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2期   作者:黄衡
[导读]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局限,对知识的领悟力不强,因而在接触之初,对于数学中的符号、概念等无法理解,从而产生畏惧心理,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
        黄衡
        广西桂林市全州县枧塘镇枧塘完小 541518
        摘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局限,对知识的领悟力不强,因而在接触之初,对于数学中的符号、概念等无法理解,从而产生畏惧心理,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学生兴趣培养?
引言
        数学是小学的一门主要学科,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践行新课改的主要场所。但目前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却不尽如人意,其主要表现在学生对数学学科学习兴趣不浓,参与动机不强,教学参与度不高。没有兴趣的数学学习就是加在学生身上的负担,学生苦不堪言,没有享受到数学学习所带来的身心愉悦的同时,也没有促进学生基本的数学素养与能力提高。
一、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意义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把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数学教师要重新制定教学目标,调整教学侧重点,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教材中的知识,而且还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很强的积极性。教师要在帮助学生打牢数学基础的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得以提高。其次,教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利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体验到学习过程的轻松愉悦。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现状
        (一)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过于关注学生成绩,为了提高学生数学成绩,课堂上以讲解数学知识为主,并引导学生做很多练习题,疏于引导学生自主总结、自主探究,致使学生学习中依赖教师讲解知识点,不懂得如何自主归纳,导致学生思维不灵活,并且,学生感觉数学课程非常枯燥,很难唤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发现学生注意力分散,听课不认真,难以深层次理解知识点,学生总是还有没有完全理解,就开始死记硬背,严重的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对教材把握不准确。如今,有些小学数学教师缺乏对教材的研究,从而出现教材吃不透、重点抓不住的现象,致使小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理解不深入,运用不灵活。比如老师在教小学生认识物体时,让他们对物体的形状形成笼统认识后,还没有把物体特征讲明白,就要求他们死记硬背地去记忆这些特征,就很容易让学生在理解时感到吃力。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策略
        (一)构建开放式学习氛围
        小学生有着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如果一味要求他们去完成任务只会引起他们的叛逆心理,反而适得其反。长此以往,将抵制学生的探索欲望,阻碍他们想象力的发展。因而,老师应该构建开放式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勤于动手,乐于动脑,使学生在快乐中完成知识的学习。比如,学到《有余数的除法》一节时,可以在课上玩“大灰狼和小白兔”的游戏。

请9位同学上台扮演“小白兔”,其他同学扮演“大灰狼”喊出“老狼老狼几点了?”再由老师说出2点、3点等数字,让学生自由结组,通过观察台上的分组情况和剩余人数变化,学生们就很容易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这样,通过小游戏课堂气氛立刻就活跃起来了,学生也能很快地掌握知识。
        (二)优化每个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不仅能活跃氛围,而且还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在情境认知的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情感,在学习时表现得更为主动,从而构建高效课堂。以加减法的运算学习为例,教师如果只是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他们难免会产生厌倦。这就使学习效率变差,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此时,教师可以设置闯关情境,将运算难度不同的练习题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的题目对应一关,并配备相应的奖励,以竞赛的形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习题运算中去。这样就能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动手实践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教师可通过动手操作来帮助学生构建发散性数学思维,以增强其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以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为例,我预先叫学生按小组准备材料。在上课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预先准备好的苹果、桃、梨,香蕉、桔子,铅笔,长方体等东西分类清点。学生对这些材料都是很喜欢的。在动手分类的时候,学生可以边动手边学习,在感受乐趣的同时,完成对该知识模块的学习,并且还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人信息技术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感。
        (四)引入信息技术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感
        小学数学教师将信息技术引人到教学中,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在讲解知识时,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根据教材内容,在课前先在网上查找教学资源,之后,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教学视频、课件,使学生对学习新知识感兴趣,积极看课件,并认真学习课件中的知识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容易记忆知识,逐渐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思考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着眼于小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综合素养的提升,数学教师必须扬长避短,在汲取传统教学精华的前提下,真正落实新课改要求。教学中应构建开放式的学习氛围,牢牢抓住小学生的兴趣点,以此来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会用数学视角去观察事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小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参考文献
[1]陶素丹.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261.
[2]马治国.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J].才智,2019(36):114.
[3]姚海烈.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论坛资料汇编(一).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743-7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