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德坤
福建三明市尤溪县东城中心小学 福建三明市365100
摘要:在进行小学生的体育课程教学中,负责授课的教师不仅仅要培养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体育技能,从全方位增强学生体质,更值得注意的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因为将小学生与其他年龄阶段的学生相比较,其属于最容易受伤的群体,他们不仅活泼好动,而且还缺乏着自我保护的意识,所以小学生是特别容易受伤的,为解决小学生易受伤这一问题,有的学校采用了“一刀切”的方法,严控学生的课间活动,这其实是不可取的。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千万不能因噎废食,为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必须鼓励学生多去进行体育运动,但同时安全又是一定要放在第一位的。所以说,培养小学生的安全意识至关重要。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安全意识;培养
引言:所谓的安全意识,主要指的就是人脑对于人类在日常的生产生活行为活动中,对于安全观念的一种反映。首先,作为一个人一定要具备有充足的安全意识,进而才会自发地产生安全行为,我们的安全才能够得以保证。体育运动对人们来说,是可以显著提高人体健康的一种手段,而体育课更是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重要形式,在我国的教育制度中也作为必不可缺的重要内容存在。体育课因其具有运动性、对抗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伤害事故难以避免,只有充分提高小学生的安全意识,才可以预防并减少事故发生。总的来说。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一方面可以让其坚持安全体育锻炼习,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其成长过程中提供巨大的推动力。
一、小学体育教育中培养安全意识的作用
对学校而言,除了要向学生传授不同的知识和技能以外,还必须得让学生进行十分有必要的锻炼,一方面可以活跃身心,另一方面可以调节情绪。在小学体育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可以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可以更加正确地参加体育运动,起到锻炼身体、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目的。
有时候,体育教师害怕在体育运动中学生会因各种不确定因素受到伤害,部分运动是不允许学生去尝试的,这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的身体安全,但同时大大地降低了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只要教师可以做到教学有方、防护责任到位、保护措施有力,一定可以有效杜绝体育事故的发生,教学工作就可以健康有序的开展下去。在体育教师的顺利教学下、学生的积极参与下,学生的运动健康就一定可以从体育课中得到好的体现,进而可以保证学生有个快乐童年。
二、小学体育教育中如何培养安全意识
1.在体育预备活动中增强意识
对体育活动而言,只有进行科学有效、行之合理的规划才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其积极作用。因为个人的性格不同,有些学生活泼,而体育课的活动量又比较大,如果在剧烈运动前学生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那么在体育运动中就容易受伤。而且这种受伤是对自身身体造成的伤害,有时还不归教师的风险职责范围。比如说,有的学生因为自身预备活动的不充分,导致肌肉拉伤,这就难归于老师的教学责任,但却实实在在地影响了学生的身体。所以在体育课堂上,剧烈运动前,教师一定充分让学生认识清楚准备活动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而且要严格落实地去做,不能敷衍了事。比如慢跑、压腿等动作都要严格按照要求完成,只有这样才可以在减少可能受到的伤害。
2.在室内体育课中培养意识
对一般情况而言,体育课都在室外活动,但如果遇到了恶劣天气,课堂就会转移在室内。
好多时候,体育老师室内上课的时候都要让学生自己自习,或是请文化课教师前来授课,其实室内体育课就应该上成体育课,应提前告知学生需准备的内容,进而完成不同任务,在这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培养其安全意识。第一,可以以视频方式,为学生播放课上必须注意的相关安全事项,通过对各个预备动作的分解讲授,让学生在看视频后进一步加深映像。第二,可以给学生播放那些因防护不到位受伤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到其潜在风险,或者可能造成的更加严重的后果,为学生起到警示作用,并且将安全运动落到实处。
3.在学校平台中提高意识
在学校每天进行的课间操期间,学生流量都比较密集,如果在组织活动上存在缺陷,那么十分容易发生拥挤踩踏事件,从安全角度出发,一定要依托学校平台去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安全教育,防止群体性事件的产生。学校可通过集体会议、班主任可通过班会等反复去强调安全,因为安全本就高于生命,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应把安全放在首位,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在大脑中充分渗透安全意识。
4.在家校沟通中提升意识
虽然体育课堂的主要进行场地都是在学校,但因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息息相关,属于外延伸的部分,学生在学校体育课上的锻炼学习,只能为学生传达出有关锻炼时必要的体育规范,教给学生一些基本体育锻炼技能,但学生在家庭中活动的时间要比学校体育课堂上多得多,尤其是在周末休息的时候,家长也应经常带着学生去进行体育锻炼。所以说,家校间的协调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如今,很多小学生的室外活动时间不多,还有些活动在室内只沉迷于网络游戏,这不仅让他们的视力下降较快,而且身体素质也在持续降低。因此,教导学生在周末走出家门,进行锻炼,是既迫切又必要的。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实是可以广泛地去寻求自身的兴趣爱好的,比如跆拳道、武术、旱冰等,通过这些来激发其自身的体育天赋,进行必要锻炼。总体来说,无论进行哪种形式的体育锻炼,小孩的安全意识一定要过关,锻炼时的安全措施也一定要防护到位,戴好相关的防护用品。业余时间,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去进行跑步训练,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前期一定要进行充足的预备活动,同时一定要给孩子选择好适当的鞋子和锻炼场地,只有充足地做好这些准备工作,在家庭与学校双方对孩子体育活动的监督和教导下,孩子一定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对小学生进行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既要教给学生有关体育训练的技能,为满足其在成长过程中的需要,同时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全方位地渗透安全意识,让学生可以在进行良好的体育锻炼的同时知道安全第一。要做好安全防护,既要注重在校内锻炼的安全,同时也要做好校外安全,只有这样才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于体育教师而言,一定要在为学生不断灌输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要注重安全,通过启发学生,可以让安全意识始终牢牢在孩子心里扎根,让学生将安全常识养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这不仅是可以防微杜渐的重要手段,也可以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充分受益。
参考文献:
[1]孙勤珍.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强化培养学生安全意识[J].考试与评价,2020(08):85.
[2]官彦涛.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安全意识的培养[J].考试周刊,2020(12):119-120.
[3]张连柱.小学体育教学中安全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9(12):198.
[4]黄帅.怎样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J].文理导航(下旬),2019(02):91.
[5]杜庆.小学体育教学中安全意识的培养[J].体育风尚,2018(0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