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佺
四川省广元广播电视大学 628017
摘要:在素质教育理念全面推进的当前时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已成为当代教师应重点关注的一项教学任务。在高校教学体系中,体育教育专业本就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及系统性,所以教师理应对教学模式及教学结构加以适当的创新调整,注重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及专业能力。在综合教学理念中,发展学生的专业素养。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实践能力培养;培养措施
前言:一直以来,体育都是我国关注度比较高的一个领域,我国在体育行业也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发展机遇,屡屡在国际体育赛事上荣获奖项。但聚焦当代高校体育教育发展情况分析来看,其中仍旧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教师所持有的教学理念比较落后,所应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所设定的目标体系比较片面。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在一定程度上消耗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实践能力及专业素养的发展。
一、明确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
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及理论认识,更应该注重发展自身的实践能力,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以此保证自己可以在毕业后,满足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标准。当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任务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在毕业之后都会面临着极大的就业压力。为了加强学生的就业实力,保证学生可以顺利就业,高校就需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专业实力及实践能力。站在人才培养的角度上分析来看,当代人才正处于动态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教师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及稳定性,促使学生能够形成稳定的职业结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以社会需求论证为基础,明确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
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原则
目标性原则。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高校方面首要的任务是要明确教学活动的目标。以基础的人才培养规格以及人才培养要求为主要标准,构建明确的教学计划,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动态性原则。在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高校教师需要时刻关注社会相关领域的发展状态,结合社会专业需求,及时地调整教学计划及教学内容,优化教学体系,以此将学生培养成应用型人才。
层次性原则。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不是一项一蹴而就的工作。教师需要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的能力。所以,在高校教育的四年期间,教师需要合理地设计教学计划,划分教学层次,通过基础训练、技能训练、专业训练以及实践训练的方式,完善教学体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及素养[1]。
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策略
(一)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
体育教学与其他专业不同,学生不仅要了解大量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开展长期及多样的时间训练。所以,学校方面必须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训场地及相关设备,借此有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此期间,学校可以多多的与其他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相互联系,也可以与当地的一些体育实训基地相互沟通,了解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信息反馈,对内部教学基地加以适当的创新调整。同时,学校也可以在基于理实结合的教学引导下,加强实训基地的经费投入,将其打造成完整的教学实训基地体系。必要时,可以采取一定的行政措施,加强基地建设,对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开展实施全面管理。此外,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体育俱乐部组织、社区群体活动组织,借助社会力量打造完整教学体系,拓展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范围。也可以鼓励校内专业学生成立专业社团或组织,引导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开展多样性的体育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创设实践平台
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中,高校应注意打造多样性的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体育实践资源。一方面,体育教育专业可以对校内的体育实践资源及社会的体育实践资源加以适当的开发融合,为内部学生创造更多的时间机会。例如,大部分高校每年都会举办专业的体育运动会,也会举办一些单一项目的系别比赛。如篮球比赛、排球比赛及足球比赛等。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充分借助这些机会,加强自己的实践训练,也能够积累一定的实战经验。同时很多企业单位事业单位为了巩固内部人员的凝聚力,也会开展一些体育相关的团建活动[2]。此时,高校可以多多的与之相互联系,获取一些实习岗位,让学生能够参与到相关赛事的编排、设计及裁判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及专业水准。此外,高校可以加强与其他院校之间的联系,彼此沟通,相互合作,定期组织双方学生展开联谊活动或者到达对方院校展开观摩活动。
(三)实施导师责任制度
一方面,高校可以积极引进社会专业体育人才,使之与校内教师组成双师队伍,共同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施教育指导,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能够丰富学生的专业素养及专业经验。另一方面,针对于刚刚进入高校的新生,专业导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所展现出的专业特长,定向组织学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并且,教师需要全权负责该名学生的整体学习过程,定期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的实践任务,给予学生实践机会,从而增强学生的综合专业品质。
(四)加强实验室的开放力度
首先,针对于参与到体育教育专业实验活动的学生,教师可以在遵循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前提下,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让学生可以在基于自己想法及思维,自行选择实验项目。当学生明确实验项目及实验核心之后,其可以与教师相互联系,共同对实验的内容、计划及方法加以适当的优化,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及实践意识。其次,教师可以适当的开放实验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及时间安排,自主设计实验室活动的时间,以此缓解实践压力,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增强实践水平。此外,针对于校内学生所开展的体质测评工作、健康检测工作及体疗康复等工作,高校可以多多的考虑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由其负责或者配合专业教师,丰富学生的实践认识[3]。
(五)优化实践能力考核体系
客观来说,完善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增强学生专业水准及实践能力的重要保障。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所开展的实践活动内容相对较为丰富,并且实践能力培养所耗费的时间也比较长。很多高校体育教师都会要求学生自主安排自己的时间计划及时间,虽然这一要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自主化需求,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但对于一些自我管理意识薄弱的学生来说,却会造成不小的影响。所以,学校方面可以适当的引入管理机制及考核机制,让学生可以接受教师及学校所赋予的潜在管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开展效率,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在对学生实施考核时,教师也需要全面参考学生的日常学习状态、表现状态,而不是一味的考虑最终的考核结果,加强考核成绩的系统化,科学化及全面化,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可以完善学生的专业素养。
除此之外,学校应注意构建完整的管理制度。针对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可构建独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在体系内,教师可以融入专业的体育教育职业培养训练方案,实践能力发展计划以及实践能力提升奖励,利用多种不同的管理方案,对学生实施全面的教育指导,促使学生实践能力的稳步提升。
结论:综上所述,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作。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稳定自己的教学心理及教学态度,保持强大的耐心及信心,陪同学生一同训练。同时,学校需要有意识的明确教学目标,加强基地建设,创设实践平台,引入导师制度,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除此之外,教师也应注意完善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进一步加强教学效率,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仇银霞,王慧.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7):61-62.
[2]陈文坤.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8,34(03):93-96.
[3]葛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9(24):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