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阅读策略单元教学”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2期   作者:陈宏林
[导读] 很多语文老师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觉得学生的阅读能力弱,但我们仔细想想,语文课上了六年为什么有的孩子还是不会阅读?
        陈宏林
        信阳市平桥区教育体育局教学研究室  

        很多语文老师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觉得学生的阅读能力弱,但我们仔细想想,语文课上了六年为什么有的孩子还是不会阅读?就是因为方法的欠缺,而阅读策略单元就很好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教好这个单元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尤为重要。越来越多的专家、名师逐渐达成一个共识,卓越阅读者=阅读量+阅读策略的熟练运用。要为学生未来成为一名卓越的阅读者,老师的责任尤为重要。
        “阅读策略单元”的独立设置,是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一大创新。我想从阅读策略的概念内涵、阅读策略单元的编写特点与教学建议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阅读策略”的概念内涵
        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对“策略”一词的解释是“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它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具有明确目的,二是有具体行动的安排,三是行动随情况的变化而调整。我认为:阅读策略,是指为达到一定的阅读目的而实行的阅读活动,这项阅读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具体的行动安排,还会随不同情况而变化。
        “阅读策略”与“阅读方法”有所不同。阅读方法是指具体的方法,阅读策略则是对阅读方法的综合运用,阅读策略的使用具有整合性、选择性和灵活性。读者要根据阅读目的与文本材料的不同,灵活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并根据需要随时调整阅读方法,来帮助自己阅读。阅读策略是建立在阅读方法之上的,但不是阅读方法的简单叠加,而是对阅读方法起着指导和调控作用。
        二、“阅读策略单元”的编排特点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从三年级开始,每学年独立设置一个“阅读策略单元”,即三年级“预测”、四年级“提问”、五年级“有一定速度阅读”、六年级“有目的地阅读”。“阅读策略单元”的设置具有以下三大特点。
        1.单元独立设置——让阅读策略课程目标更明晰
        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阅读策略”的课程目标基本上是比较虚化的存在,教师阅读教学目标中鲜见关于“阅读策略”目标的描述及达成的有效方法。少数在语文教学上有一定前瞻性认识的教师,可能会在日常教学中结合相关文本的教学,穿插、渗透一些阅读策略的学习活动,但这基本上是零散的、碎片化的,随意性也比较强。
        2.单元整体设计——让阅读策略教学内容更聚焦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以单元整组的形式独立编排四个阅读策略学习内容,并设计了一系列学习实践活动内容,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课程单元,使阅读策略课程内容变“随意安排”为“精心设计”,变“零散植入”为“整体推进”,变“有要求无载体”为“内容详实有体有系”,让单元目标更加凸显,让单元课程内容更加集中、更为聚焦,在教学实践中能有效避免教学内容冗杂、泛化甚至“旁逸斜出”“节外生枝”等方面的问题。
        3.重视过程指导——让阅读策略学习实践更落实
        统编教科书按照“规则辨认—尝试应用—独立应用—规则总结”的认知发展过程,从课程实施的顶层设计上进行了精心策划,对阅读策略单元内容进行整体编排,彰显了教材内容的“教学化”“过程化”特征,展现了教学的整体性、过程性、实践性和操作性,便于教师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课程性质落到实处。
        其一,赋予不同课文教学价值,引导学生经历“学习—应用”的过程。阅读策略单元的课文安排有“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两种类型,教学价值直接指向“方法示例”与“实践应用”,体现了“规则辨认”和“学习应用”的实践过程。
        其二,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为学生指引学习阅读策略的路径。

除了通过两种类型课文的编排引导学生经历“规则辨认—学习应用”的学习过程之外,“阅读策略单元”在整体设计上还充分展示了阅读策略学习的路径和过程:单元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读课文指导学生感知、了解、逐步学习“预测”的具体策略—自读课文引导学生独立阅读、综合应用阅读策略—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分享“预测”学习心得、引导习惯养成。
        三、“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建议
        教学“阅读策略单元”,我认为要牢固确立单元整组观、核心目标观、自主学习观、实践发展观,在教学中把握好三个要领。下面以三年级“预测”单元为例。
        1.凸显单元核心目标
        “阅读策略单元”是一个与其他单元相对独立、单元内各部分又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单元内各个部分教学目标的拟定必须凸显本单元的核心目标。教学要紧扣单元核心目标展开,突出“一组一得”“一课一得”,让学生真正在阅读策略的学习上有所得。教学第一步:研制明确的单元整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学习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的情节去猜想;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养成读书、读文章进行预测的习惯。教学重点为: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教学第二步:“对准目标而教”。根据单元核心教学目标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将单元内各部分内容视作一个整体,变“单篇课文教学”为“单元整组教学”,单刀直入,心无旁骛。与核心目标无关联或关联不大的问题可以大胆舍弃或点到为止。
        2.发挥两类课文作用
        一是用好教读课文,充分发挥“例子”功能,初步学习“预测”。
        第一步:导入——激发学生阅读期待。“一座老屋,已经活了100多岁了。它的窗户变成了黑窟窿,门板也破了洞。它很久很久没人住了。‘好了,我到了该倒下的时候了!’就在它自言自语准备往旁边倒去的时候,突然,一个小小的声音响起来……今天我们来读第12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猜一猜故事的内容。”教师运用课件适时出示部分课文。
        第二步:引导——指导学生边读边预测。尝试预测:读了课题,你想问什么?你想到了什么?自由读第1~5自然段,感知阅读时可以在哪些地方预测。教师指点:阅读时,可以在感兴趣的地方或有疑问的地方进行预测。
        第三步:小结——梳理“预测”的基本方法。出示课后练习2表格:学生自行默读,同桌相互说说这些旁批是怎么得来的。师生一起梳理并板书“预测”的依据:根据文本中的线索,如题目、插图等预测;根据个人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预测;根据先前阅读的知识经验(文章结构意识)预测。
        第四步:拓展——感知预测的结果与实际会有出入。阅读第17自然段,指导学生感知预测的内容可能跟故事的实际内容一样,也可能不一样。
        3.加强自主实践:致力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
        “阅读策略”作为一种程序性知识,需要学生在丰富的阅读实践活动中认知、尝试、拓展、应用,从而建构意义,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一是学生自主阅读“单元导语”,明白本单元学习要求,首先从心理上自我调适学习思路。二是教读课文的学习应成为学生自主认知的过程而不是教师教授的过程。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文的过程中,通过自行发现、领会,同伴分享,或教师点拨、指导,领悟“预测”的方法,而不是教师“教给”方法,更不是“贴标签”似的学习。三是学生熟读课文后结合练习中的表格、对话框中的方法归类、提炼,自主建构“预测”的基本方法。四是在大量的拓展阅读中练习“预测”,掌握预测方法,提高预测水平。一种阅读策略的学习、获得,仅靠教科书中几篇例文的阅读示范、练习是不足以真正落实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大量阅读实践中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建构阅读策略。五是学生借助“交流平台”,自行回顾、梳理,同伴间相互交流、分享,从而提炼出预测方法,养成预测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而非“记忆”预测的方法。
        阅读策略单元旨在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策略,使他们成为积极的阅读者。但不能期望学生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就能完全掌握相应的阅读策略,而是通过策略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策略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并在之后的语文学习中不断迁移运用,这样学生才能形成熟练运用阅读策略的能力。只有“高站位、低身段、稳步伐”,才能深入领会编写统编教材编写意图,积极做统编教材的实践者。真正关注学生阅读能力发展,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基!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