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芳
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区长治市第十三中学校 047507
课堂教学一般围绕“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而展开,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直接影响着学习的宽度深度和长度。因此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都要善于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适时地融入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中,从而达到使学生乐学愿学、学会、会学的课堂高效境界,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技术要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以下是笔者在课堂引入环节上的一些初浅的尝试。
欲使新知学习闪亮登场,需借巧妙导入拉开帷幕!别具一格的引入旨在唤醒、调动、激励、鼓舞学生的情绪和兴趣。
一、诗引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跟酒有关的名人名言事件不胜枚举,如曹操“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刘“青梅煮酒论英雄”,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楚汉之争中的“鸿门宴”,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李白“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等等,故有“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的名句。跟酒有关的诗词颇多,不妨来一个1分钟的“酒”字飞花令游戏,如: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而在这诸多“酒”中有我们将要学习的常见有机物——乙醇(俗称酒精)。
一分钟的飞花令调动了学生的激情,同时感受了古诗词的魅力和韵味,从而在快乐兴奋的情绪中开始了乙醇的学习。
再如,通过让学生背诵唐代诗人贾岛的“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通过对比“云”这个意象引入抽象而充满神秘感和朦胧美的“电子云”概念,带着好奇走进扑朔迷离的“云”探索之中。
二、唱引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周杰伦唱遍大江南北的《青花瓷》一曲,其旋律优美,歌词婉丽,意境悠远,歌中描绘的青花瓷宛如一位出尘、清丽、梦幻般的姑娘,不觉令人神往。我们知道英文“China”又指“瓷器”,反映西方人把中国作为“瓷器故乡”,优美的陶瓷制品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下面让我们在《青花瓷》的余音中共同去领略那火与土的艺术——陶瓷的制作(进入硅酸盐工业的学习中)。
成方圆的一首《游子吟》,都说那海水又苦又咸/谁知那流浪的悲苦辛酸/遍体的伤痕/满腔的愁怨/游子的脚印/血泪斑斑/流浪流浪/流浪流浪/游子的脚印/血泪斑斑/历尽了人间的风暴雨寒/踏遍了世上的沟沟坎坎/人情的冷暖/世道的艰难?游子的心中/盼望春天/流浪流浪/流浪流浪,歌曲旋律凄美动人,歌声委婉悠长直击人心。
那么,海水为何又苦又咸?海水能否直接饮用?海水里有些什么物质?为什么日本菲律宾等国家会与中国发生海岛海域之争?凡此种种,通过学习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便可探明究竟。
三、聊引
同学们,咱们聊一个话题,人们常说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这是对坐姿和站姿的规范要求。坐如钟站如松,可为什么你站着站着就歪了,坐着坐着就趴了?在家里更是各种的歪七扭八和葛优躺。
屋子不收拾会变乱,手机会越来越卡,耳机线会凌乱。就生活来而言,每天会有各种各样的琐事涌来,如果我们任其发展,那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越来越乱如一团乱麻,使我们丧失了生活的掌控权。
再比如情绪,很多时候我们感到难过、烦躁、焦虑,其实是因为情绪太过混乱,很多想法交织在一起,让你无所适从,做事很难专注,说白了就是脑子里想的事情太多,杂七杂八堆积在一起扰乱了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无法专注于做一件事情,最终导致效率低下。但回头想想,我们发现事物总是自然自发的向着无规律无秩序的混乱状态发展演化,除非你高度自律,逆混乱而行,试问,这个逆行过程容易吗?NO!因为自律总比懒散痛苦,放弃总比坚持轻松,变坏总比变好容易,少有人能做到高度的自我约束和管理,事实上生活、学习、工作、心情、成长、人际关系等等亮出红灯时都与此相关。所有的上述现象都可以用化学上的一个定律来解释——熵增定律。那么就需要我们首先了解什么是熵(用以度量一个系统“内在的混乱程度”的物理量,用S表示,熵越大说明越混乱)?进而了解什么是熵增和熵减?著名物理学家薛定谔说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负熵为生。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呢?你需要逆着熵增做功,对抗熵增,实现超越,因为生命本身就是自律的过程,即熵减的过程,因此逆行不易。好一个让人沮丧的熵增定律啊!来吧,打起精神鼓足勇气向抗疫抗洪的逆行英雄们学习,大胆地去开启我们的熵增(⊿S)学习之旅。
四、理引
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是否具备并长期保有乐观向上积极主动自强自律自信的良好的精神品质是决定学习效率高下的重要情感因素。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妨引经据典,借先哲智慧给予学生思想上的引导和精神上的鼓励。比如对高三学生进入高考复习第一节课上的开课寄语,借用理学家朱熹的两首小诗便是不错的选择:
《泛舟》
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诗以泛舟为例,以巨舰大船作喻,让人去体会与学习相关的道理。诗中说往日舟大水浅,即使众人推船,亦是枉费气力,而当春水猛涨,艨艟巨舰有如毛轻,自在地飘行于水流之中。此诗寓意深刻,富有理趣,它以水涨船高则能自在行驶,形象地比喻学习要耐心、持久,日积月累,待量变到质变时,水到渠成,自然无句无束,自由自在,驰骋千里,正所谓厚积而薄发。
《咏方塘》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言半亩方塘好似明镜一般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而水之清澈缘因源头活水的长流,其蕴含的哲理开慧启智使人深受启发,暗喻我们的学习要不断吸取不断补充不断推陈出新方能达到新的层楼新的境界。
借两首小诗分析其理,体会其美,升华其用,寄言高三学子发奋图强,追梦诗与远方。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同样,课堂引入亦无定法,可因时因课因人而灵活多变,但千变万化却殊途同归,其目的在于引领学生以一种最佳的情绪状态进入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中。
柏拉图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听完了开端,有否爱上片段?是否预见了中场?而我还期待着一个个值得拥有的美好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