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2期   作者: 牛立平
[导读] 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内在动力,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起到重要作用。
        牛立平
        河北省黄骅市学院路小学                061100   
        摘要: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内在动力,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起到重要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获得知识的乐趣,感受学习是一种需要,不断地将知识内化,为以后的理科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于教学工作全过程。同时,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数学生活化、游戏化的特点,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兴趣的激发下积极投入学习,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
1目前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课堂氛围沉闷,没有很好地创新教学方式
        在小学课程中,小学数学是一门与其他学科有着一定差别的学科,它不是死记硬背就能够学得好的,学好数学需要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但是在我国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对现如今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现在很多学校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参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学生会觉得课堂乏味且没有新意,课堂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得不到提高。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着很多弊端,例如,没有关照和了解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只一味地给学生灌输学习的知识点,让学生死记硬背和做笔记再做题巩固,学生对不断地做题感到厌烦和抵制[1]。
        1.2教学体系缺乏科学性,没有做好课后反思和总结
        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过程具有阶段性,小学生的年龄阶段的感性思维是比较突出的。很多教师都没有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加快教学进度,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难以跟上课程进度,就会觉得数学课程很难学。还有的教师给学生太多的作业,或者给学生布置的作业不合理,学生会觉得太难或者涉及的知识点太多,难以完成。小学面临的升学压力也很大,很多教师为了让学生学到最多的知识或者为了让学生拿到高分,给学生布置很多的作业,导致学生的压力很大,没有时间去总结和想自己的事情,也没有能够很好地体验生活的乐趣,这样就很难把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思维也得不到很好的扩散,学习兴趣也很难提高。
2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
        2.1转换教师角色
        有些老师在教学时严重缺乏灵活性,他们把自己当作主体,使学生被迫成为配合学习、辅助教学的配角。为彻底摆脱这一现状,老师应及时转变观念,调整定位,再配合灵活丰富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为此,老师可以选择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设置情境。此外,还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分组讨论,给学生留出充足的独立思考的空间,最后老师再以合作者的身份进行归纳总结。这样通过生生互动的方式将学生主动引入到思考当中,促使他们的学习热情高涨起来[2]。
        2.2转变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学发生了较大变化,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但目前仍有部分教师惯于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学习效果欠佳。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按照新课改要求,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要,充分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将抽象知识具象化,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应用多媒体以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呈现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以具象化的感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以“圆”相关知识的教学为例,如果教师仅是口头讲述圆是在一个平面内,一动点以一定点为中心,以一定长度为距离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封闭曲线,小学生很难理解其概念内涵,更难以进行后续学习。对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进行动画演示,向学生展示圆的绘制过程,辅助学生理解圆的概念定义。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有助于增强教学趣味性,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集中注意力,从而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
        2.3构建开放式学习氛围
        小学生有着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如果一味要求他们去完成任务只会引起他们的叛逆心理,反而适得其反。长此以往,将抵制学生的探索欲望,阻碍他们想象力的发展。因而,老师应该构建开放式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勤于动手,乐于动脑,使学生在快乐中完成知识的学习。比如,学到《有余数的除法》一节时,可以在课上玩“大灰狼和小白兔”的游戏。请9位同学上台扮演“小白兔”,其他同学扮演“大灰狼”喊出“老狼老狼几点了?”再由老师说出2点、3点等数字,让学生自由结组,通过观察台上的分组情况和剩余人数变化,学生们就很容易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这样,通过小游戏课堂气氛立刻就活跃起来了,学生也能很快地掌握知识。
        2.4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教师全程主导教学,未能给学生预留充分的学习空间,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以知识讲解为主,很少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四则运算”的教学为例,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先教给学生加减乘除基本运算法则,再讲解教材例题,最后要求学生练习课后习题,在学生做完习题后对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进行简单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顾及全体学生的学习需要,如部分学生对概念理解较快,在规定时间内能完成习题练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考虑学生的诉求,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要,合理设计教学方案,发挥自身引导作用,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3]。
        2.5采用游戏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爱玩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游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游戏中产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加减法的应用”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做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让学生总结多次被抓走的小鸡的总和,使小学生更好地把握教学重难点。采用游戏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活跃课堂氛围,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进而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6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声、图、影有着浓厚的兴趣。多媒体恰恰融合了声、图、影等为一体,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动化,能大大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教学“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中心对称和轴对称的图形,通过设置不同的颜色吸引学生的注意,通过立体的展示使学生清晰的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不仅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动化,还能有效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结束语
        总而言之,着眼于小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综合素养的提升,数学教师必须扬长避短,在汲取传统教学精华的前提下,真正落实新课改要求。教学中应构建开放式的学习氛围,牢牢抓住小学生的兴趣点,以此来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会用数学视角去观察事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小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参考文献:
[1]刘艳.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探究[J].中华少年,2018(11).
[2]许立霞.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2017(4).97.
[3]兰云.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8(7):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