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露
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丰乐镇中心小学 646300
摘要:兴趣是一把钥匙,是打开数学奇妙世界的大门,是学生开展知识探究活动的内驱力。要是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积极自主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进而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得到有效提升,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有句话说的好,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要培养好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好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才能获得更好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运用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学策略,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来创建有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课堂;兴趣
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会学习的一个重要前提。在学生进入一年级后,一切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尤其是对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针对低段数学课堂中,学习兴趣的培养过程从以下几点中着手:
一、实践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后,对新环境充满了好奇,急于的想探索陌生的新世界,孩子们动手探索的愿望很强烈,他们喜欢享受动手创作的成就感,也能够在实践操作中更为直观的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多样化的实践操作活动,进而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是课堂新知探究方面的实践活动。例如《认识钟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运用硬纸片制作一个钟表,学生要先在硬纸片上画出一个圆。一年级的小学生还不会画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圆形的杯口画圆,然后指导和辅助学生在圆形图案上标出1时至12时。进而教师再引导学生制作好时针和分针,并将指针固定到硬纸片中,一个简易的钟表就会被学生制作好。学生在制作简易钟表的过程中会明白:分针长,时针短,钟面上有12个数字,以及整时和半时的表示方法,这样的制作钟表更有意义,并且在制作过程中加深对钟表的认识,为之后时间的学习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是课后实践操作活动。例如《认识人民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外跟随父母到超市购物,促使学生体验运用人民币购物的真实情景。让学生体会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有好大,例如,1元和5元能买的一些什么样的东西,5角和1元能买些什么,从而体会人民币之间的转换和大小比较,这样让学生更为准确和实际的学习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教师可以建议家长给其子女一定数额的人民币,然后与其子女一起到超市买文具,进而学生就能体验到真实的人民币购物情景。
二、创设合适的问题情景,培养学习兴趣
创设一定合适的符合当堂教学内容的问题情景,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在问题情境创设思考的过程中的产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趣味化的问题情景,从而促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展开高效的学习活动。
首先,教师要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景。如《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呈现“树上原先有11只鸟,飞走4只”的情景图片,然后促使学生结合情景图片提出数学问题。传统的数学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提问,学生作答,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
新课标背景下,教师是辅导者,合作者,引导者,引导学生经历数学问题的提出、分析与解答的全过程,进而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会在充分观察图片的过程中提出数学问题:树上还剩下多少只鸟?进而学生就能结合图片做出解答11-4=7.教师可以再次提问学生:你是怎样计算11-4的?从而让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分享他们的计算思路。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具体计算过程做出一定的引导,进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其次,教师要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景。如《位置》,教师可以提问班级中的某一个学生:你左边的同学是谁?右边的同学是谁?前面的同学是谁?后面的同学是谁?从而促使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情景理解位置关系。《位置》一课的教学就利用现场学生的座位进行教学,并让每个孩子都起来说一说自己的前后左右分别是谁,这样的教学,是对“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这一句话最好的诠释。
三、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他们的好胜心、好奇心是非常重的,他们非常希望获得教师和其他同伴的肯定与支持。而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不但能给学生建立展示自我的舞台,又能全面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多样化的竞赛活动。
首先,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口算方面的抢答竞赛。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所有知识。教师可以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随机出示不同的口算计算题目。通过小组合作的抢答,累计积分,积分高的取亲爱你名,在进行小组内抢答积分,选出小组积分第一者,与其他几组积分第一进行最后冠军争夺赛,这样的竞赛不仅考验小组之间的合作力,还锻炼学生的自主力,凝聚了班级的的团结力,巩固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笔算计算方面的竞赛活动。部分学生的口算反应能力比较慢,无法参与到口算抢答中。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笔算竞赛活动,能有效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竞赛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利用多样化的多媒体课件直观生动形象的呈现一些笔算题目,然后让学生计算练习,相同时间内计算正确率最高的学生获胜。
四、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标的引领之下,小组的合作交流成为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教学手段,这样合作方式不仅是思维碰撞,更是解答疑难的途径,能更有快,更好提升课堂效率。
首先,教师要组织学生围绕学习内容中的重难点展开合作交流。如《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单元中的“进位加法”,这节课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小棒学具展开探究活动。小组学生可以先从简单的数学算式入手,如19+12,每一个学生都要做出一定的探索与总结,然后小组学生聚在一起,互相分享自己的计算过程,重点表达进位的具体含义,进而学生们就能在分享交流中共同优化出100以内数字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其次,教师应当适时适当的引导学生根据数学问题进行小组的合作交流。教师在引导和辅助学生围绕疑难的数学问题开展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让学生共同经历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的全过程。如教师提问:树上有一群鸟,飞走5只后,还剩7只,问树上原来有多少只鸟?这个数学问题对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难度,学生需要运用逆向思维,在合作交流模式下,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从而理解飞走和剩下合起来,就是原来的,进而学生就会在互相交流中全面理解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总而言之,兴趣是一把钥匙,打开奇妙的世界,同时,兴趣也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创建有效课堂的重要保障。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转变陈旧教学观念,在新课标的引领下,运用创设问题情景,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操作活动、竞赛活动以及合作交流活动等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从而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