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现状及提升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2期   作者:毛玉萍
[导读] 数学阅读能力是对于高中生来说很重要的一项数学学习能力。
        毛玉萍
        (上林县城关中学   广西南宁  530500)
        摘要:数学阅读能力是对于高中生来说很重要的一项数学学习能力。由于高中生经过小学初中的数学学习,已经拥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是某些高中生对于数学阅读的态度并不是很好,有很大的空间有待提高,也缺乏推动高中生数学阅读的动力。所以,本文从高中生的数学学习实际情况出发,分析高中生阅读能力的现状及问题,从而进行讨论得出提升其数学阅读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数学阅读;高中生;能力提升;方法策略
一、高中生数学阅读现状分析
1.态度不够端正
        数学阅读随着素质教育的提高,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帮助越来越大,特别是对于高考任务繁重的高中生来说,在解答大题的过程中,通过阅读对题目中所给的条件信息进行有效分析,可以提取出解答关键的有效方法与思路,能够有效节约时间,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数学分数。但由于数学大题中的阅读材料,往往信息繁杂,文字量多,这使得许多学生在进行数学材料阅读的时候失去耐心,也由于时间关系和学习任务原因而放弃对材料文本进行仔细阅读,得以代替的则是使用老师灌输的方法,进行数据捕捉而非通读,这样虽然快但是正确率不是很高。所以,高中生是能够意识到进行数学阅读的重要性的,但是大部分同学并不能付出实践,态度问题是关键,学生应该将习题做快的目标改成又快又好,而进行数学阅读则是这一态度改变的主要目标。因此,应该改变对于数学阅读的态度,无论什么科目,答题前最重要的是看懂题目。
2.缺乏数学阅读机会
        当学生在遇到新的题目时,不会刻意地进行对于数学材料的详细阅读。此外,对于一些缺乏学习动力的学生来说,阅读数学材料,练习答题步骤只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少有学生是真的对数学是因为强烈兴趣而进行数学阅读的。也有许多学生反应,高中数学知识体系庞杂且抽象,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的同学来说,阅读是课外的事,对他们来说只能一味地做题才能跟上进度,虽然这并不能理解题目背后的深意,长此以往,学生只能凭借自己对于类似题目的印象固话做题模式,对于题目中所给的改动信息或者关键数据没有办法及时获取到,所以有很大可能造成解题失误,带来不必要的影响。因此,学生对于阅读的机会应该牢牢抓住,及时巩固自己对于信息的辨别能力和获取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数学综合阅读能力。
3.进一步深层阅读
        数学阅读与文科类阅读相似,都应该采取读写结合的方式开展学习,通过对数学题目以及数学知识的更上一层次的阅读,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到实际中来,这样能够更好地运用数学。但是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下,这样做的学生很少。多数同学在解答数学题时,还是模仿老师所教授的步骤来思考和解答,并没有切实的拥有自己的想法。
二、如何提高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
1、增强阅读兴趣
        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可以通过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给予学生一个阅读情境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在给予情景的时候,教师要充分抓住阅读重点,找出更有关键的数学信息,好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灵活的理解课程内容。譬如说,在学习《立体几何》的时候,由于知识点过于抽象难以理解,教师可以找出形状差不多的立体图形,比如说正方体的盒子,可以对盒子进行拆解或组装,这样一来能够给一个情境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或者题目,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理论基础来设定问题,如对比新旧知识点的异同,从而加深对新知识点的理解。

再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二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之间的相似点与异常点,通过过很高效率的类比方法分析两者的异同,将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方向和思路归类,能够更加有效的应对下一次类似的问题,比如说三元一次方程或者是方程组的问题。这样来说,比较抽象化的数学信息通过阅读进行思维归类和转化,对于学生做题或者研究有很大的帮助,才能进一步的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2.加强师生双方的互动
        对于教师来讲,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可以通过互动和沟通来掌握学生在数学阅读中遇到的困难,能够更好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教师与教师之间也可以进行沟通,将各位老师的不同看法分析总和,这样得出的结果更贴合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学生也可以通过及时的互动得到老师讲课的进度、重点,便于学生课后的复习总结及下一次课的自我学习。比如在教授《集合》时,由于分类多样,学生对于集合的概念容易分不清楚。此时,可以利用教材中的例子,或者教师另外画图片进行解析,提出相应的问题,比如说“包含”和“包含于”的概念、空集的概念、以及容易产生理解问题的“空集是不是零的子集”这一问题。画出韦恩图,标注A、B区域,引导学生进行辨别,“包含”就是主动,前者包含后者;“包含于”是被动,前者被后者包含。师生双方多加互动,可以方便学生了解上课进度,也能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善用学习评价,逐步培养思维习惯?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思维意识,提高学生阅读时发现问题能力,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通过丰富的经验引导学生阅读题目,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和相关经验进行阅读辨析,从而在这种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多进行鼓励和引导,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更好地鼓励学生主动认真阅读数学题目及相关材料。
        比如讲,在有关高中数学复合函数的题目中,学生常常由于没有完全理解掌握已知原函数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的方法而出错,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先认真看一遍定义域、值域的有关章节,并要求学生记住复合函数求导的口诀及方法,类似于“前导后不导”,然后进行错题总结,自我分析归纳错误原因,以防下次再犯。这样一系列的自我评价下来,既不会打击学生的信心,又能够帮助学生重新找对学习方法,是很好的教学方式。
                结语:
        高中生的数学阅读需要培养和坚持。既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就要坚持让学生在数学阅读时保持严谨的态度,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训练学生抓住关键信息的能力,努力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养成良好的阅读思维习惯。
参考文献:
        [1]任香玲.试论数学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9(34):96-97?
        [2]杨勇.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问题解决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9(31):60-63?
        [3]马珍珍.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1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