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下的高校体育教学现状与创新改革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第19期   作者:饶浩
[导读] 随着我国素质化教育及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和深入,素质教育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及创新发展研究也被提上了日程,并受到了各高校越来越普遍的重视
        饶浩
        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 体育与旅游学院   成都市 610000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化教育及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和深入,素质教育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及创新发展研究也被提上了日程,并受到了各高校越来越普遍的重视。对此,本文基于对高校体育教育及教学的现状问题的研究基础之上,对素质教育下的高校体育教学创新改革的针对性策略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高校体育 素质化教育 现状问题 策略
        引言:
        随着素质化教育及教学理念的不断推行和发展,各高校在强调本专业学科的知识学习以外,同时也更加重视对学生道德素养及其他综合能力的培养,旨在为当今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素质化教育及教学理念是当今高校人才培养职能得以高效发挥的重要理论支撑,同时也给当代高校大学生的个人发展提出了全新的目标和要求。素质化教育及教学理念与传统理念相比更加强调和关注于学生的全面化发展,而不是将人才培养的目光局限于某一方面能力的培养上,为学生的能力发展和素养提升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自主空间,因而对当代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来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价值和作用。素质化教育及教学的建设发展是一项极为宏大的社会工程,不仅仅能够有效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精神文化的发展,同时对于国家以人才发展战略为核心的长远发展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素质化教育及教学的发展是当今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方向和要求,是以学生为本的现代化教育及教学理念的重要体现。
一、高校体育教育及教学的现状
        强健的体魄是保障学生高效学习和长远发展的重要前提及保障,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人才发展战略中核心力量,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因此,不断推动和提升当今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水平自然也就成为了社会各界所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了。与以往我国的高校大学生相比,现代大学生无论是物质生活条件还是学习环境等都有了极大程度上的改善和提升,但是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整体水平却出现了下降趋势,各种“亚健康”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当代年轻大学生的身上。学生只有具备一个健康和强健的体魄才能够保障其生活、学习和长远发展,这也是当今高校体育学科教育及教学活动开展的核心价值和重要意义。体育学科作为素质化教育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全面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推动高校核心竞争之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性作用。但是,就目前我国各高校体育学科的教育及教学开展现状来看,其过程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及不足【1】。
        (一)教育及教学模式缺乏合理性
        当代的教育及教学强调对学生“终身发展和学习”意识和习惯的培养,因此,与专业学科知识的终身学习相对的,各高校也在不断强调体育锻炼和强身健体行为习惯的终身践行及发展,并且逐渐将体育锻炼和强身健体行为习惯的培养纳入到了当代高校体育学科教育及教学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中。在高校体育学科的教育及教学开展模式之中,与中学阶段中的班级制统一教学模式不同,当今很多高校会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进行不同体育学习项目的选择,并以此进行分班教学,如喜欢篮球的可以选择篮球班、喜欢足球的可以选择足球班等。学生一旦进行完选课之后,一般情况下就不允许进行更改,进而给学生的体育学习带来了极大的空间束缚,限制和缩小了学生的知识学习体系。

素质化教育及教学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教学发展,更加强调学生的多元化和多样化发展,而传统的项目分班制教学则无法充分满足素质化教育及教学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教学发展要求。尽管传统的体育项目分班制教育及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某一项体育项目的学习之中,但是长此以往,单一化的教学内容和重复性的体育训练内容,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厌倦心理,不利于其体育学习的长远发展。
        (二)教育及教学手段过于单一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认为体育学科的教育及教学就应该以实践训练的形式为主导,而理论性的知识讲解则不需要在体育学科教育及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开展。但是,这种教育思想其实是存在极大的误区的,体育项目的学习,除了必要性的动作要领需要通过实践训练来进行学习和掌握之外,也存在技巧性的内容和精髓需要通过理论知识的形式来向学生讲解清楚,从而使学生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而不是一味的进行简单的重复性模仿练习。举例来说,像足球、乒乓球、排球等技巧性较强的体育项目,任课老师既要带领学生不断的进行实践经验的积累,同时也需要将技巧要领等进行详细的讲解【2】。否则一味的让学生重复性的模仿任课老师的示范动作,很难使学生真正体会其中的技术要领,长此以往,容易产生抵触和疲劳情绪,因此,可以说,单一化的教学内容和开展模式一直都是阻碍我国高校体育学科教育及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素质教育下的高校体育教学创新改革策略
        (一)对现行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突破和改革
        针对人的身体的不同部位进行体育锻炼,则需要通过不同的体育项目来完成,不同的体育向所重点针对的人体锻炼部位也不尽相同。对此,要想促进学生渗透的全面化、全方位锻炼,多元化和多样化的体育锻炼项目的教学开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各高校在体育运动项目的教育及教学模式开展要,要努力打破以往单一体育项目选择并进行分班制的教学模式,消除体育运动学习范围的局限性,推动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化发展。举例来说,学生可以每周灵活的选择体育学习项目和课程,通过校园网、校园公众号平台等,提前预约下一周想要学习的体育项目班级。
        (二)对传统的教育及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任课老师要积极改善和突破以往传统单一化的教学方式,加强对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有机融合发展的深刻理解,将当今先进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引入到高校体育学科教育及教学改革创新的发展中,将一些体育项目动作技巧等相关的知识录制成微视频上传到学校网站、微信群等平台上,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和观看,并以此不断帮助学生积累经验认知。在体育课堂的正式教学过程中,任课老师就可以首先让学生表达和展示自身通过微视频所学习的成果,针对学生理解不到位的地方,任课老师要及时予以纠正和指导,实现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有机融合,全面提升高校体育教学质量【3】。
        结语:
        总而言之,当今高校体育学科教育及教学的实际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及不足,对此,任课老师要积极的正视这些问题,并予以积极的改善和解决,不断创新和改革教学工作策略,提升高校体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骆劲松.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和对策研究[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03):52.
[2]李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创新与实践[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1(15):236.
[3]唐健.关于我国高校体育素质教育内容的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15):220.

作者简介:饶浩,性别:男,四川省广元市人,1985.6出生,学历:本科
职称:讲师,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 体育与旅游学院,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