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金凤
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螺百中心小学
摘 要:艺术教育是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学生塑造健全人格以及社会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当前,我国艺术教育在城区中小学中发展较为良好,但因为一些因素的存在导致艺术教育在农村中小学的发展受到制约。戏曲作为我国重要的艺术组成,在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与艺术素养,增强文化自信以此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加强在农村中小学中的艺术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将从戏曲教学进入农村小学的音乐课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并结合实际课堂情况给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学;音乐课堂;戏曲教学;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引 言:我国的戏曲文化发展历史悠久,在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进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我国自2008年以来,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引起了国家以及教育机构等各方的关注,在推动戏曲进音乐课堂的活动进程中的实际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在实际的戏曲教学课堂中,存在一些导致戏曲教学在农村小学音乐课堂中实施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戏曲教育的教学成效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直接影响,但是由于农村教育处于长期对音乐艺术教育的不重视,以及师资力量的匮乏、教学投资不足等主客观因素,农村音乐艺术教育处于被边缘的状态,没有发挥其积极作用,这就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去应对这种问题的存在。
一、开展农村艺术教育的背景与意义
1.开展农村艺术教育的背景
艺术教育源远流长,孔子在先秦时期就提出了将“六艺”作为当时学校的教育科目,提倡“礼、乐、诗、书、射、御”全面发展。我国真正意义上发展艺术教育,是在鸦片战争之后废八股兴学堂,再到徐悲鸿开创先河的“美术艺术教育”以及蔡元培提出“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理论,足以见得艺术教育在人的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影响。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稳步推进艺术教育的发展,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教育大纲以及教学教材的编写。自1950年以来,我国教育部陆续颁布了相关教育文件提出全面推进艺术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也提出了“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由此可见,在此后的学校教育中,艺术教育将作为其重要的一部分不断发展,并在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优良文化的进程中起到重要影响。
2.开展农村艺术教育的意义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活受到例如唱歌、跳舞、戏曲等活动的影响,在放松心情的同时也陶冶了精神情操并相应提高了生活品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艺术教育的发展对我国农村教育有着重大的意义。
(1)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的好坏对素质教育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加强对艺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随着时代发展同时推进艺术教育的发展,对农村的素质教育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艺术教育中先进的活动和感情思想可以使学生受到积极的感染,在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以及性格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培育意义,在此过程中培养其社会主义精神,使得其为美好的事物而不断奋进拼搏。
(3)提高创新思维,启迪学生智慧
从脑科学的教育而言,艺术协调着我们的左右脑,也就是协调着我们的理性与感性的认知能力,在两者保持平衡的同时并相互促进得到智识与艺术的发展提升。在少儿时期,大脑发育速度较快,如果只是着重智识的培养二忽略艺术培养,容易导致学生的大脑发育不完全,因此开展农村艺术教育,对学生的大脑潜能开发有着重要意义。
二、农村小学音乐课堂戏曲教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1.农村小学音乐课堂戏曲教学的必要性
戏曲文化是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因此推广戏曲进农村音乐课堂是有一定必要作用的。戏曲文化的课堂教学不仅是响应国家推动素质教育的号召,更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期许和寄托。优秀的戏曲文化促使学生去学习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和音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戏曲进农村音乐课堂也是对教师的一个挑战,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对戏曲音乐的掌握,深入了解戏曲文化才能在音乐课堂中对学生产生正确的引导作用。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社会的节奏不断加快。网络快餐文化的快速普及,传统戏曲也逐渐失去了以往的主流文娱的地位。
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渊源,在我国历史长河中有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蕴含着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广大人民的精神支柱。戏曲进入农村音乐课堂,是我国弘扬传统文化的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精神文明以及文化艺术修养的必要措施。
