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想政治课的主体性教育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2期   作者:许晓均
[导读] 新课改环境下,学生主体性地位得以加强,在此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也需与时俱进。
        许晓均
        四川省叙永县水潦彝族乡高坪学校    
        摘要:新课改环境下,学生主体性地位得以加强,在此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也需与时俱进。教师在其中应当发挥引导功能,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同时,以师为尊的学习观念也不利于学生独立意识的培养。分析思想政治教学现状可知,学生在教学中仍处于被动状态。其原因可从两方面进行阐述,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以知识背诵为教学目标。对此,本文将浅要探讨思想政治课主体性教育中牵涉的相关问题,从而推动思想政治教学的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初中;主体性教育;教学意义
        思想政治课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平台,其中,需加强学生主体性研究,从而提升教学水平。在此过程中,教师需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学生提供思想指导,并注重学生学习特点分析,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需增加学生教学参与度,使其能充分认识到自身主体性地位。
一、主体性教育概述
        主体性教育即以学生为教学改革主体,教师在其中应当发挥引导功能,使得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教学地位。随着教学理念的发展,主体性教育在教学中也愈发受到关注,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去除教学观念中的糟粕,加强教学引导,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并强化学生自主探究意识。主体性教育在思想政治的教学中,可切实有效提升课堂效率,并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有利条件[1]。
二、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主体性教学的重要性
(一)现代教学的要求
        教学改革的日渐深入,推动着主体性教学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才能更好的迎合现代化教学要求。同时,教学现代化的发展需要不断进行教学创新,如果学生学习意识与教师教学意识发展不同步,则难以为教学发展提供动力,自然也难以实现教学创新[2]。
(二)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需注重学生独立意识的培养。而在传统教育背景下,从众心理对学生发展影响较大,同时,以师为尊的学习观念也不利于学生独立意识的培养。而随着社会发展,其要求个体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及自我意识,能为企业发展做出建设性贡献。在此环境下,只有开展主体性教育,才能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强化学生独立意识,从而发挥教育价值,为学生终身发展提供支撑。
三、思想政治主体性教育中面临的现实难题
(一)学生参与度不高
        分析思想政治教学现状可知,学生在教学中仍处于被动状态。其原因可从两方面进行阐述。第一,学生学习兴趣不够浓厚,由于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相对较为枯燥,且大多为理论知识,难以调动学生兴趣。第二,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制约了学生学习思维。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以知识背诵为教学目标,学生思维难以拓展,便难以感知到学习乐趣,自然也难以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
(二)课堂实效性难以提高
        随着教学信息化的发展,学生信息获取渠道也得以拓展。在此背景下,学生对课堂教学的也依赖性也有所降低,课堂实效性也难以提高。

与此同时,教师缺乏教学创新,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师生沟通缺乏素材,教师难以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研究,学生也无法意识到自身于教学的重要意义。在多重因素影响之下,课堂实效性难以提高,导致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认知偏差,从而限制了主体性教育的发展。
四、思想政治中主体性教育的实现过程
(一)加强师生交流,迈出主体性教育的第一步
        交流是促进教学发展的关键途径,尤其针对初中阶段的思想政治教学。一方面,教学阶段的特殊性,只有通过有效的师生沟通,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果沟通不当,则会激发学生逆反心理,影响学生学习状态。另一方面,教学科目的特殊性。思想政治主抓学生思想教育及政治观念培养,其需要交流缩短师生的思想代沟,才能发挥教学价值,从而让学生意识到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性,奠定主体性教育基础。例如,在生活与消费的相关教学中,教师在进行货币概念讲解中,可以“货币”为主题与学生探讨“货币的意义”,如货币的价值来源于人类活动,即货币的价值由人类赋予,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信用工具的出现,也赋予了货币的新的含义。在此过程中,教师需保持教学态度的开放性,鼓励学生发表自身意见,从而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通过交流了解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从而为主体性教育提供信息支撑,迈出主体性教育的第一步。
(二)信息化教学,优化主体性教育的教学途径
        信息化技术在各个学科中的应用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时,教师也可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优化主体性教育的教学途径。例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教学时,教师可通过互联网技术拓展学生视野,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对市场资源配置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提问搜集信息,推动教学动态发展的同时,也可强化学生主体性地位。如,部分学生并不能完全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及市场调节的局限性,那么在课堂上,教师可直接搜索市场配置资源,通过百科解释细化市场配置资源讲解过程,完善教学过程。
(三)情境教学,强化主体性教育课堂的实效性
        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创建情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例如,在消费观的相关教学中,教师可创建消费情境,让课堂向生活场景过渡。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某一件物品购买必要性为情境主题,并让学生阐述自身消费观点。如一件衣服,可从其实用价值出发探讨,并可引入量入未出、适度消费的教学概念,引导学生进行交流[3]。在创建课堂情境时,教师也可询问学生意见,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充分意识到自身教学地位,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目前,学生受社会环境影响,会产生,“假如明天是世界末日”,“假如我有一百万”等设想,那么教师便可以此为主题创建课堂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遵从本心进行选择,通过学生不同的消费行为,便可引入消费者类型的概念,如理智型消费者、奢侈型消费者等,从而强化主体性教育课堂的实效性。
结语
        主体性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为主题新教育的实施提供基础。同时,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建设,优化主体性教育的教学途径,并提升教学质量。在此期间,可创建课堂情境,让学生主导课堂,提升学生教学参与度,并让学生意识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从而强化主体性教育课堂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韩高瑞.新课改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策略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71-72.
[2]林月英.巧用本土资源打造思想政治课生活课堂探赜[J].成才之路,2019(33):64-65.
[3]吴伯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探析[J].学周刊,2019(34):45.
      摘要:200-250字  缺100多字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