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景春
德州市新湖南路小学 山东 德州 253000
摘 要:小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重要的发展阶段,不管是在心智、性格,还是在认知、理解等多方面,均处于起始阶段,因此,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任务重,责任大。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呢?本研究主要来谈一谈。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方法
小学生年龄较小,刚刚接触义务教育的小学生在各方面均处于启蒙阶段,而就是在这个阶段,也是学生养成多种良好习惯与培养多种素质的黄金阶段。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不仅要管好学生的学习,更要管好班级各项工作,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为学生将来的学习乃至发展垫定良好的基础。下面就来谈一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有效方法。
一、平等对待学生,不断激发学生的潜在素质
小学生的年龄虽然小,但是他们的自尊心都是很强的,每一名小学生心中都渴望老师能够重视自己,看到自己的进步并获得老师的表扬。其實每一位学生在老师眼里都应该获得平等的地位,老师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位学生,但是目前我们很遗憾地看到,许多老师还是以学生的成绩作为主要依据来对待学生,主要是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给予更多的优待,而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则不理不睬或者忽视,而老师的这种态度就导致优生骄傲,差生自暴自弃,失去学习的信心,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均衡发展,久而久之更是会造成很坏的影响。由此我们认为作为一名班主任,要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位学生,平时要主动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看见学生缺点的同时还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挖掘学生的潜力,而后给予适当的自主空间,帮助学生展现自身的优势,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发展。
首先,老师要明确小学生的精力有限,尤其是差生本身在学习上就处于劣势地位,同时老师也要明白再差的学生也是有优点的,一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可能在体育、音乐等方面具有特长,因此老师要主动发现学生的优势,不断鼓励学生找回自信,并且帮助学生在其优势方面发展,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有利的。其次,老师要定时召开班会,以提升学生的集体意识,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现在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宠爱有加,这就使得学生的性格中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较为突出。对此,老师在班会上要多加纠正,经常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一起讨论解决,或者让学生结成互助小组,遇到问题相互帮助,在大家共同努力下解决问题,这样,就会让学生明白团结协助的重要意义,从而具有较强的团结协作意识。最后,平时老师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和学生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渐的形成师生互动探究实际问题的局面,让学生主动亲近老师,老师也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学生心中播下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的种子,为平等和谐的班集体做出积极的推动。老师要经常向学生灌输集体思想,告诉同学们班集体就是一个大家庭,同学们之间就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份子,所以平时大家要团结互助,共同取得进步。
二、建立责任制度,培养学生们的责任意识
小学生好奇心较强,缺乏足够的责任意识,这与学生自身的性格有关,同时也与家庭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导致学生自私自利、我行我素,丝毫不重视自己的行为给他人带来的不利影响,这就是责任意识欠缺的表现。正是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所以学生在出现思想、认识偏差的时候老师一定要积极干预,要明确好责任意识,在管理的过程中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让学生们明白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班级荣誉,让学生增强责任意识,从而进一步推动班集体的全面发展。首先,学生一天中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同时其还是学生进行学习以外事情的主要场所,比如,学生责任心及习惯培养、思想观念的树立等。班主任要合理安排学生参与值日、扫除等班级活动,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计划与任务,不强加给学生能力之外的任务,让每位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同时班主任要给学生灌输集体荣誉的重要性,让学生拥有较强的集体意识,让学生重视起自己班级内的劳动活动,维持良好的环境卫生,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每位学生都明确自己是班级内的主人,要承担起维护班集体荣誉的责任,从而进一步提高班级责任意识。其次,科学的设置班级干部管理制度,根据班级学生的数量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都要选出小组长,由学习委员把任务交到小组长的手中,小组长负责传达具体的学习任务,并维持好本小组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加直接的了解到自己需要做的事情,增强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此外,班主任可以创新班干部管理制度,班长这个职务让全班同学轮流担当,每天或者每节课进行一次班长的轮换,这样会使每位同学都具有管理意识,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在学生心中埋下责任意识的种子,渐渐地学生会主动约束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
三、杜绝“高压式”,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高压政策往往是对一些问题学生实行,在平时的教育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生”,而大部分教师往往会采取“问题生”最不喜欢的方法对其进行教育,我曾经也用过。那么,问题生忌讳什么处理方法?
1.紧盯短处
有些班主任对待“问题生”有个潜意识,就是认为只有时时盯紧他们的缺点,“善于”发现他们的短处,并时时敲响他们的警钟,才能牢牢地将他们掌控在手心,引起他们对自己“问题”的重视,从而促进他们的改变。
实际上,这样做法的结果多数事与愿违。对“问题生”短处的反复关注,往往会使其“自轻自贱”,觉得自己在老师眼中就一无是处。当“问题生”心“死”后,就不会再为求得他人的赏识而努力改变自己。
2.空洞说教
教育少不了说教,但说教却不一定就是最好的教育。有些班主任事无巨细,都要把“问题生”找来苦口婆心地教育一番,虽然自己声情并茂,可学生并没有受到多少感染,一走出办公室,依然“生龙活虎”“忘怀一切”。
这并不是“问题生”不明情理,而是成长过程中的年龄特征导致他们心理不成熟,性情不稳定。“问题生”真正需要的不是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而是在班集体的学习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感悟自己的对错。如果生活是生活,道理是道理,即使这样的道理条条是真理,对学生而言也是废话一堆。
3.喜做比较
有的班主任认为,“问题生”之所以好惹是生非,就是因为他们没有上进心,没有前进的方向,如果给他们树立个学习的榜样,就会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动力。基于这样的认知,我在平时的教育中,就会动辄给“问题生”找个学习的榜样,作为他学习行为习惯的标杆。 无疑,这种“横向比较”的实质,就是拿“问题生”本身的短处来比优等生的长处。比较的结果可想而知,“问题生”不但依然是老样子,而且有些还出现新的“问题”——更加自卑、敏感、敌视教师,因为他会觉得老师是在故意贬低他、变相打击他。
针对问题生,“高压政策”是不可取的,紧盯短处,空洞说教,喜做比较都是不可取的,班主任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虽然学生还小,但是有思想,心里自然也有一杆秤,对他们的管理要让他们心服口服。
四、小结
小学班主任工作内容繁杂、责任重大,老师面对的是年龄较小、性格特征鲜明的小学生,管理起来难度较高,为此,要做好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是需要老师付出爱心、耐心、恒心与细心的,平等对待每位学生,用科学的方法管理班级,以此不断提升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孙有,吕丕春.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探究[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6(07):153-153
[2]于淑芬.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5(29):18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