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2期   作者:吉茂华
[导读] 本文主要分析了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
        吉茂华
        重庆市第七中学校 400031
        摘要: 高中阶段是中学教育的重要阶段。高中学生在这个阶段当中不仅可以学习到许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还可以帮助高中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有效的促进高中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而在这个阶段对高中学生开展体育教学并进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高中生的身体素质,从而帮助高中学生形成健康体魄,还能够让高中学生在实际参与到体育活动的过程中直接的感受到体育运动所带来的无穷魅力。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
关键词:体育教学;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对学生学习生活及未来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开展体育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使其受益终身。所以,体育教师要针对当前高中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进行摸索、探究,结合实际教学,创新教学手段,进而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效率。
1高中体育教学对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的意义
1.1良好的体育教学是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基础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行,体育教学的意义也变得更加重大,在高中生的成长生涯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必要的体育活动不但是学生养成良好身体素质的基础,还对其好习惯的养成有重大帮助,对促进高中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大有裨益。在实际的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利用体育活动来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教师教学的理念,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体育学习的兴趣,为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1.2体育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高中体育课堂上,教师利用各种体育活动来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最终的教学目的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具备终身体育意识。与此同时,学生在实际的体育活动过程中,可以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不但可以有效地将体力与智力进行结合,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将体育教学的作用发挥出来。
3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时出现的问题
        2.1体育教学水平落后
        一是很多高中没有配备完善的体育教学器械,并且缺少必需的运动场地,如篮球场、足球场、游泳馆等,进而影响体育课程的有效开展;二是体育教学形式单一,体育课堂开展的活动过于传统,机械式的教学模式会极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锻炼兴趣;三是很多体育教师迫于高考临近的压力,不得不将体育课转换成自习课,体育教学活动不能有效开展,学生的体育精神也受到了影响[1]。
        2.2缺乏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适当进行体育运动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但是很多学生在体育课上常常表现为意志力不够坚定、自主锻炼意识差等。由于没有形成重视体育锻炼的意识,导致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甚至很多学生连基本的八百米跑都跑不下来。高中阶段的体育课程本就占比不大,学校和教师也不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生缺乏有效的锻炼指导,长此以往会降低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和热情,也无法达到培养学生重视体育锻炼意识的效果,进而影响体育教学的有效进行。


3促进高中体育教学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有效措施
        3.1学校加强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
        (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应根据学校自身的体育学习情况,加大对体育学习的宣传力度;时常要举办一些篮球比赛,排球比赛等,来营造全民体育良好氛围,让整个学校都充满热火朝天的体育运动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主动性,最终养成学生终身体育的健康意识;同时学校也可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的不同,开设不同的体育环境。
        (2)加大对体育基础设施的投入
        学校也应当加大对体育的投入,健全和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体育活动场地的建设。学校可根据自身情况,建议制作一些体育器材,最大限度为开展体育活动提供条件,适当增加基础的体育设施,增加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机会;除了购置体育器材,也要对体育器材进行一定管理,妥善保存和管理体育器材,增加器材的可利用性,让学生有充足的体育器材来开展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2]。
        3.2转变教学观念,采取创新的教学模式
        第一,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事先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征求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多倾听学生的愿望,适当按照学生的意愿展开教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而且在期末进行成绩评定时,不能只重视基础的理论知识,也要结合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平时表现,将二者结合进行综合成绩的评定,在这其中也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体质不同体育活动的表现也不同,要将学生的努力程度与进步作为评定的重要依据。
        第二,采取“开放型”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体育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设定自身的教学目标,尊重个体差异,依据自身素质的高低定量设置体育项目的目标,抛弃传统的整齐划一对学生兴趣的摧残,要尽所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进一步培养体育兴趣。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充分考虑到了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主体意愿,而且还让学生学会承担责任的重要性,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3]。
        3.3合理选择体育教材
        教材对高中体育教学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材的选择对于体育教师来讲,是一项很考验教学实力的任务。要知道,体育教材的设置除了能够让高中生学到一些体育知识及体育技能外,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实际意义,故此,体育教师在体育教材选取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结合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甚至是性别特点,就以高中女生为例,在此阶段,高中女生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理都会出现各种变化,教师此时更应该从体育运动美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安排一些瑜伽课或者是健美操课程,以提高高中女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要充分将教材中的趣味性发掘出来,在增强课程吸引力的同时,还能够提高课堂的实效性,这样的话,不仅可以通过课堂传授学生一些体育知识,还可以不断明确其体育态度,使得高中生能够自觉坚持体育锻炼。
        3.4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是新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高中体育秉持终身体育意识开展教学任务,需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之前灌输性的体育教学模式打破,发挥教师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充分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构建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积极探索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完善学生知识架构,加强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引导。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自身学习规律和身体特点制订体育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增强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训练的积极性。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可以促使学生在思想上解放自己,能有效尊重学生的个性,此种教学模式与高中生自我意识较强的心理特点高度适应[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对于培养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合理选择体育教材或者是改进教学方法等不同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艳君.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方法[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8):124-125.
[2]张传丽.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3,3(36):58-59.
[3]白景泉.探究高校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5):160,162.
[4]严本光.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6):1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