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登明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胡官屯实验小学251122
摘要:安全问题重于泰山。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也需要对小学生安全问题加以重视,任何教学活动都要将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然后对学生积极开展安全教育,结合各种体育教学项目,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安全防范。同时,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安全教育的投入,完善各种体育安全设施,并根据教学要求改革体育教学方式,杜绝各种安全隐患,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体育;安全教育;结合途径;
引言
新课程改革下,要求小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体育功能,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对自身所需的体育功能明确,从而乐于参与体育活动。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者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保护学生的安全,提高学生体育课的安全性。只有教学工作者将安全工作落实于实处,才能够防止发生安全事故。以下,将结合有关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现状,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安全意识的培养策略展开探讨。
一、小学体育教育与安全教育有效结合的现状
(一)体育教育中没有形成有效的安全教育模式
小学体育教育与安全教育的有效结合,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措施改革,将各种安全知识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安全教育质量。在很多体育教学模式中,安全教育没有真正融入到体育运动项目中,在安全教育和体育教育之间没有进行有效连接,使学生只能单纯地学习各种安全知识,或者参与体育锻炼。这影响了安全教学的实际效果。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各种体育教学方式,在体育锻炼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中的各种安全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防范各种安全隐患。
(二)缺乏教育
学校安全工作强度,体育实施也比较老旧。一般而言,因为不重视安全教育,所以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很弱;学校没有及时检查和更换落后和陈旧的教学现场和设施,体育现场的杂物和坑也没有整改;对于有特殊身体状况的儿童没有及时照顾,导致出现一些没有必要的伤害事故;学校没有健全的安全文化沟通体系,没有很好的解决体育安全问题,出现小学安全问题纠纷。传统文化教育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却忽视安全意识培养,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伤害。
二、小学体育教育与安全教育有效结合的具体策略
(一)实例引证,从小事做起
通常对小学生而言口头的教育都比不上视觉上的冲击来得快。对部分高年级的学生来讲,由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相比其余年龄段的学生更懂事一些,教师和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安全视频的观看,从而通过视觉上的刺激让学生懂得安全的重要性,体育教师更需要在课堂中对学生群体的危险不安全因素也需要注重。首先,学校内的游戏设备就是一个充满不安全因素的设备。之前有这样一则视频,就是一个孩童玩游戏时不小心从楼梯上摔下来。由此可见,不安全因素无处不在。对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校园内的一些游戏设施,保障学生安全并为学生培养安全意识,学校也需要适当地降低游戏设施的高度。另外,对小学生而言同学之间的小打小闹避免不了,但同样的也是一个不安全的因素。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灌输和平共处的思维想法,并且对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在教室里桌椅的棱角边套上保护膜,从而避免学生因磕磕绊绊从而受伤,这一系列的工作需要教师进行监督且认真的负起责任。在学生群体中充满太多不确定因素,安全是最重要的,因此教师群体、校园管理群体需要时刻注意班集体的安全问题。另一方面,作为教师也需要培养学生一些好的习惯,比如进出门要关门,不要动与电有关的物品。另外,与同学之间友好相处,切勿出现打架的现象。尤其是对部分调皮的小男生而言作为教师需要对学生之间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
有部分教师对待手头工作总有一种敷衍、不负责的态度,对此需要教师,尤其是不受重视的体育科目的教师更需要端正自身的思想,切实负起自身的责任,如此一来才能保障学生的安全,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根据学生体育表现,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在小学体育课程中,教师自身不仅要具有足够的安全意识,能够时刻注意学生的身体安全,还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可以安全地进行体育运动。因此,在体育教育与安全教育的结合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体育表现,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及时进行提醒,还可以利用各种教学工具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比如,有些学生比较调皮,在运动时喜欢相互推搡,或者做一些恶作剧,在关键时刻吓唬同学,影响其他同学正常运动,从而造成各种意外损伤。有的学生甚至会因此摔倒而出现安全事故。这时,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可以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案例进行讲解,或者利用多媒体视频让学生认识到各种安全隐患,促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引起警惕,逐渐树立起安全意识。
(三)借助学校平台,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课堂教学不是培养学生体育安全意识的唯一阵地,学校开展的课间操、升旗活动等都能够延伸体育教学课堂。就拿课间操来说,学校所有的学生都在同一时间做课间操,活动比较密集,如果没有合理组织,就会出现拥挤,甚至踩踏事件。教学工作者要顾及学生安全,借助学校平台,实施安全教育,以防群体事件出现,但是仅仅靠体育教师的力量远远不够。学校要定期开展集体会议、班主任可以定期开展班会,对安全的重要性反复强调,随时随地都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才能够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大脑中渗透安全意识。
(四)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创新安全教育模式
要实现体育教育与安全教育的有效结合,教师就需要具有一定的安全教育能力,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进行安全运动。这样,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健康成长。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学习安全知识,参与相关安全教育培训,及时了解各种安全案例,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提高安全教育能力。教师可以根据体育运动项目的内容,创新安全教育模式,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体育锻炼的顺利进行。
(五)促进师生安全意识的提高
小学体育教育仍然存在安全问题,如果教师不加以关注,在一定能够程度上就会伤害学生。学校只有加强培训体育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其安全意识,才能够降低初级体育活动的安全风险。与此同时,学校要对体育课上学生的穿着进行控制,要求教师和学生要穿统一的制服、鞋子,重视运动的安全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将教学活动中的各项安全隐患消除,促进体育素质的提高。例如,常规的仰卧起坐、跑步等,要求学生不能够将尖锐的珠宝和衣服佩戴在身上,避免伤害自己或者他人,如此师生的安全意识才能提高,体育教育才会更加安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教育与安全教育的有效结合,教师要转变过去的安全教育观念,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引起重视。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运动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进而形成有效的体育教学模式,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纪俊杰.浅析小学体育教育与安全教育的有效结合[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8):276.
[2]郁成文.浅析小学体育教育与安全教育的有效结合[J].中国新通信,2020,22(02):226.
[3]郑政治.小学体育教学中安全防护工作的路径探讨[J].亚太教育,2019(08):132.
[4]毛同岗.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及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1):81+83.
[5]吉高华.浅谈小学体育课安全教育的有效性[N].发展导报,2018-11-13(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