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占力
河南省睢县高级中学 河南省 476900
摘要:随着新课改推进,人们在历史教学观念方面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不再只将教学当做服务高考的工具,而是逐渐地将高考放回到了为教学服务的地位,而且在实际教学中,高考对学生能力多方位的考察,也会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启示。因此,本文从高考复习的角度出发,对当下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教学和复习对策。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历史教学;高考复习;教学对策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中历史教学不再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回到了历史综合素养的培养方面。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诸多客观因素存在,使得高中历史教学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还出现了许多教学问题,比如课程资源取舍不合理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给实际的历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对此,开展高中历史教学与高考复习教学对策研究非常必要。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新课程标准下历史教学与高考复习的教学对策进行深入地分析与研究,现综述如下:
一、新课程标准下历史教学的困境
(一)课程资源取舍不合理
在新课标影响下,很多教师对于自身的教学也作出了很大的改变,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实际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课程资源取舍不合理。高中历史知识教学,讲究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知识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后,就会产生新的认识和理解。现在教师在教学时,往往会忽视这一现象,在资源选取和整合方面没有进行合理取舍,只是局限教材上史料的教学,也没有进行材料拓展和联系生活。这样就会导致课堂教学出现局限性。在资源方面不具备相应的广度和深度,而现在的高考对于学生考察则更集中在证据意识、联系现实和各学科结合方面,体现了考察的广度和深度。这就出现了教学与高考考察的矛盾,从而给高考复习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教学方法不够科学
伴随着新课改逐渐深入,当下历史教学方法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变化,给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出现教学方法选择不科学的情况。在课堂知识讲解中经常会出现“有师无生”“满堂灌、一言堂”的情况,整个课堂只有教师自己在讲解,学生没有参与到学习中来。比如在讲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这一章节时,很多老师都会认为只要让学生认识到维护国家主权的重要性就好了,学生的参与与不参与并没有多大的关系,而且也没有结合相应的考题进行有效的知识讲解。
(三)学生学习积极性不佳
除了以上两个问题外,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也是当下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于知识点的讲解,虽然做到了与考点相挂钩,但是却将其独立的分开来,要求学生进行死记硬背,而且众多的历史时间、会议地点也会给学生知识记忆增大困难,从而降低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学习主动性也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在历史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些都给实际的学习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新课程标准下历史教学与高考复习的对策
(一)优化课堂教学,拓宽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高考历史学习,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就需要围绕相应的考点进行教学。在实际中,教师要保证自身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尽量使得自身的教学符合高考考察的要求。教师可以从教学资源选取上来提升相应的广度和深度。
比如在历史考试中提到了诗界革命,并且提供了相应的链接资料,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资料来判断诗界革命的作用,但是教材中并没有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和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如果仅仅依靠教材中的史料,则很可能会出现无法作答情况。再比如在讲到“丝绸之路”时,应该补充上当今的国家发展战略“一带一路”等,以此来拓展学生的视野。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引入相关的史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来实现资料拓展,保证自身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二)结合高考历史试题,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历史高考考核过程中,对于考查方向的指向性是非常明确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试题来进行相应教学,提高自身在这方面的教学效率。比如试题中一些知识点和资料,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相应的应用,同时也可以根据这些考点进行教学资源合理选择。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结合试题对考题中涉及的知识进行探究。当下我国中学阶段,对于历史教材的编写都是分阶段进行编写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知识的整体性,而高考题则更加重视对历史时空的考察。所以,教师就可以对此进行借鉴,从时序性角度进行历史知识教学,可以对比同一个历史时间发生的事件,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对比学习。比如2020年高考全国卷文综的第41题,就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对20世纪50-7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关系的变化进行分析。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当时两国的历史环境进行分析。
(三)加强核心考点探究,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创造力
通过上述的问题分析可以知道,学生在历史知识学习方面经常会出现积极性不高、应付的情况。这时教师就可以从自身的教学能力方面入手,对这一情况进行改变。教师可以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一些诙谐、幽默的语言表达来提高讲学的趣味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比如教师在讲学时,可以尽量使用历史人物的原话。以戊戌变法为例,教师在谈到变法失败的情景时,要想让学生感受当时戊戌六公子的爱国情感,就可以使用一些历史人物的原话。通过这种方式就能够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改变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现象。
在高三历史复习课中,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综合能力,符合现阶段高三历史课的教与学要求及新高考形势的变化,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四)转变教学观念,践行培养历史核心素养
所谓的历史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也是核心素养内涵的具体体现。现在的高考试题“素养立意”渐成常态。试题基本上是以时空观念定位、唯物史观指导,着力考查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及家国情怀。在高三历史复习过程中,历史教师一定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要改变以往死记硬背和大量习题练习的复习方式,复习教学应该将历史课程结构的构建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密切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实现对零散知识的系统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为学生综合历史素养的全面提高做好保障工作,同时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学习态度和历史素养。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深化新课标改革,实现良好的历史教学,教师需要结合当下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教学对策制定。在实际中,教师可以借鉴高考试题考查内容来进行史料选取,保证自身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试题,从时序性的角度对历史知识进行整合,提高知识教学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此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需要努力提高自身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有趣的表达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实现趣味性教学,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与创新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苏严顺.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新理念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31.
[2]姜红珍.例谈历史高考复习的融通性——从高考新增知识点《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说起[J].中学历史教学,2018(05):57-59.
[3]唐琴.创异·创意·创益:提升高三历史复习课有效性的路径选择——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07):36-40.
[3]陈超.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