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2期   作者:马奋平
[导读] 学生的思维发展支撑着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支撑着学生的能力发展。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意识。
        马奋平
        宁夏吴忠市同心县同心中学
        摘要:学生的思维发展支撑着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支撑着学生的能力发展。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意识。要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自主思维的驱使下理解化学知识、在创新思维的驱使下探析化学知识,成为拥有独立思维的自主学习者。文章将从情境创设、问题提出、方案设计、思维导图、实验观察五方面思考培养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有效对策。以在落实化学教学方法的同时,点燃学生思维的花火,实现学生化学素养提升。
关键词:高中化学 思维能力 培养策略

        思维能力是人的智慧、技能发展的集中体现,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第一推动力,也是学生深度学习的“地基”。高中化学教师必须充分认识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性,要在开展化学教学工作中把握化学思维特点,探析具体培养方法。力求激活学生的化学思维,让学生从化学角度审视知识,以化学眼光看待知识。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思维特点
1、化学抽象思维
化学学科是一门抽象的科学,它是通过某一类事物的表面现象,从中抽取共
性,在把握一般本质的认识过程中形成具体的化学概念、化学符号、化学模型,实现对化学知识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1]。
2、化学微观思维
化学学科所研究知识,是由宏观想象转移到微观观察中,目的是进入微观世
界去探析知识。就高中化学教材所呈现的化学知识,大多都是分子统计行为。无论是化学实验亦或者是化学理论知识学习,都需要学生从宏观的角度上认知,进而从原子、分子的角度进行理解。
3、化学实验思维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教学内容,同样也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方法。可以说化
学实验思维,是化学教学思维的基本特征。它支撑着学生对化学知识原理的探析,辅助这学生对化学知识内涵进行深层次理解。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策
        在充分理解高中化学学科的思维特点的基础上,高中化学教师要在落实开展化学教学工作中,采取有效对策,遵循上述三个思维特点,落实学生的思维培养工作,其具体方法如下:
        1、有效情境创设,寻找思维源泉
        生动有趣、真实趣味的化学情境创设,能够实现“如临其境”的教学效果,能够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欲望,让学生自主走入到情境之中,在感知情境的同时进行猜想与假设、进行理解与思考,从而实现智慧的启迪,寻找思维源泉。尤其是化学学科的知识相对抽象复杂,利用情境创设能够引导学生由具象到抽象进行化学理解,能够发展学生的化学抽象思维以及微观化学思维,以情境创设助力学生化学知识的深度掌握。
        化学情境创设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既可以利用社会实践,引入生活案例,直接展示化学情境;也可以化学史料,补充展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无论选取何种情境创设方法,高中化学教师都应当结合具体的化学教学内容做匹配。
        如在学习“钠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引入2011年广州市珠江河上出现“水雷”,六个装满金属钠的铁皮水桶浮上水面,三个发生爆炸这一实例。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当时的场景,水上的铁桶窜出亮黄色火焰,一声巨响,蘑菇状水柱冲天而起。进而引出金属钠的物质特性以及化学性质,化学教学在情境创设置中水到渠成,学生的化学思维也在直观的视频观看中具象发展,从抽象的角度去剖析实例,实现思维发展。
        2、探究问题提出,点燃思维花火
        俗话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想让学生自主的探究化学知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高中化学教师在开展化学教学时就要有效的提出问题,以问题做引导,点燃学生的思维花火。问题的提出,能够促使学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在问题上。学生的大脑飞速运转,及时的从知识库中提取解答问题的对应知识,是思维发展的重要表现,也是培养学生化学思维的重要方法[2]。
        当然,教师也要注意问题提出的时机以及问题的深度。


        如在学习“醋酸钠的水解”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的方式,为学生展示醋酸钠中加入酚酞溶液后醋酸钠溶液的变化现象。然后提出如下三个问题,作为课前导学问题,要求学生在本节课学习后进行问题回答:
        (1)根据酚酞遇醋酸钠呈红色现象,思考醋酸钠溶液中氢离子以及氢氧根离子之间的浓度关系;
        (2)思考醋酸钠溶液中氢离子以及氢氧根离子的来源是什么?
        (3)思考醋酸钠溶液中清理着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会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3、开展方案设计,增加思维难度
        为拓展延伸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让学生能够在参与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抛开外在表象,探析内在本质[3]。高中化学教师就要注意在开展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假设、推理,让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化学佐证实验的方案设计。实际上这给予了学生极大的自主空间,学生们能够在整合化学知识的基础上为求化学解答,进行化学推理与假设,能够实现思维纵深能力的提升。
如在学习“三硫化二铁”时,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基本的实验条件:
(1)该物质只有两种元素;
(2)其他杂质不与硫酸反应;
让学生在遵循上述两个实验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方案设计。且为了确保学
生们方案设计的全面性,教师可以在其中适当的融入小组合作教学法。通过划分学生小组,让学生们集思广益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们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能够设计出如下实验方案,即利用三硫化二铁和稀硫酸反应会产生硫化氢气体,溶液会变化程蓝绿色。根据这一实验现象,能够判断溶液中的阳离子含有铜离子和二价铁离子。进而教师在学生实验方案的设计之下带领学生进行后续的实验活动,能够佐证学生的实验,同时能够发展学生的深度思考能力,实现学生的化学思维的培养。
        4、利用思维导图,系统思维发展
        高中学段的化学知识囊括范围交广,其中的知识点细碎。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无法有效的归纳和总结化学知识,经常会出现“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化学学习现象。
        为了解决这一化学问题,发展学生的化学思维,让学生们能够系统的整合化学知识,在脑海之中形成具体的知识框架。高中化学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们采用思维导图落实开展化学知识学习。有效的思维导图能够以可视化工具的方式帮助学生系统而整理化学知识,能够实现学生系统思维的发展,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进而为后续的化学知识学习做好准备。
        如在学习“基本概念·物质性质与变化”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制作如下思维导图:
        
        5、落实实验观察,升华思维品质
        化学实验是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高中化学学段的重要教学内容。高中化学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中的独特作用,抓住实验观察这一重要环节,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严谨思维、敏捷思维等。
        有效的观察能够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探究实验过程中所蕴含的化学真理和规律,也能够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新的学习思路和新的化学信息,能够在观察过程中注入创新元素,达到学生思维品质提升的目的。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参与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做好必要的观察记录工作。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观察时间,并鼓励学生就化学实验的现象做观察思考,进行知识总结记录以及现象探讨。将化学实验课堂真真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思考主动性,达到学生化学思维培养的最终目的。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化学教师要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点燃学生思维的花火。就要根据高中化学教学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条理、系统性的落实化学思维能力培养工作。以在实现学生化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实现学生化学素养的提升,让学生感知化学魅力,自主参与学习。
参考文献:
[1]李海洋.高中化学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高中数理化,2012(20):59-59.
[2]李小飞.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19(17):83-84.
[3]冯鸿璞.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高考,2019(18):150-1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