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高效课堂初探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2期   作者:宋佳冉
[导读] 课堂教学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核心,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位老师梦寐以求的。因为高效课堂教学力求在一定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最多的知识和锻炼,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宋佳冉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胡集中学  
        课堂教学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核心,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位老师梦寐以求的。因为高效课堂教学力求在一定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最多的知识和锻炼,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在新课标理念下,打造出高效的化学课堂不能忽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为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作为教师,也是如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想达到高效,必须对本堂课的目标、内容、重点难点、组织活动的方式等有细致的考虑;而且,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掌握程度、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等有充分的了解和预见。虽说可能年复一年地上同样的课,教学内容都熟记于心了,但是时代在变迁,教育内容知识也在提升,学生也是不同的人,因此,教学方式也要跟着要有所更改。只有你在课前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才能上起课来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效率自然高。
二、选择合适的课堂组织形式。
        所谓“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师,有自己不同的教学方法。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师教,方式不同,效果也不一样。我认为,这主要取决于教师是否了解学生,是否能把握住学生的兴趣点。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设计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也就高了。至于具体采用何种方式最适合,需要教师在日常上课时不断摸索。
        初中化学对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大部分学生开始会对化学学习颇有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是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原有的兴趣也就慢慢地消失了。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本人采取的方法是:结合书本中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对学生进行化学发展史教育。如道尔顿的原子学说,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等,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再如讲了物质的酸碱性之后,指导学生去测定本地土壤、水样的酸碱性,讲了有机物的知识后,指导学生去学会鉴别羊毛衫的真与假等等。让学生感到学好化学知识将直接关系到生产与生活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了他们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鲁教版教材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节元素一节就出现了二十多种元素符号,如果让学生一下都记住很难,为此我从第一节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分化难点,同时把元素符号制成小卡片,简化记忆。还有例如在学物质组成的表示时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在炼铁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一氧化碳,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红色氧化铁完全变为黑色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撤掉一氧化碳,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气—灯—灯—气”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
另外,我们还成立了化学兴趣小组,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微型实验活动和将教材中的个别演示实验改成家庭小实验。例如学习了着火点以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除引导学生做实验外,在教学中我还借助于图片、模型、幻灯、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
三、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四十分钟课堂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学生能轻松接受,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有极其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外,还要求教师在课前要充分理解吃透教材、掌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同时还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有些问题能学生自己解决或小组合作解决和自我展示的,教师只纠正和点评就可以了。
例如:初中化学知识主要分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计算、化学与生活五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来说,知识内容庞杂,涉及到三十多种元素,七十多种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在教学中我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以及接受效果,针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从而达到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四、建立师生间的默契,帮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想高效率地上好课,没有学生的“配合”,是不可能做到的。这里讲求的是师生间的默契和互动。在课堂上,要把学生作为主体,如果摆不正这个位置,一切都是空的。经常在听课时看到教师在激情四射地讲,而学生在下面麻木地应和,这样的课堂是不会有什么效率而言的。另外,教师要不断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学生累了或不感兴趣,思维不活跃了,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达到高效。高效意味着在单位时间内讲授、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但是,这也要考虑到学生的承受能力,并非内容越多越好,而且还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也要向学生传授一些必要的方法。如课前学生会自觉地预习,将不懂的记下来,课堂上着重去听;课堂上要主动去听讲学习,不会的要及时去问,不要不懂装懂;课后复习所学知识等等。长此下去,学生也就慢慢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这也达到了高效课堂的目的。
五.课后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尽管力求完美的教学是教师的共同追求,但一堂课教下来总会发现不少有待改进的问题。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上课前经过精心准备、反复打磨,备了一份较为完美的教案,但一上课堂,随着学情的不断变化,难免有点手足无措,回顾自己的课堂教学,发现教案中的疏忽之处随处可见,所以教后反思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不仅要反思哪些安排设计已达到预期目标,还要反思哪些教学细节还需完善,哪些环节更需仔细打磨,哪些教学行为值得改进与推广。教师要学会在学习中反思,不断学习总结教改理论,多读优秀教师的经验总结;同时要注重在实践中反思,不被老套的经验所束缚,学会优化教学设计、重组教学内容、变革教学对策等;也要学会在交流中反思,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是老师之间互通信息的最有效方法,通过交流可吸取他人经验,弥补自身的不足,反省自己教学方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