2.农村小学音乐课堂戏曲教学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的最主要的一个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成人,我国传统戏曲中有着不少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作品,在传唱中振奋学生的斗志并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传统戏曲有着很重要的德育功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农村音乐课堂中推动戏曲音乐教育也体现了素质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实际需要。不少实践证明,戏曲音乐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表演才能以及艺术欣赏能力,有效的戏曲教育课堂在舞台展现以及人物形象方面具有非常高的审美价值,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戏曲课堂中受到戏曲文化的熏陶,提高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到戏曲表演中,也提高了表演才能。
戏曲舞台上生动精彩的故事情节、鲜明独特的人物形象、蕴含的高尚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对世界的认知,培养良好的艺术素养和道德修养。因此,在大力倡导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农村音乐课堂引进戏曲教学是极为必要和重要的。
三、农村小学音乐课堂戏曲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校和教师对农村小学音乐课堂戏曲教学不够重视
戏曲教学进入音乐课堂以及推广了许多年了,但是在现在还有不少学校对戏曲教学没有足够的重视。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有很多,有的学校缺乏专业的师资导致戏曲进音乐课堂难以成功落实,且其他形式的音乐教育更为简单方便,就是戏曲音乐这一块就被忽略了。同时,教师也对戏曲文化缺少了解或者是没有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并未落到实处,这也是对戏曲进音乐课堂的不重视。
2.缺乏对学生的兴趣引导
在农村,戏曲音乐因为过于专业使得学生更倾向于流行音乐或其他通俗易懂音乐的学习。而且在农村家庭中,许多家长是不了解戏曲的,也没有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培养兴趣。戏曲音乐在流行文化充斥的今天,在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学校缺乏对学生的兴趣引导,社会在将学生引至其他方向。优秀的传统文化没有得到真正的传承与发展,因此,要从学生抓起,教师要积极引导、培养以及激发学生对传统戏曲文化的兴趣,以此弘扬其发展。
3.师资缺乏以及专业训练的不足
农村教育相对于城市教育而言,无论实在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分配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再加上当今音乐教师的缺乏戏曲音乐相关的专业技能。如果教师本身就对戏曲音乐没有兴趣也就不能带着学生深入学习戏曲音乐,也无法达到课标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培养。从实际情况来看,最大的问题就是专业戏曲教师的资源缺乏。
4.教学投入不足,缺少设备设施
对戏曲教学而言,舞台的声、电、光、服、化、道缺一不可,对于农村音乐教学来讲,多媒体和音响设备以及舞台环境都是比较陈旧和落后的,这对于戏曲教学在音乐课堂上的实施效果是有很大负面影响的。
四、农村小学音乐课堂戏曲教学应对策略
1.改变传统观念,注重戏曲教学的发展
解决农村小学戏曲音乐课堂存在的问题就是要转变学校、教师以及家庭对音乐教育的落后认识。农村小学就应该借着新课标的改革,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以学生为中心,从实际发展需求出发,重视戏曲音乐课堂,并根据实际情况相应地调整教学方法。
2.丰富校园文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积极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可以让学生更乐于参与其中并对音乐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将戏曲引入农村音乐课堂,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戏曲实践活动以及社团活动,激发学生在戏曲文化氛围下产生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
3.引进专业人员,加强专业培训
专业师资的缺乏,对农村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阻碍影响。农村艺术课程师资力量匮乏,缺少受过正规培训的专业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大多形式上的“走过场”。这种现象的存在既是对学生不负责更是对农村艺术教育发展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应该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同时聘请专业师资以保障农村音乐课堂中戏曲教学的实施效果。
4.增加教学投入,完善设备设施
发展艺术教育是需要一定的投入的,除开增加对专业师资力量的投入,也体现在对教育教学设备上的硬件投入。对于农村小学而言,戏曲教学中需要的专业音响设备、专业书目以及戏曲资源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学校需要提供教学专业设备设施的水平,以此满足戏曲教学的教学需求以及学生的需求。
结 语:戏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具有重要的民族意义,作为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是需要加以弘扬的,因此,将戏曲教学引入音乐课堂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在农村小学音乐课堂中戏曲教学的推进有着不少的问题和阻碍,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策略对此现象进行改善。推进农村戏曲教学发展,将其真正落实取得实际实施效果以此推动农村艺术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晨.浅谈戏曲音乐进课堂的现状问题及有效策略[A].戏剧之家:教育纵横,2018(22):161-162
[2]李爱菊.探究地方戏曲进课堂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6(22):46-48
[3]陈海燕.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生音乐兴趣培养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1)
[4]吴宪奇.浅析小学音乐 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3(2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