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思维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2期   作者:杨韬纯
[导读] 新课标的出台和考试政策的改革给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对于数学的教学也指出了新的方向。
        杨韬纯
        防城港市上思县实验小学   535500
        摘要:新课标的出台和考试政策的改革给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对于数学的教学也指出了新的方向。当前的社会需要的是知识渊博、思维活跃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知识是最容易被忘记的,而能力却永远伴随终身”。思维能力可以陪伴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在小学时期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为学生往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引言:数学具有它独特的学科特性,这是一门抽象、严谨的学科,是帮助学生形成发散思维的主要科目。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数学老师应该遵循学科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在传授学生学科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第一,培养数学思维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小学高段的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基础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但是这些对于数学学习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学习数学不仅要将书本上的知识学会,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思维的提升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发散思维,通过多种方法来解答数学题目。同时,这种思维的锻炼和提升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让他们的想法更加活跃,为往后的理科学习打下基础。而且,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黄金时期,所以这一时期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取得最佳的效果。
        第二,培养数学思维是学好数学这门学科的学科要求。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并且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虽然小学时期的数学知识比较简单,涉及到的都是像运算、判断、分析等,但是如果不具备数学思维能力,那么学生做题的速度就会很难,即使做出来了,也不一定明白其中的逻辑。加上小学高段的学生将要接受更加深奥的知识,他们的思维模式将要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跨越,是锻炼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生对于数学有畏难情绪。到了小学高段以后,数学知识逐渐变得复杂,很多基础不牢固的学生由于前期没有打好基础,所以在这一阶段就会觉得学习数学的难度加大了,听不懂老师所讲的知识,日积月累,不懂得知识越来越多,数学知识连接不上就不能将老师所讲的东西串联起来,思维就会断裂,逻辑性不强,这个教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带来了巨大的阻碍。其次,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活经验并不丰富,抽象思维能力较差,所以在接受不具体的数学知识时,难以理解,这会给学生带来挫败感,让他们害怕数学。
        第二,教师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当前的很多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上课时还是会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教授学生数学知识。在上课时,教师更加注重知识的传输,将课本上的知识将给学生,带领学生解题。课后让学生背数学概念,给学生安排大量的训练。这种传统模式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相反会让他们觉得数学枯燥无味,降低学习兴趣。同时,固定的数学教学方式会学生带来不良影响,会导致他们的思维也逐渐固化,加大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难度。


        三、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加固基础知识,为培养思维能力做准备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要将学生的基础知识打牢,这样才能让学生理解更加抽象难懂的知识,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要加强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增强他们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能力。要达到这些目标,教师应该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清楚他们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等。然后对学生进行有目标的锻炼。例如,在学习五年级第三课“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时,因为这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所以教师就要注重对于小数概念、性质的讲解,让学生将这些基础知识理解了,在进一步的学习中才能将更深入的知识学会。数学老师在讲这个课时,可以将整数、小数、分数的概念串联起来将,让学生感受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性,促进他们提升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利用情景教学,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景教学法是在新课标出台的背景下备受欢迎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感受来学习知识,可以让学生们对于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而且,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的参与度大大提升。例如,数学教师在讲“确定位置”的内容时,就可以采取情景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将自己作为参照物,让一个同学选择一个位置站好,让学生们来猫叔自己和另一位学生的位置情况,这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加直观的感受,有助于学生明白理解位置的描述。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学生们平时能接触到的建筑物作为参照物,让学生们描述自己和参照物的位置关系。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可以促进学生理解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进行了思考,这就可以达到锻炼他们思维能力的效果。
        (三)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问为什么,在他们将自己那些疑惑的问题搞明白以后,他们就可以将自己的思维过程连接起来,他们会逐渐明白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性,增强他们的数学思维。除此以外,让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有利于学生范桑思维,让他们的思维不在局限。
        结束语: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可以明白数学思维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必备能力,对于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积极作用,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1]宋强.小学高年级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8.
        
        [2]王双.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策略研究[D].河北大学,2019.
        
        [3]闫龙敏.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合情推理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4]李忆华.小学高年级数学优生的数学思维特征分析[D].广州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