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华
滕州市北辛街道北辛中学 277599
摘要:家国情怀是人民对国家的深情大爱,会驱使一个人做出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有利的事情。历史学科是家国情怀的载体。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历史教师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一味传授基础知识,刻意培养、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就成为了“没有感情的答题机器”,将成绩视为学习的全部。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为国家输送积极向上的、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鉴于家国情怀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种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历史;家国情怀;渗透;
引言
我们学习历史,不仅是学习历史知识,古人的智慧,丰富自己的见识,提高自身的素质,还要通过历史学习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从历史中汲取有益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养分。在注重核心素养培育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培育。但当前历史教育中,教师往往只重视考试考查的内容,忽略了对家国情怀的培养。提高学生家国情怀素养,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升华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感。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学生在思想上有远大的理想,在行为上实现自己的抱负。
一、家国情怀的概述
作为素质教育所不可缺少的学科,历史在学生成长道路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国情怀教育强调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其主动对历史进行探究,以此来达到加深学生责任感、归属感和认同感的目的。责任感强调的是以学生认同民族、家国为基础,将自身打造成为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正确的人才,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归属感强调的是在对其他国家历史进行学习的背景下,学生对本民族文化所产生的认同心理。认同感则重点强调学生以所学知识为依据,给予民族发展趋势足够的理解和认同,从本质上来说,认同感所认同的对象是民族价值观。综上,家国情怀教育,既有利于史学素养的落实,还有利于人才的塑造,应当引起重视并推行。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策略
(一)根据教学内容引入歌曲
比起生涩拗口、难以记忆的基础知识,学生更喜欢直白、简短的歌曲。历史教材将一段岁月带到了学生面前,讲述了知名人物的精彩事例,阐述了知名人物的思想。人们常说,岁月如歌。既然历史由一段段岁月组成,那么,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引入相关歌曲,用这些歌曲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家国情怀。例如,在教学20世纪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将一些见证了中国人民从苦难走向胜利的歌曲播放给学生听,如北伐战争期间的《国民革命歌》,抗日战争时期的《保卫黄河》,抗美援朝时期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改革开放时期的《春天的故事》等。音乐可以刺激学生的听觉,将学生“带入情境”,从而让他们体会到当时人们的情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例如,教学“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入歌曲素材。在课堂伊始,教师可以播放歌曲《松花江上》,通过慷慨激昂的歌声,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悲愤呈现给学生,从而有效唤醒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不忘国耻,居安思危。
(二)合理利用素材
要想对家国情怀进行培养,对历史教材所提供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很有必要。由于历史教材具备内容真实、客观的特征,因此,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将家国情怀向学生进行渗透,真正做到以史为鉴。以五四运动为例,要想使学生对五四运动的导火索加以了解,教师可指导学生对“巴黎和会”进行表演,无论是丰满的情节,还是扣人心弦的事件,均有利于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
当然,有助于爱国教育渗透的教学方法,还包括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以一战为例,一战所带来的影响,除了造成了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大量人员伤亡外,客观上也为科技发展注入动力,促使民族意识形成,使各国意识到要牢牢抓住机遇,发展经济,这也为综合国力的增强指明了方向。由此可见,合理利用素材,用爱国情感将课堂点亮,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完成爱国教育,增强学生对家国所具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另外,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教师可要求学生以所学内容为依据,完成读后感,这也是强化教学成果的有效手段。
(三)创设历史情境,提升学生爱家爱国的情怀
历史中故事是多样的,所以呈现的方式也不同,仅靠教师精彩的语言来描述历史上的故事是远远不够的。首先,教师口头讲授这种呈现方式,虽然在课堂上也能发挥学生自觉能动性,但仅凭一种方式的呈现难免单调。教师要利用多种方式呈现,既能让课堂丰富,又不至单调。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既要重视情境创设,让历史故事的呈现方式多样化,又应在呈现的时候把它所体现的丰富精神内涵挖掘出来,把每个人物做的每件事情所体现的家国情怀素养作为核心嵌入故事,让学生受到故事的渲染,让每个故事形象印刻在头脑里,感染着他们,进而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例如,在讲春秋战国时,教师可以将赵国大臣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以多媒体放映视频资料的方式呈现出来,通过视频的放映,可以将廉颇和蔺相如各自内心的活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也把廉颇从开始的不服,到后来的负荆请罪展现得淋漓尽致。蔺相如的大局观,家国情怀更是有一个突出的表达。
(四)在乡土历史教育中渗透家国情怀
初中生的生活经验较少,最熟悉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家乡。相较于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往往对自己家乡的历史更感兴趣。教师完全可以在乡土教育中渗透家国情怀。这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代入情感。例如,在教学“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时,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引入家乡的标志性建筑,再引出历史人物,由家乡引出国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以位于海门的三厂镇为例,教师可以将大生集团的钟楼图片展示给学生看,从而引出状元实业家张謇,通过张謇的事迹和参观张謇的故居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带领学生走进张謇的精神世界,激发学生爱家乡、爱国家的情怀,增强学生建设家乡的使命感。
(五)加强教师专业素质培训
教育在创新发展,教学内容也在不断革新,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也要在不断更新的教育形式下进行及时调整,利用多种培训提高个人专业素养和能力,为初中历史教学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同时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在实践中积极主动学习,多方面涉猎知识,努力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为教学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和方向保证。比如说在讲授《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时,教师可以利用个人丰富的综合知识,为学生全面讲授隋朝历史以及隋文帝和隋炀帝的个人生平,使得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暴政所带来的灾难,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结束语
家国情怀是渗透于人民内心的精神力量,指引着中华儿女报国、强家。教师在学生成长路上起着引导作用。为国家输送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教师的责任与义务。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提升学生的民族意识,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逐步引导学生树立起家国观念。
参考文献
[1]史军宁.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281.
[2]樊平.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策略[J].华夏教师,2020(02):15-16.
[3]姚俊英.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J].教育观察,2019,8(42):135-136.
[4]刘东伟.家国情怀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探析[J].教育观察,2019,8(37):66-67.
[5]陆萍.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