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
巴中市恩阳区恩阳中学 四川省 巴中市 636064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在开展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时需要充分重视运用多媒体技术。当前在进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时采用传统教育模式,逐渐产生很多的问题,不利于培养高中生物理综合素养。为了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需要教师注重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基于此,本文将详细分析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科学运用微课,并根据物理实验教学任务和高中生物理学习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案,有利于确保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
关键词:实验教学;高中物理;微课
由于高中物理学科具备了很强的实用性,在开展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时会涉及很多实验活动。高中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需要加强记忆很多物理知识,并明确物理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这些都加大了高中生学习物理知识难度。在进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合理运用微课的方式,能够给学生以更加直观方式给学生在课堂上对物理实验操作流程进行展示,可以提升高中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并引导高中生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
1分析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运用微课具备的意义
微课作为创新性教学方式,微课广泛应用在高中物理教学当中,能够创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并使高中生更加深入学习物理知识。尤其是针对相对复杂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和微课内容进行有效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出微课自身价值。第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微课,能够确保实验教学内容更具系统性。主要是高中物理实验具备了复杂性特征,教师只是在物理教学时进行简单的实验,会导致一些高中生不能对实验过程进行充分理解。采用微课形式,能够进行正确引导。通过微课的形式,可以作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预习内容,也可以作为强化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内容,有利于取得不错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第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合理运用微课,能够帮助高中生不断拓展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领域和功能。针对微课难点和重点知识,可以进行深入讲解,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深入拓展物理实验教学内容,高中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和学习相关物理知识,可以多元化理解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知识[1]。
2探究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运用微课的相关措施
2.1优化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课前导入工作
在进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前,需要充分重视课前预习环节,然而很多高中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物理知识习惯,导致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物理知识内容时,存在着跟不上老师节奏情况。由于高中物理教学时会涉及很多知识点,因此在开展教学前需要充分重视高中生课前预习活动。教师通过给高中生制作五分钟微课视频,给学生简单介绍本节课所涉及的物理知识点,并要求高中生做好课前预习准备工作。例如,在给学生讲解受力分析知识时,应合理引入隔离法和整体法知识。在预习时,要求高中生明确本节课重点内容。在给学生制作视频以后,应给学生合理设置几道练习题,可以对高中生物理学习实际情况进行验收。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针对受力分析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要求高中生对怎样情况下运用隔离法进行分析,或在什么情况下运用整体法。
2.2不断优化高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内容
教师在开展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通过微课的方式可以做好辅助教学工作,教师对于本节课堂物理知识点,通过微课的方式做好辅助验证工作。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物理知识时,引导高中生运用学习用具开展自由落体实验,并合理给学生设置问题,是否质量越大,物体下落速度越快?通过组织高中生进行讨论,然后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微课视频,可以对刚提出的观点进行验证。通过视频的方式,可以刺激高中生感官,并吸引高中生学习注意力,有效提升高中物理课堂学习质量。
2.3提高课后复习效率
为了确保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教师应合理运用教学手段,能够更好的帮助高中生掌握所学习的物理知识内容,并引导高中生自觉复习所学习的物理知识。在结束教学活动以后,教师应引导高中生对物理知识点进行梳理,可以帮助高中生加深所学习的知识记忆。例如,在讲解机械波物理之后,教师通过微课开展思维导图物理知识复习活动。通过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有利于高中生对所学习的物理知识点进行全面掌握,构建完善的物理知识体系。通过采用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培养高中生物理综合素养[2]。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时,教师合理运用微课的方式,能够更好的补充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内容。通过采用微课的方式,确保高中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更加的便捷和自由,可以实际满足高中生学习物理知识时个性化需求。通过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时科学应用微课,灵活在课上和课下进行应用。全面落实和观察微课,并做好反思教学工作,可以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出微课的自身价值,有效提升高中生课堂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罗敏丽. 微课前置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考试周刊,2020,(37):122-123.
[2]杨晓贤. 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