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智能制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第19期   作者: 丁芳芳,王飞娟1,赖普辉1*,刘峰1,2
[导读] 随着制药行业逐步向智能化发展,制药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有了一定的变化
        丁芳芳,王飞娟1,赖普辉1*,刘峰1,2

        (1.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陕西省“绿色制造,协同创新”中心,陕西 西安 712046;
2.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710075)
        摘要:随着制药行业逐步向智能化发展,制药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有了一定的变化。而制药工程专业如何在新形势下满足制药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已成为目前专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新工科背景下,文中结合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制药工程专业实际,充分发挥企业办学优势,校企结合,提出跨学科的“智能制药”课程体系,重新构建了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新工科;智能制药;校企结合;实践课程体系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Pharmaceutical"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DING Fangfang1,WANG Feijuan1,LAI Puhui1*,LIU Feng1,2
        (1.Shaanxi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 Commerce, Green manufacturing,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Shaanxi province, Shaanxi xi,an, 712046;
        2.Shaanxi Buchang Pharmaceutical Co. ,Ltd.,Xian,710075)
        Abstract: With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of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towards intelligence, the demand for talents i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has changed. However, how to meet the demand for talents i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Shaanxi Internatio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 Commer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n interdisciplinary course system of "Intelligent Pharmacy" ,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has been reconstructed.
        Key words: New engineering; Intelligent pharmacy; School-enterprise combination;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随着中国制造 2025、一带一路、互联网+及物联网等一系列的国家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同时教育部“新工科”的提出以及内涵的不断拓展得到了全国高校的积极响应,也顺应了新形势下对工科发展的新要求[2-3],为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注入了新鲜血液[4]。
        随着制药行业向智能化的升级转变,传统制药工程专业已经无法满足当前行业对“新工科”人才的需求[5-6]。因此,本文立足于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结合区域及制药行业现状,提出跨学科的“智能制药”课程体系,重新构建了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 智能制药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
        智能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制药行业培养具有制药工程及相关专业知识背景,能够适应智能制药需求,综合运用化学、药学、制药工程与技术、计算机信息科学知识,具备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从事医药产品生产过程及产品质量管理与控制、工程与工艺设计、药品经营与管理等工作,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智能制药”课程体系是以“新工科”为导向,以“智能制药”为目标,在2018版《化工与制药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药工程专业)》的指导下,突出制药工程专业“重交叉、有深度”的定位要求,进行学科交叉和专业拓展,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打造“智能制药”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中加强与自动化、计算机信息科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构建了“通识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实践教育平台+素质拓展平台”的“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是建立在优化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与实践能力并重的基础上,充分结合行业需求,整合课程资源,删减重复、陈旧的课程内容,将创新创业类课程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逐步形成了新工科背景下“智能制药”课程体系[7-8]。
2 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内容
        “智能制药”实践教学课程结合专业特点,按照学科规律,将实践课程体系调整为化学基础性实践、药学专业性实践、制药工程原理实践、药学综合性实践、制药单元操作技术实践、智能制药专业实践及综合性实践七大模块(具体实践项目内容及开设学期见表1),循序渐进,规范操作,逐步训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的目标。
