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态律动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2期   作者:罗菊
[导读] 体态律动教学是音乐课堂中重要的教学方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与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不同,它将音乐与学生连接在一起,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跟随自己的理解来表达对于音乐的理解。
        罗菊    
        青海省西宁市前营街小学   青海省    西宁市    810000
        摘要: 体态律动教学是音乐课堂中重要的教学方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与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不同,它将音乐与学生连接在一起,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跟随自己的理解来表达对于音乐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音乐课堂的趣味性,同样可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包括身体协调能力、表现能力、理解能力等。它的优势正逐渐显现,正在被应用于音乐课堂中,但具体的操作模式仍处于不断的摸索中,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研究,以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关键词:体态律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
引言
        通过将体态律动教学融入音乐教学中, 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音乐课堂并体验音乐的音调、节奏和旋律,从而更好地表达和欣赏音乐, 并帮助他们完全投入于音乐欣赏和学习, 将音乐的各种元素转换为自己的声音和动作,感受音乐创作者在音乐中所要表达的情感,这样能够增强音乐教学的效果并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同时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通过分析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合理地运用体态律动,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此外,将体态律动与音乐教学相结合,可以借助音乐对节奏的感知,增强学生的音乐技能, 使音乐教学质量和音乐教学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音乐教师应该提高对体态律动教学方式的重视,为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体态律动教学的意义
        体态律动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主要被应用于音乐课堂中,与传统的音乐教学有很大的不同。体态律动主要是指根据音乐的韵律,人的身体以及情感自然而然表现出来的一种带有律动感的动作或行为。体态律动教学主要应用于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能够使学生根据音乐唤出身体的本能,使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以及信息接收能力进一步增强。体态律动教学是一种有效的训练方式,主要被应用在音乐教学中,其通过身体的动作,可以表达出感情活动,形成一定规律的表现效果,大体上说,就是当学生感受到音乐时,身体可以无意识地做出姿势或动作,从而唤醒学生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
        体态律动教学具有以下三点作用:第一,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用体态律动教学能够进一步释放学生的天性,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感受来自由地表达对于音乐的理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使学生能够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第二,可以把死板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对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起到有效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抽象的音乐知识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可以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音乐课堂的活跃度,在新时期教学下,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律动教学的手法,将节拍转换为不同的表现方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深刻感受到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
2体态律动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1结合体态律动,感受节奏变化
        节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在传统音乐教育中,学生对节奏的感知主要是通过“听歌”来实现的,但是在“听歌”过程中老师会安排一些姿势节奏,对姿势和节奏的理解要求是全面的。但是仅仅依靠学生的“听和唱歌”,节奏控制不能取得有效的突破。面对这些情况,教师应注意体态律动的运用和挖掘。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展开教学。首先,老师可以为学生安排固定的姿势和有节奏的活动。

通常,固定节奏是指音乐活动中特定时间的特定节奏。例如,老师可以将一些固定的节奏与音乐活动相交。在开发过程中,教师可以诱使学生在活动前进行一些与固定节奏有关的游戏活动。例如,播放学生喜欢的动画音乐,让学生根据节奏一起活动。其次,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为学生安排即时的姿势练习。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见准备即时的节奏活动。例如,在教授愉悦的曲目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节奏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从而使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结合自己的想法,以展现出大胆的想象力。
        2.2通过体态律动表达音乐的节奏
        在体态律动教学中,音乐的表达情感直接影响着节奏,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身体的运动,从而表达出音乐的节奏,通过音乐的不同节奏,采用不同的身体动作,表达出节奏的轻、重、缓、急。例如,当遇到强拍的音乐时,可以让学生采用拍手的表达方式,而当遇到弱拍的音乐时,则可以让学生采用拍腿的表达方式。教师通过对学生体态运动的训练,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能力,也将自己与音乐互相融合。学生可以根据节奏打拍子时手脚并用,通过对音乐节奏变化的感受,可以更好地感到音乐的连贯性,养成独立欣赏音乐的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空旷的操场上,在地上画上几条线,分别代表着不同的音节,之后让学生演唱熟悉的歌曲,训练学生通过地上的线,表达出音调的高低,还可以让学生背下来,边唱边走,加深学生的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3结合体态律动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欣赏教育也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点,通过音乐聆听和教师指导,学生可以发现音乐和旋律中包含的艺术美,并营造一种艺术氛围。思想也能够得到满足和升华。教师可以为学生的音乐欣赏增添体态律动。例如,老师可以从高音和低音的角度出发,如果在高音部分,学生身体可以向前倾斜,在低音部分,身体可以向后倾斜,在此课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表演,而其他人则作为评委来判断哪个小组的节奏最准确,这些课程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还为学生提供了他们所欣赏音乐的更深刻体验,并且学生们内部还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体验。
        2.4引导学生通过体态律动欣赏音乐作品
        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低, 并且自制能力相对较差,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需要占据主导地位,这很容易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出现高音的时候,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伸展身体的肢体运动,在出现中音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放平双手,在出现低音的时候,鼓励学生放下双臂,放松身体。这样能够使学生感受到音乐音调的变化,提高学生对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认知。此外,在学生出现放松、沮丧、激动等情绪时,身体也会出现一些潜意识的动作,教师也可以从这一方面着手,以使他们了解音乐的整体印象并以肢体形式表达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例如,当老师指导学生欣赏波尔卡音乐时,学生可以想象他们脑海中的音乐情感,使体态律动教学方式能够在音乐教学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体态律动可以有效融合学生身体动作与音乐情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领悟作品情感,不论是对学生的节奏训练,还是对音乐曲调的学习,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体态律动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领悟力,并且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以及艺术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邢然.小学音乐教学中创设体态律动,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J].北方音乐,2018,38(24):216-217.
[2]陈晓丹.探讨体态律动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12):134.
[3]向超. 探讨体态律动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策略[C]. .教育理论研究(第三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102.
[4]林菲凡.小学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应用的有效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9):2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