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彬
河北正定中学050800
摘要:高中生物作为高考必考科目之一,在我国高考体制改革背景下,大部分省份开始施行3+3考试模式,但是生物的重要性依然没有被削弱。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包含有大量需要记背的溶剂以及反应式,整体较为抽象,为了提升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就需要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入手,引导学生能够由点及面进行分析,传授学生探究方法,增加学生探究意识。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学生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自主探究能力对于学好生物学科起到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而言,在实际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制定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计划,促使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能够显著增强。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学生有足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应当结合高考热点,深入分析各个章节的知识点,制定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一、新课标下高中生物的教学要求
新课标的制定与执行依据的是现代教育理论,基于心理学、行为科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教育实践经验重新定位教育目标并认同学生在自我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旨在为学生提供符合其成长规律的学习环境。因此包括该文探讨的高中生物在内所有学科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势必要做出改变,以满足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学习和成需求为原则,在教学中优化原有教学模式。而在最新的生物教学大纲中基于素质教育理念订立了新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更注重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探究能力,使其运用生物学知识和专业性的思维方式探究现实问题。
二、推进探究式教学
自新课改提出后,新课改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方面的培养,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具有良好的学习方向和学习技巧,以便能够更好地培养出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例如:老师在进行“生物进化的原理及其应用”教学时,可以根据课本知识联系生活实际,选取现实最新的案例带入课堂。比较在治理石油污染时是传统的除污方式更好,还是现代生物技术改造工程菌的除污方式会更好,让学生比较两者的异同点,此外,教师还可以亲自带学生去学校内的绿化带,测量细菌的含量与室内细菌含量的不同,从而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生物进化的作用。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封向环保部门献策的信,向他们建议,应该怎样开展城市污染的治理工作。在学生完成作业的同时,还能够广泛地查阅资料,从而关心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问题。
三、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让活动进入课堂
活动既是教育的条件,也是学生发展的基础。让活动进入课堂,是为了一改形式呆板的教学形式,实现教育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是为了更好地配合课堂教学环节,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育教学目的。课堂中的活动性原则主要体现在教育方法的变革上:通过组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活动中来,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将外在的教育影响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要求,从而真正确立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如在复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时,联系到植物的许多生理活动,在讲到“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时巧妙设问:“锄禾日当午”难道只为了除草吗?然后引导学生从影响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植物的呼吸作用以及物质循环等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其原因:①可以疏松土壤中的空气,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有利于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②在增加土壤中的空气的基础上,可以促进土壤中好氧性细菌的呼吸作用,加快对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增加土壤中的矿质元素含量,同时可以增加植物周围CO2浓度,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的进行。③可以促进土壤中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有利于植物对矿质元素N的吸收。④可以破坏土壤硬化造成的不良后果,降低土壤中水分的散失。这样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产生获取知识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去想学,进而启发其思维。
(二)积极营造提问式课堂氛围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应当转变教学思路,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过渡到提问式教学,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营造提问时课堂氛围的时候,教师需要根据课堂的知识点,预先设置问题,并对学生可能给出的答案进行预判,确保整个课堂节奏能够得到掌控。例如,在必修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在课上应当分阶段提出问题,在讲解概念之前,教师需要向学生提问-生长素对于植物的重要性,留给学生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思考,要求学生结合上一小节学习过的内容做出判断,教师要观察班级学生的状态,在班级整体氛围达到一定高度之后,再次想学生们提出问题-影响生长素作用的因素有哪些,在提出该问题后,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当然,为了让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锻炼,教师应当要求学生以最精炼的语言回答问题。
(三)布置课后探究性学习任务
利用课余时间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降低生物教学压力,而且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通过布置探究性的生物学习任务,可以促使其运用所学的各学科知识研究现实问题,在减少普通习题训练的情况下达到强化知识点运用能力的目的。例如,可以在学习水、光合作用等知识后根据学校所在地的环境特点为学生布置相关社会调查类任务,搜集河流污染、城市绿化等方面的数据和信息,分析人类活动如何影响资源环境并探究生态保护领域的科学问题。
(四)知识联系生活,观察引导思维
高中生物的一大特征在于贴近生活,知识的生活化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不断观察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从生活出发,让学生感受生物知识的实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成就感,以此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教学“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发生的改变,引导学生思考生物进化的方向和原因,指引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展开探讨。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让学生有了代入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能够下意识地思考问题,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更主动地对知识展开探究。教师可以出示图片(见图1),让学生观察图片思考问题:长颈鹿的脖子是因为采食树叶而逐渐伸长的呢?还是因为短脖子的长颈鹿得不到食物,从而导致只有长脖子的长颈鹿才能存活下来呢?
结束语
生物学既与学生的生活存在密切关联又十分抽象,所以赋予学生更大自主的学习空间并培养其探究能力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动力,又能提升其专业素养。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证明,围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设计教学计划,可以基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来缓解应对高考成绩压力和赋予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之间的矛盾,让学生在自在的心态、活跃的思维状态下掌控自身的成长进程。
参考文献
[1]曹化淳.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多项思维能力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9(20):181.
[2]柏玉梅.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9(20):80.
[3]曹化淳.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多项思维能力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9(20):181.
[4]韩延德.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39):172-173.
[5]韩明月.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策略——以《DNA的分子结构》一课教学为例[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1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