        首先,打破课程限制,精简并重构具体实践教学内容。学生对于课程对应的实验项目的知识点的理解往往局限于课程本身,打破具体课程限制后,可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能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精简并重构实验项目能够解决相同知识点,在不同课程之间重复出现、各自为战的现象。在一年级主要是打牢学生的化学相关的基本操作技能,二年级主要是学习药学专业性实践及制药工程原理实践,给学生奠定药学及工程学的相关实验技能,一二年级的训练,主要是通过系统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及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三年级进入药学综合性实践及制药单元操作技术实践训练,主要是使学生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最后,通过四年级的智能制药专业实践及综合性实践的训练,最终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其次,在理论课程体系中引入自动控制、计算机类课程,并在“制药工程原理实践”模块中,增加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及控制系统课程设计,将自动控制、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内容与制药工程专业结合,能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在“制药单元操作技术实践”模块,首先通过单个工序实验项目的训练,使学生了解掌握制药各工序设备的特点及工艺参数的设定方法,其次通过智能制药过程仿真实训(包括GMP药厂厂区展示、制剂过程及制药设备仿真)及制药工艺智能优化两大实训项目的综合训练,使学生在掌握传统制药设备及工序的基础上,对智能制药工艺过程有了全方位的认知和掌握;然后,在智能制药专业实践部分,在进一步巩固传统制药生产过程的同时,引入智能化工程系统仿真实训,提高学生对智能制药的整体认知,通过智能制药集成系统设计的训练,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智能制药的理解。最后,在“综合性实践”模块,学生进入智能制药企业进行实习,并在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实施过程中,把企业、行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实行校企“双导师制”,由学校教师和企业、行业专家共同指导,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工程素养,最终使学生成为适应并引领智能制药行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3 积极搭建素质拓展平台
        “智能制药”课程体系中的素质拓展平台主要是指创新创业及素质教育实践活动,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详细规定了学分及计算办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及综合素质。素质拓展平台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及教师的科研项目,既有利于教师科研项目向教学项目的转化,有能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及科研素养。②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制药工程设计竞赛、大学生药苑论坛等竞赛,学生通过竞赛的洗礼能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参加加思想道德素养活动、劳动教育、志愿服务及社会实践等活动,以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及综合素质。
4 组建“智能制药”教学团队
        组建一支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岗位实践经验丰富,专兼结合的“智能制药”团队,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最根本的保障。学校进一步加强校企融合,继续选派校内专任教师赴步长制药及相关制药企业的智能制药车间,有针对性的学习深造;同时聘任企业技术人员任我院兼职教师,与校内专任教师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共同承担“智能制药”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工作。另外,校企教师双方共同指导学生参加制药工程设计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专业比赛,以赛促教,以赛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智能制药”及创新创业意识[9-10]。
5 结束语
        随着制药行业的智能化到来,传统的制药工程专业如何更好地适应并引领制药行业发展,已成为当下制药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制药工程专业实际,校企结合,产教融合,发挥企业办学在“智能制药”实践课程体系构建中的优势,同时为其他专业提供参考,对传统工科专业改造升级及新旧专业交叉融合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岩.一流本科一流专业 一流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7,(11):4-17.
[2]张志红,周雨青,赵馨蕊,瞿林云.“新工科”理念和我国工科专业培养的分析与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18(05):94-102+79.
[3]林健.面向未来的中国新工科建设[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38(2):26-35.
[4]冯亚青,杨光.理工融合:新工科教育改革的新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7,(9):16-20.
[5]张玮,王俊文,程永强,董晋湘.新工科背景下“智能化工”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9(Z1):75-79.
[6]蒋建兰,赵广荣,朱宏吉,夏淑倩,白鹏,元英进.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培养制药工程卓越人才的实践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02):14-16+25.
[7]钟方丽,陈帅,薛健飞,王亚红,王晓林,曲小姝,周鸿立.转型背景下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4(10):126-130.
[8]胡明茂,孙煜,齐二石,刘晓莉,李峰.新工科背景下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07):223-227.
[9]王天帅,张莉莉,张艳,邱婧然,谢勇.新工科背景下医学类院校制药工程专业现状及改革措施[J].教育现代化,2019,6(67):91-92+126.
[10]毛淑芳,翁德会,吴春姗,操燕明.“新工科”背景下民办高校化工与制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19,36(05):55-60.
基金项目:2019年度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工科背景下“智能制药”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19BY134);陕西省第二批省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一流专业建设资助项目;生物医药创新制药技术研究院士专家工作站资助项目(陕科协发[2017]事企字15号);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中药质量标志物创新团队项目(No:SSY18TD02)
作者简介:丁芳芳(1986-),女,硕士,讲师,制药工程专业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制药工程专业教学研究,E-mail:dingfangfang2004@163.com
[通信作者] *赖普辉(1953-),男,教授,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医药学院院长,制药工程专业带头人,E-mail:471601688@qq.com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