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趣味化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2期   作者:王丽娟
[导读] 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小学美术趣味化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王丽娟
        济宁市兖州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山东省 济宁市 272100
        摘要: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小学美术趣味化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美术教师要重视对趣味教学法的应用,在教学中要积极联系实际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养分,充分利用多媒体,呈现趣味化的教学内容,借助游戏进行教学,释放儿童的天性。只有这样,小学美术教学才会取得显著的教学成果,学生的美术天赋才能更多地展现与发挥。
        关键词:小学美术;核心素养;趣味化教学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趣味化教育,创新教育等理念也不断渗透到小学美术教学中,小学美术教育也突破传统,追求创意化和游戏化,以配合小学生的单向思维特点。美术课堂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趣味化教学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美术开展趣味教学的重要性
        美术课程具有很强的视觉传达力,能够为学生呈现多种多样的艺术画面,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小学阶段开展趣味化美术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唤醒学生的创造力,旨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学生的学习乐趣。以往的美术教学方式,给学生一种压抑、被动的氛围,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仅得不到唤醒和激发,反而在无形中被扼杀。长此以往,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也得不到渗透,这样的美术教学无疑是失败的。小学生的想象力极其丰富,处于此阶段的学生,思想并未被外界的条条框框所束缚,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够大胆探索未知的事物。因而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中,教师更要注意对趣味教学法的应用,坚持以心理情趣为主导,以小学生的身心特征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启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根据此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再结合教材的实际内容来进行趣味化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美术教学而言,兴趣培养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这就要求美术教学必须体现一定的趣味性,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从而才能更好地开展美术教学活动。
        二、小学美术兴趣教学的意义
        趣味化美术有别于传统美术,其以创意为要点,意在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美术课堂不应是单纯的绘画教学,教师也不应当拘泥于对小学生绘画技巧的培养,而是应当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堂,手工创作等方式为小学生展现美术的乐趣所在。美术趣味化教学给予了小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让小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并试图通过美术再现其想法,这不仅拓展了小学生的想象力,更增强了其创作自信心。美术趣味化教学以游戏性、创意性为基本原则,注重让小学生表述自身的观点,并通过开放式的课堂空间创作艺术作品来感受自己的理解与审美。
        三、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趣味教学对策
(一)创造一个有趣的课堂气氛
        教师在开始授课前要注意营造有趣的氛围,例如在“老鹰捉小鸡”的创意课堂中,在教学开始前老师与小学生先进行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活动,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观察小学生的行为举动,收集其感兴趣的要素。在游戏后教师可以向小学生提问: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保护小鸡呢?并鼓励小学生将自己的想法画出来。同时教师要充分引导孩子的思路,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比如有些孩子画了一只巨大的母鸡来保护小鸡,有的孩子画了一座城堡把小鸡围起来,在绘画完成后要组织一次表达会,让小学生阐述他们的观点,并对每幅作品都给予肯定。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有趣的教学内容
        在核心素养引领下,小学美术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了小学生此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蕴含着大量的插图以供教师和学生使用。但插图毕竟属于平面图形,带给学生的吸引力不是很大。

而美术教师如果能够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来展示这些平面的插图,效果自然会十分显著,美术课堂也更具趣味性。多媒体设备能够立体而生动地呈现教学内容,通过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共同刺激大脑,学生的注意力能够保持集中,同时也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知识。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著名画家梵高的《星空》这一画作时,让学生先欣赏教师提前精心制作的动态“星空”视频,视频中搭配的音乐,以及“飞入、飞出”的播放方式突出云、风等元素,再辅之以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无形中就能将学生的思绪带到一个静谧的星空中。这样的一节美术课,给予学生足够的想象星空的空间,这种不同于以往的教学形式无形中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学生在欣赏佳作的同时也会受到一定的启发。
(三)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生活化情境艺术的创作高于生活
        如果没有生活的灵感,创作出的艺术作品必然是空洞、缺乏灵魂的。小学生由于认知水平与理解能力相对不足,对于美术作品的理解也十分有限。学生的很多认识都是凭借生活中的直观经验和感受获取。因而,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联系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发现并感受美,发现美术的乐趣,从而加深学生对美术的理解。
        例如,在一次设计“服装”的教学中,这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利用手中的画笔来设计各种有创意的服装,从而增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发展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创设情境时,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联系生活中各式各样的服装,或是自己喜爱的动画片中的人物服装来进行创作和设计。待学生创作完毕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一次“走秀”活动,借助投影仪播放学生的作品,通过走秀的形式,学生对自己作品的理解会更深刻,这样的课堂趣味性十足。
(四)丰富课堂内容
        教师要注意对更多的教学方法进行收集,具体可以通过小学教师、家长、社区、文献资料、阅读等途径或发起活动征集,从社会广泛搜集各种不同的课堂活动,让小学生询问其家长或是长辈在童年时玩过的游戏。最后就是对民间游戏的改编,主要从民间游戏的内容、游戏的难度、游戏的规则、游戏的材料等方面下手进行改编,对小学生游戏方案的开发做深入的研究,使其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理念,具有正面、积极的教学意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创造力,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内容的开发和设计。
(五)利用游戏来教育和释放学生的天性
        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对于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游戏教学法在美术课堂中的应用,对于课堂趣味性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效果。游戏教学也符合美术核心素养的要求,因而小学美术教师要积极使用游戏教学法来释放学生的天性,寓教于乐,增添课堂的趣味性与生动性。
        例如,在“影子的游戏”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室外进行授课。组织学生两两一组进行“踩影子”的游戏,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探索影子的乐趣,继而让学生观察其他物体的影子,如大树、小草、教学楼等,并引导学生尝试模仿自己常见的动物的影子,如小鸟、兔子等,观察阳光下的影子变化。这样一个融游戏、动手于一体的室外教学课堂,在增添趣味性的同时,学生图像识读、文化理解的美术核心素养也能得到培养。
        结束语
        综上述,美术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在审美观的指导下,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也能得到一定的提升。小学生正处于思想成长阶段,对于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好玩好动是他们的特点。而美术作为小孩子最喜欢的科目之一,原因主要在于美术主观表达性很强,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实践能力。而趣味美术课堂以游戏化的艺术课程为载体,让小学生自由表达和感受自己的理解与审美,创造性地用艺术语言表达的多元化。
        参考文献
[1]分析趣味化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龚真花.??西部素质教育.?2019(11)
[2]论述趣味化教学在低年级数学中的作用[J].谭剑海.??读写算.?2018(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