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2期   作者:刘莲
[导读] 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又是困扰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的焦点所在,本文基于较为创新的视角,也就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视角,提出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几点浅见。
        刘莲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阿岗镇红梁小学 云南曲靖655816
        【摘要】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又是困扰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的焦点所在,本文基于较为创新的视角,也就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视角,提出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几点浅见。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兴趣培养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其最终的目的的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学习兴趣的激发需要基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的需要,既要对激发兴趣的目的明确,又要掌握激发兴趣的方法,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应用。
1.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激发的目的与思路分析
        就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激发的目的来看,主要是通过激发儿童学习兴趣,为学生搭建数理基础,提升学生思维水平,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强化学生数理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抽象能力。而在这样的目标下,就需要将学生的数理逻辑能力、判断思维能力、语言思维能力、自控能力、空间思维能力、自省能力、专注能力、抗挫能力、生活迁移能力、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激发兴趣的主要思路,具体是在几何与空间、数与运算、逻辑与推理、综合与应用四大知识模块中培养,最终培养学生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坚韧的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较强的学习自信,强化学生形成敏捷的变通能力,拥有扎实的数理基础,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得学生更加系统全面地学习数学知识,最红促进学生知识、方法与能力的同步提升[1]。
2.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激发的对策与方法分析
        2.1课前充分准备,激发学生导入兴趣
        为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师需要在课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尤其是为新课的导入做好教学设计,良好的导学设计,能更好地将学生的导入兴趣激发。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内容,及时地下发预习单和微课,让学生在学习之前观看微课,并完成预习单。再结合学生预习的情况,在课堂导入环节选取知识的重难点,创设针对性的情景,以达到良好的导入目的。
        2.2课中教学创新,激发学生课堂兴趣
        第一,应培养学生掌握快速而又准确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是结合学生学习的内容,既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又要帮助学生掌握如何解决实际问题。比如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技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取简便方法来计算,这样不仅能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又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处理,尤其是利用所学的知识来促进实际问题的处理,使得学生掌握快速而又准确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进行8×6(128+72)的运算时,学生在计算时容易出现以下几种错误的解题方式。

①8×6(128+72)=8×(128+72)+6×(128+72)=8×200+6×200=1600+1200=2800;②8×6(128+72)=128×8+6×72=1024+432=1456。这两种是常见的错误方法,所以必须帮助学生掌握乘法的意义与分配率结构,才能更好地理解乘法分配率,最终避免出现此类问题。但是会计算并非目的,而是要引导学生掌握运算规律。这样学生在掌握技巧后,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课堂兴趣的激发。
        第二,应培养学生专注深度思考的能力。主要是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的深度思考,学生通过深度思考而达到豁然开朗的目的,或者是在教师的释疑解惑下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从而增强学生的印象。比如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之前,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在学生探究分享中,引导学生首先要独立思考,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其计算,同时引导学生将思考过程表达出来,其次是在组内分享各自的计算方法,最后使得学生掌握计算的流程,也就是在通分的基础上,按照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来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简化[2]。
        第三,应培养学生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小组的合作,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一题多解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活跃,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从中激发出来。比如在解答应用题时,不同的思路,所采用的视角不同,问题解答的过程也不同,所以需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应用,促进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最后通过实践引导学生明确,在一题多解的过程中,主要是结合题目的实际情况,对思维起点进行确定,再顺着不同方向来思考,并找到针对性地解决方法,并尽可能地采用解决问题所需的简便方法,达到一题多解的目的,这样就能在一题多解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活跃。
        2.3课后教学创新,激发学生活动兴趣
        而在课后教学方法,主要是采取活动的方式,尤其是要采取数学活动的方式,将学生的活动兴趣激发出来,引导学生通过动手体验,使得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认知数学。比如采取学生说题表达的方式,有助于学生良好数学逻辑思维的养成,通过良好的课后数学认知活动,培养学生养成快乐自信的性格,让学生爱上数学这门课程。比如在学习乘法的知识之后,要求学生将自己生活中对存在的乘法现象进行归纳,并开展数学趣味活动,让学生在趣味活动中,更好地理解乘法的意义。比如,一根绳子对折三次之后,将其从中间切断,能得到多少段小绳子。在这样的趣味活动中,学生可以进行试验,也可以从中掌握用乘法计算的原理,最终让学生的数学活动参与兴趣激发出来[3]。
3.结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学习兴趣激发是打开数学知识宝库的大门,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需要切实注重激发方法的创新,切实提升教学的成效性。
【参考文献】
[1]欧阳燕香.关于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17):133-134.
[2]黎相艳.巧教导学  促思乐学——在合作探究中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小学教学参考,2020(11):86-87.
[3]王晓燕.学海无涯“趣”作舟——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20(08):30+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