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庆芳
安徽省滁州中学 安徽 滁州 239000
摘要:当前,在素质教育这一背景之下,要求教师注重对学生健康心理品质进行培养,不断强化其身体素质,促使学生健康发展。所以,在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之中,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对体育知识进行理解以及掌握,提升其技能水平,同时还需积极实施心理健康方面教育,有效培养其勇敢、坚强品质和终身体育这一意识。基于此,本文在对心理健康方面教育加以概述的基础上,对高中阶段体育教学当中心理教育的渗透意义加以分析,进而对高中阶段体育教学当中心理教育的渗透策略展开探究,希望能对实际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体育;课堂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前言:步入高中以后,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逐渐增加,不少高中生会因无法对紧张的学习生活进行适应而产生暴躁、焦虑以及叛逆的心理问题,进而对其健康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如今,在新课改这一背景之下,体育教师需着重培养高中生良好心理品质,对其成长期间出现的一些困惑进行解决,借助体育活动对高中生的紧张情绪进行环节。所以,体育教师可在实际教学当中对心理健康方面内容加以渗透,有效锻炼高中生的身体素质,并且对其良好心理品质加以培养,促使高中生实现健康发展。
一、关于心理健康方面教育的概述
伴随素质教育逐渐深化,高中生心理问题受到教师高度关注以及重视。开展心理教育,有利于人的客观世界与心理世界保持平衡,有助于提升高中生的心理素质、意志行为以及认知水平,促使其全面、健康发展。在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之中对心理健康方面内容加以渗透,对高中生具有的心理状态加以关注,可以培养高中生对不良情绪进行自我调节这一能力,有效提高其心理素质。而且,在体育教学当中组织一些心理教育有关活动,可以帮助高中生对学习压力进行有效缓解,对不良情绪加以改善,丰富高中生情感体验,不断提高其自信心,促使高中生健康成长。
二、高中阶段体育教学当中心理教育的渗透意义
(一)锻炼高中生个性品质
在体育教学当中对心理健康有关内容加以渗透,各种体育项目对于高中生体力要求是不同的,比如跑步、足球以及篮球这些体育项目,要求高中生具有吃苦耐劳的意志力与能力,可以全身心的参与到活动之中,有效锻炼高中生的身体素质,促使其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而且,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帮助高中生对更多的体育知识以及技能加以掌握,重视心理健康方面教育,促使高中生树立起正确三观,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他人合作,促使学生实现健康成长。
(二)改善高中生心理问题
在体育教学当中对心理健康方面内容加以渗透之时,教师需摒弃以往教学理念以及教育方法,着重突出高中生具有的主体地位,对高中生的身体健康加以关注的同时,还需着重开展心理健康方面教育。如今,很多高中生都为独生子女,其把自我当作中心,面临沉重的升学压力,再加上教师以及家长并未高度重视高中生具有的心理问题,致使其心理问题难以及时宣泄,一直处在不良的心理状态。
假设没有及时实施心理疏导以及干预,高中生具有的心理问题极易恶化,进而对其未来发展产生影响。而在体育教学当中开展心理健康方面教育,可以对高中生具有的心理问题加以及时疏导,逐渐减轻高中生具有的心理负担,进而促使其健康发展。
三、高中阶段体育教学当中心理教育的渗透策略
(一)进行体育游戏,对教学氛围进行活跃
针对高中生而言,体育游戏是其普遍接受以及喜欢的一种教学形式,可以对教学氛围进行有效活跃,快速激发高中生的运动兴趣,并且对其心理问题进行纠正。教学期间,体育教师可组织一些合作性、趣味性的游戏,以此来强健高中生体制,让其放松身心。在高中时期,一些学生存在着自卑心理,通过体育游戏,可以强化高中生间的互动交流,有效提升高中生团队意识,并且培养其积极、健康的心态。比如,开展“立定跳远”教学期间,体育教师可组织高中生进行跳数字的比赛,教师可在操场之上放上四个圆圈,分别代表1-4的数字,把高中生分为4个小队,让各个小队通过立定跳远这种方式跳到指定数字圆当中,之后再跳回来,比一比哪个小队最先跳完。进行比赛期间,体育教师可鼓励高中生互相指导,确保跳远姿势以及动作准确[1]。而且,为提升游戏具有的紧张性以及趣味性,体育教师可改变指令,对高中生注意力进行集中,指导同组成员对排兵布阵有关方法进行讨论。这样一来,可以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练习方式,让高中生在兴趣驱动之下进行锻炼,激发其合作意识,加深高中生对于体育知识的接受与理解程度,这样有助于高中生个性、健康发展。
(二)细心指导高总生,提升高中生的学习自信
学习期间,高中生难免会碰到不理解的问题,这样极易影响其自信心,导致其心情郁闷,这对其健康发展十分不利。在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之中,教师需善于对高中生具有的优点进行发现,积极引导其主动投入到体育运动之中,强化其锻炼意识,帮助其树立起自信心。因为高中生存在着明显差异,所以体育教师需对高中生加以充分了解,对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加以运用,解决高中生锻炼期间的困难,运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待高中生,不断提升高中生自我认识,同时对心理健康方面内容加以渗透。比如,进行“快速跑”教学期间,一些身形偏胖或者个子不高的高中生由于身体素质比较差,难以取得一个好成绩,进而出现不自信甚至自我放弃的问题。为此,体育教师需对心理健康方面内容加以积极渗透,引导高中生对自身能力加以正视,发现自身长处。同时,教师还需细心指导高中生,让其经过慢跑。圆形、蛇形变换跑来锻炼身体,逐渐提升其跑步能力。这样一来,可以提升高中生的学习自信[2-3]。
结论:综上可知,在素质教育这一背景之下,体育教学在高中课程当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其实素质教育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在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之中对心理健康方面内容加以渗透,可以锻炼高中生个性品质,改善高中生心理问题,同时提升高中生社交能力。所以,教学期间,体育教师需进行体育游戏,对教学氛围进行活跃,细心指导高总生,提升高中生的学习自信,优化课堂环境,积极培养高中生的健康心理,进而促使高中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扬.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分析[J].华夏教师,2019(11):94.
[2]郭玉平.论《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03):109-112.
[3]李士超.高中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协同渗透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2,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