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
陕西省韩城市金城区澽水学校 715400
摘要: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思维方式在灵活多变的同时,还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其能够理解和接受的知识更多是形象化、具体化的。但是数学知识中蕴含很多抽象化的知识,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不是很容易理解。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而是创新教学方式和理念,丰富自己的教学活动,将数学知识利用动手操作转变为具体化的内容,在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们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操作能力;培养
引言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身心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对事物的判断和对相应知识的理解需要依靠实际接触和形象思维判断,但是数学知识相对比较抽象,因此,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们的逻辑思维的能力的发展,引导学生们将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转化为容易理解和学习的内容,方便自己理解的同时,从而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为今后自己的更好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对培养学生们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在学生们的未来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们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积极性,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还可以很好地让学生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能够深刻的理解相应的数学知识,进一步地提高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一步步探究和摸索,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措施
1.1 创造有利于学生动手操作的学习环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没有建立健全的思维方式,认知能力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思维相对比较活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成为学生们学习道路上的主要引导者,担负着很重要的责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与学生建立一个和谐的关系,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活动,改变传统教学活动中的弊端,创造更高的教学价值。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想要更好的培养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相应的学习环境,吸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的同时,还会更有利于在该种环境中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整体的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课堂中播放相应的数学相关知识,几何图像、或者在网络教育资源中找到相应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提高学生们动手操作和计算能力的热情。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团队协作的方式,将学生们进行合理分组,并分配相应的学习任务,学生们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也会锻炼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还会提高学生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高师生之间和谐关系,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1.2 培养学生们养成动手操作的良好习惯
新课程改革发展之后,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相应学校和教师们的重视。学生们在学习相应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强调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自己正确的操作习惯,从小事做起,注意抓细节,长此以往,学生们就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动手操作习惯,并减少操作失误,对于学生们的知识探究能力的培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还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信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会有学习计算器的课程,但是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还是需要锻炼学生们的手动计算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会有很多学生偷懒,偷偷用计算机,这种方式对于学生们的计算能力的培养有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正确使用计算器的习惯,在允许学生携带计算器和其他辅助工具,但是教师需要事前了解到学生们是否真正需要辅助计算,如果需要,必须将计算器统一放在某一个统一地方,教师视线可及,在没必要使用计算器的时候,不能随意使用计算器,需要的时候在教师的监督下统一使用,这样就会逐渐帮助学生们慢慢养成正确使用计算器的好习惯,在使用计算器的同时也会正确操作,有利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1.3 合理将数学知识与动手操作相结合
根据小学数学教育情况的研究数据,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处于较低年级,相应的知识体系还不够健全,认知能力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的充分理解和学习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这对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学习和培养效率也是有一定的影响的。在这种情况下,数学教师要想提高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应该采用合理的手段和方式,例如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将数学知识图像化等方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在学生面前更容易理解,逐渐引导学生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将数学教学知识与培养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相结合,在帮助学生更好的建立数学学科的知识结构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学生们实际的动手操作,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例如,在“正方形”的课程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以日常生活中的正方形的模型对学生们进行演示和讲解,然后引导学生们在根据正方形的概念,利用手工纸,和相应的测量工具,设计出确定大小的正方形,学生们就会发现正方形的四个边长都相等,然后通过教师渗透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引导学生们能够正确计算出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总之,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利用科学的方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简单化,引导学生们利用自己动手的方式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样在提高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效率也会加深很多。
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今提倡综合素质教育的趋势下,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出了几种方式,其核心就是需要教师将数学知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将其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们理解的同时,还可以有利于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在培养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学习的同时,还会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袁红艳.小学数学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研究[J].新智,,2019,0(33):68-68.
[2]庞贞艾.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分析[J].社会科学前,,2020,9(1):66-70.
[3]吴菊.浅谈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教育:D,2016,0(4):84-84.
[4]曲树献.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方法与途径研究[J].中国校外教,,2019,0(14):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