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兴趣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2期   作者:张秀丽
[导读] 数学是学生从小就要接触的一门学科,如果学生从小就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对以后的学习也会有很大的危害。
        张秀丽
        云南省广南县那洒镇羊街小学   
        摘要:数学是学生从小就要接触的一门学科,如果学生从小就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对以后的学习也会有很大的危害。因此,在平常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侧重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采用科学高效的数学教学方法,并且融入趣味性教学元素,给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学教育资源。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小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对数学这门功课充满热忱。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学习兴趣
引言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局限,对知识的领悟力不强,因而在接触之初,对于数学中的符号、概念等无法理解,从而产生畏惧心理,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那么,怎样才能让小学生发自内心地爱上数学,当他们遇到难题时能有迎难而上的精神,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
一、利用现代化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时代的影响下,科学技术发展得非常快,多媒体教学被应用到教育中。在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下,课堂往往掌握在教师和少数表现的积极主动的学生手中。但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优化,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种新形式的教学,能够将那种独立于课堂的学生拉进学习氛围中,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者,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需要经过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教学方式的改善,进而推动学生学习进步。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教师,要想让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感兴趣,就要让学生从小对数学充满憧憬和热爱。所以,教师不仅要在课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也要在课下和学生交流互动,以便于全方面拿捏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而制订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能够设立直观形象的教学场景,让学生陶醉在数学课堂中。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分数时,对于一个新出现的数的表达形式,学生难免会产生一些陌生感,甚至会有些抵触,但是,教师就可以利用动画放映的方式,在多媒体上用一些有趣的动画字幕将分数表现出来,这样就会吸引到学生的眼球,不仅让学生增加对数学的热爱度,又增强了教学效果。然后在下课前,教师就要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题目,巩固上课学习过的重点知识。
二、转换教师角色
        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有些老师在教学时严重缺乏灵活性,他们把自己当作主体,使学生被迫成为配合学习、辅助教学的配角。为彻底摆脱这一现状,老师应及时转变观念,调整定位,再配合灵活丰富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为此,老师可以选择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设置情境。比如,在学习乘法口诀时,老师可以结合生活情境带领学生玩接龙:第一位同学说出“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第二位同学就要接着说“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以此类推,这样玩下来,就能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了。此外,还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分组讨论,给学生留出充足的独立思考的空间,最后老师再以合作者的身份进行归纳总结。这样通过生生互动的方式将学生主动引入到思考当中,促使他们的学习热情高涨起来。
三、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提高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忽视知识的应用问题给学生的数学知识讲解大多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因此,不但挑战着学生现有的抽象逻辑水平,同时也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数学的教学中,需要改革需要尝试新的方式方法,如果我们能够在新的知识授课过程中就把现实生活中知识,如何应用的情境创设出来学生理解,这些知识会更加容易数学的学习,也会带来更多的乐趣和收获感。如因此,小学阶段的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案例是非常丰富的,那么,小学数学教师要特别注重将这些实际应用的场景搬到课堂上来,例如,小学阶段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不断地训练夯实,而如果我们能够通过让学生摆摊卖东西或者开超市这样的方式来练习计算的话,他们的兴趣会更加浓厚,而且练习的效果会更好,这是一种游戏的情境方式,学生会乐此不疲地沉浸其中。不知不觉的,他们数学的计算能力会显著的提高。这也增强了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参与性,让数学学习带来更多的乐趣,也给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带来了更多的刺激条件。
四、营造探究性学习的情境和环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一些情况下,一个人对某件事物的兴趣的形成也要靠良好的氛围影响。学生如果不能通过教师的直接教学获得素养,那么就可以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形成。所以,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交流互动探究的学习机会,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数学教学资源。例如:在学习观察物体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制作新颖有趣的课件,插入一些小学生喜欢的图片,采取放映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在上课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讨论一些题目,提高学生的小组协作交流能力。此外,大多数学生之所以对数学不感兴趣,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学生认为数学离自己的现实生活很远,和自己的日常生活并没有多大关系,认为数学只是一种理论和形式。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设置符合小学生心理的教学方案,制造贴近现实的学习环境,然后真实的教学场景就会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因此,要想让学生喜欢这门课,就要选择符合学生心理的教育模式,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最后,教师要给学生合理地安排一些数学练习题,这样既能巩固上课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又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五、构建开放式学习氛围
        小学生有着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如果一味要求他们去完成任务只会引起他们的叛逆心理,反而适得其反。长此以往,将抵制学生的探索欲望,阻碍他们想象力的发展。因而,老师应该构建开放式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勤于动手,乐于动脑,使学生在快乐中完成知识的学习。比如,学到《有余数的除法》一节时,可以在课上玩“大灰狼和小白兔”的游戏。请9位同学上台扮演“小白兔”,其他同学扮演“大灰狼”喊出“老狼老狼几点了?”再由老师说出2点、3点等数字,让学生自由结组,通过观察台上的分组情况和剩余人数变化,学生们就很容易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这样,通过小游戏课堂气氛立刻就活跃起来了,学生也能很快地掌握知识。
六、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综合性评价
        由于受到传统的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部分地区依然存在教师只将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整个学期学习的情况的唯一评价方式,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努力程度等方面的评价,这在很大程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对于数学这类需要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科目,缺少积极性与参与性的学生,难以真正融入数学课堂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中,进而影响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转变自己对学生的评价观念,通过重新制定本班学生数学成绩的评价标准,来实现对学生多方位的综合性评价,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自己对小学数学科目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小学数学的教学情况,提出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具体方法,希望对我们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有所帮助。正所谓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党治田.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4):228-229.
[2]马治国.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J].才智,2019(36):114.
[3]龙志清.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现状及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9(33):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