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芳
天台县城关镇赤城街道第四小学 浙江 台州 317200
摘 要:小学语文教育是基础中的基础,看似很简单,但在创新能力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达到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小学教育,不是简简单单的强行进行知识输入。相对于强行的知识输入,培养创新思维对学生的一生影响更大,因此也显得更加重要。本文先从创新的内涵入手,然后提出了教学创新的对策。本文的价值在于为一线的教师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语文;教学;技术;创新
在整个教育阶段,语文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小学语文教育是基础中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上课的教师不善于利用学生活泼可爱、好奇心强的特点,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果始终坚持照本宣科的方式方法,就会让学生产生抵触的心理,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创新十分必要,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主动融入性,通过互动性提升学习效果。
一、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内涵
在素质教育的旗帜下,在教育界掀起了创新教育的新高潮。高校是学生在校教育的最后一道关卡,更加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但调查显示,由于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没有打好,给未来的教育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因此有专家指,必须强化基础教育。要强化基础教育,就不得不提基础教育的教学效果,就不得不提小学语文的教学创新。
创新的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模式等多方面的创新,涵盖了从小学一年级到小学六年级的整个小学阶段。只要创新的思路正确,教学内容就被学生乐于接受,就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喜欢上语文课程,为学好其他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俗的说,小学语文的教育任务主要有两个:一是对拼音和字、词、句的认知;二是听、说、读、写的训练。所谓创新教育,就是上课的老师创新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讲授知识,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得到有效的开发、培养和发展。
创新教育是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方法的综合体现,目的是为初中阶段输送优秀的学生,并最终为大学阶段输送高标准的生源。如今社会发展突飞猛进,如果没有全新的人才观,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所以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观是教育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教育学家认为,人人都潜藏着巨大的创造力,而这个创造力可以通过教育的途径和科学的训练方法得以提高,直到把他们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创造型人才。所以语文教学着重在语言的积累、悟性的提升和运用、基本技巧的强化训练等方面下狠功夫,增强学生的基本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喜欢语文、学好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选深挖学生潜能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二、教学创新的对策
(一)提高教师的素质
创新教学需要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墨守成规的教师、创新意识不强的教师、对新生事物反应迟钝的教师、对现代科技信息掌握不全的教师,无法完成教学创新工作。教学创新需要教师的创新意识强烈,有破除陈旧、破除教条、不唯书、不为上的强烈愿望和要求。创新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质疑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突破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超越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求教师保持创新热情不冷、创新的能力不减。在教学创新过程中,要求教师站在时代的前沿,站在更高的位置认知教育的规律,把所教的内容和新时代结合起来、把教学大纲灵活变通,只有这样,教学的目标才能更加明确、教学的方式方法更加得体。在教学创新过程中,一定要围绕着学生的创新精神来展开,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亲自动手探索,通过创新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要做到这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是一名全能的教师,集专业知识、科学知识、人文知识于一身。同时还要掌握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能灵活运用现代教育科技手段。如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很多,如果教师没有广博的知识作为基础,就很难驾驭学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一名小学教语文教师,更要强迫自己多学。对于许多教师来说,自学是提升自己的主要渠道。此外还要积极争取,或者更多进修、交流、培训的机会。
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才能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活跃,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要求。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对以往的教学过程进行深刻的反思,总结出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才能从一个辉煌走向新的辉煌。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教师不是唯一的主体。如果忽视了另一个主体——学生——我们的教学工作就会走进一个盲区。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而创新的教学模式则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身份只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所以要进行教学创新,就要把充分的时间交给学生。作为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方向,并根据学生的活跃特点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从而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真正体现学生这一主体,让广大学生在宽松活跃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知识。
教师要给足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自习课文,并把要点总结出来。而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所能做的只有一件事,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巧妙的引导。提示和引导的角度包括:找出生僻字、掌握文章的结构、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等。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以后,老师把学生的答案统一起来进行分析,从中找出疏漏的地方,并在课堂上讲解并通过恰当的方式进行强调,使学生牢记教师的点评,确保学习的效果。
(三)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法的目的,是让学生觉得学习更加生动有趣,从而培养对语文的爱好和兴趣。教学方法的创新,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的需要。如果偏离了这个方向,创新的教学方法是失败的,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创新的过程中,要注意采用多种有趣的方法组合,在妙趣横生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同时提升了学习效率。许多学生觉得语文比较难学,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使学习语文变得轻松快乐,使语文科的魅力大增,从而使广大学生喜欢语文课。
以四年级上册课文“火烧云”的教学过程为例。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出描写火烧云形状的句子、找出句式变化的句子,通过变化的句子加深了学生的记忆。接下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火烧云的视频或照片,让学生感觉到现实中火烧云的真实情况,便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创新教学方法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所有限制,让学生在课堂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知识。
(四)创新学生考核标准
学习的效果如何,都会通过考核标准来进行评判。在教学创新过程中,对小学生的评判标准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如果评判得当就会激励学生不断努力学习,如果评判不当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创新对学生的评判标准就显得更加重要。按照传统的方法,毋庸置疑,只有考试成绩这一个唯一的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这种传统的评判标准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在年龄上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果仅以考试成绩作为评判标准,就很难得到真实的学习效果。比如说年长几个月的孩子的大脑发育就较好,一般情况下成绩自然会好一些。所以在实际创新中,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评判标准,让评判的结果更加客观真实。
三、结语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创新没有固定的模式,一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定、根据学校的教学资源来定、根据教师的知识结构来的。但是不管怎么创新,最终的目的都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依岚.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初探[J].家长.2019年36期.
[2]郭艳华.小学语文创新的实践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6年10期.
[3]李慧昀.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思考[J].学园.2016年07期.
作者简介:王敏芳(1978.07-),女,汉族,浙江台州,大学,单位: 天台县城关镇赤城街道第四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