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绍娟
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凤凰小学 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 661699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在教育的过程中融入民族文化更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过程中融入我国民间美术的特色,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的认知力与创造力。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需要主动的向学生渗透民间美术的精华,把民间美术与小学美术教育真正结合起来,使得小学生对民族美术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本文通过对云南彝族、苗族及哈尼族的美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把民间美术渗透到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民间美术;渗透
一、民间美术的特点
在我国悠长的历史进程中,劳动人民创造出了属于自身阶层的文化,也就是民间文化,其通过民间美术的方式将该种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民间美术是我国民族文化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蕴含了劳动人民的淳朴之美,体现了各个民族的精神面貌,表达了他们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乐观精神。
(一)云南彝族美术
彝族美术是彝族文化直观的象征符号,彝族的文化形式多种多样,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民族风格,尤其是在彝族美术方面,种类繁多,色彩纷呈。彝族美术所表现出来的特点都与自然崇拜和生产、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分布在不同环境中的彝族人民形成和发展了各不相同的美术作品,比如彝族的服装饰品,不但存在着性别、年纪、节日装、生活装的差异,而且还有婚服、丧服、祭祀服、成人服等专门的服装和饰品。可以说,彝族美术有着相当独特的民族色彩,它的创造与形成是由彝族人在长时间的社会劳动中根据其所处环境的自然面貌、生活生产的特殊性及其审美观、风俗文化所决定的。彝族美术既保持了历史民族文化的精华部分,又随着时代的发展吸收了许多现代文化的特色。
(二)苗族美术
苗族美术和苗族的传统信仰相互依存,苗族人通过美术这一艺术形式表达其传统宗教的丰富内容。苗族人在劳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与智慧,编织出一幅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图画,以此来消除艰苦生活所带来的痛楚和焦虑,使得自身能够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生产。苗族人创建了自己的信仰和艺术,建设了一个满足自身生存需要的感性王国,一个族人可以赖以栖息的精神家园。在苗族多彩多样的美术作品中,我们能够欣赏到一个个鲜艳且欢快的生命赞歌,一个个渗透着苗族信仰色彩的感性王国。在每一个作品中,苗族的艺术家都为大众展现了苗族人对劳动生活的理解与赞美。苗族女性的美术是苗族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往往通过精神意识的视觉方式来表现女性的想法,以此突破理性条条框框的限制。苗族美术使用意象性的审美观让作品冲破浅层的理性世界,摆脱写实的束缚。这种形式的美术能够使人更容易地进入情绪世界,以感性的角度来观察整个世界,进入一个充满魅力且自由自在的感性艺术国度。
(三)哈尼族美术
哈尼族美术,主要体现在刺绣、编织与日常生活器皿的绘画上,大部分地区的哈尼族喜欢使用素色作为美术色彩,同时也有部分人喜欢使用彩色线编织出鲜艳的花布与饰品。哈尼族美术蕴含了哈尼族人的历史观、道德观、价值观和处理事情的态度,哈尼族美术往往具备深沉、朴素、韧性、粗犷等特征,是哈尼族风俗文化艺术在精神方面的集中表现。深沉、朴素的特点表达了哈尼族劳动人民百折不挠、努力勤俭和朴实无华的精神品质,而韧性、粗犷的特点也是哈尼族精神意志的关键表现。
哈尼族美术在传承的过程中,从民间朴素的丧葬祭祀礼仪活动,渐渐成为了一种融入哈尼族风情特色与载歌载舞为一体的表演类项目,其不但体现了哈尼民族的内在意识,而且表达了哈尼族人愿意与外界进行交流的心愿。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进行民间美术的渗透
1、积极引导学生接触民间美术
把民间美术资源与小学美术教育进行有机结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对美术的喜爱。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引入民间美术,积极引导学生接触民间美术,有利于学生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体现出美术教育的真正意义,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不同民族的艺术作品具有不同的艺术色彩,云南彝族美术、苗族美术以及哈尼族美术,都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他们既有着各自的民族色彩,也有着相同的民族精神。教师通过对民族美术的解读来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使学生们了解到不同的美术作品形式和内容,可以反映出不同民族的审美价值观。学生在感受民间美术魅力的基础上,进而可以拥有自己独特的创作思维。
2、鼓励学生进行美术创作
无论是彝族没事、苗族美术还是哈尼族美术,都是劳动人民在生活、生产的过程中逐渐创作出来的,因此不同民族的美术作品都各具鲜明的特色。教师在美术课堂上,同样需要鼓励学生进行美术创作,而非一味地进行作品欣赏。学生在美术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品的亮点,以鼓励为主,以此加强学生美术作品的创作信心,只有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才可以塑造他们的创新思维。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充满好奇心与强大学习能力的年纪,他们作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需要教师给与额外的关心和培养,这对学生日后的美术创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不同民族的美术作品进行讲解,将民间美术形成的背景环境一一进行阐述,使学生们能够理解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都是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的。把小学美术教育与民间美术进行有机结合,需要教师发现美术作品与美术教育的结合点,以此引导学生把实际生活的元素融入到美术创作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观察能力,只有学生对生活的细节有了自己的感触,才能够拥有自己的创作思维。强化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的动手能力,这种能力不但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渗透,也需要学生们在课后去接触实际生活,可以通过图书资料和网络搜索,在家中感受民间美术的生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民间美术,不但需要学生对民间美术有所了解,而且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在与实际生活的结合下,塑造学生们的美术作品创造能力。本文通过对彝族美术、苗族美术以及哈尼族美术进行介绍,说明了任何民间美术都来源于现实劳动人民的生活、生产过程。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民间美术,需要教师充分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在此基础上寻找合适的切合点,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并关注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们的美术爱好,培养学生对我国优秀民间美术的兴趣,只有如此,才可以充分体现民间美术的教学优势。
【参考文献】:
[1]张菁菁.探究民间工艺美术与审美启蒙教育的关系[J].戏剧之家,2020(22):154-155.
[2]张学华.新形势下小学五年级美术教学策略探究[J].戏剧之家,2020(17):187.
[3]马永民. 小学美术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探索[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690-691.
[4]张倩. 关于中小学美术课程及创新教育的思考[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南昌会场)论文集(一).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