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莹
(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青海 海东 810799)
摘 要:无论是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还是行业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都是较重要的内容。虽然教师及学生们都很重视阅读教学,同时也在阅读教学中运用了一定的阅读策略。但课堂教学实践表明,读后阶段的教学中尚存在诸多问题。作者通过对阅读后阶段的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阅读教学 读后阶段 教学 问题 策略
阅读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技能之一,也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重点实施的。无论是从阅读材料的选取还是阅读策略的运用,每位教师都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中学习。大多数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采用的都是PWP,即“Pre-reading(读前),While-reading(读时),Post-reading(读后)”三段教学的阅读教学模式,其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在三个阶段有着各自的特点。也就是说,一堂完整的阅读课分为读前教学、读中教学和读后教学。高职英语阅读课读后阶段教学的问题主要如下。
一、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间存在的问题
1、不一致性
要保证读后输出活动的有效性,那么教师在设计读后活动前需再次熟悉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然后再确定读后活动的内容及形式。然后现实生活中,有些老师并没有遵循这个原则,读后活动往往忽视了重点单词及内容,偏离了本节课的输入内容。语言输入与输出的不一致就违背了读后教学阶段侧重知识的应用和综合,从而导致无法感知词汇和语法。
2、缺失桥梁
读后教学中的语言输出是综合性的语言运用环节,是教师引导学生脱离阅读材料,深层理解的一个语言输出过程,并且与读前教学和读中教学中的语言输入具有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有效的读后活动的前提是设计合理的读前活动。如果说在某一堂课中,教师只通过一两次的语言输入,就让学生进行话题讨论、解决问题、写作等输出行为,这样学生不可能有所收获。丧失了支架支撑的形式化活动会导致学生的语言运用、思维以及情感不能真正被激发。生成教学的活动是学生自我建构的活动,但教师应为学生的生成建构搭建合理的支架。(戴军熔,2013)
二、活动形式单一
现有的读后活动基本局限于为复述课文、讨论、回答问题、写作。单一的题型容易让学生对话题的讨论失去兴趣,由此也会缺乏师生间的互动。阅读教学中的读后输出和拓展活动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性拓展;二是与文本表达形式相类似的迁移性输出和拓展;三是具有比较与借鉴意义的比较性输出与拓展(胡振燕,2005)。
三、忽略了阅读教学与听说读写译间的关系
上面提到,读后活动是一种对所学知识综合性的运用。而目前教学中经常运用到的是读后写作,这里所说的写作不是输出型的阅读活动,而是基于阅读的写作,比如说阅读信息的运用,或是阅读文本的结构和逻辑运用(王笃勤,2012)。
但除了写作,阅读教学中同样可以培养听说译等其他技能的发展。著名语言学家Jeremy Harmer (1998)在阅读教学的第六条原则中对阅读后活动作出这样的评价:“仅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就停止进行其他学习是不明智的。优秀教师应能够挖掘阅读材料、能运用话题展开讨论和完成更深层次的任务。
”尤其是针对高职的学生,可以融入与其技能相关的行业英语。
近年来,英语阅读课读后阶段教学一直备受关注。现就以上提出的三个问题,提出以下几点行动策略:
一、搭建输入与输出语言间的支架
任何理解都需要一定的图式基础、语言基础和策略基础。所以在读后活动的设计中,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水平。无论是综合类活动还是运用类活动的开展都需要支架。在活动前,学生也必须要了解及熟悉所运用到的语言、内容、策略和逻辑等。如果没有搭建适当的支架,那么读后活动的有效性就难以保证。根据Krashen(1982)的 “i+1”理论,语言信息的输入既不能等同于其现有水平即“i”也不能远远超出学习者现有的水平。?因此有效的可理解输入只能够是大于“i” 小于“i+1”的水平。由此表明,语言输入不会自动转化为语言习得。在这一阶段,教师的重要意义就在于要在读后活动之前设计以语言知识学习和运用为目的的教学活动,为其搭建相应的支架。
二、丰富活动类型:设计系列活动
设计形式多样且有可操作性、可实施性的读后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每位学生积极进行有效、有意义的输出活动。设计一系列前后相连的活动,虽然每一次不一定都是前者为后者做铺垫,但是难度应呈递进趋势。活动组织形式包括全班活动、个体活动和小组活动。而读后活动中更常见的是个体活动与小组活动的相结合模式。活动类型包括归纳主旨、拟定标题、用所给词语造句、简述人物关系、说明写作意图等;教师也可根据阅读材料的内隐文化、语篇框架等设计文本理解性的语言输出。
三、基于需求,在基础英语中融入行业英语
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
才。所以行业英语是高职教育的一大特色,而基于阅读材料且结合学习者本身的需求,可以从情感、阅历、专业、岗位等方面提问,进行拓展理解和评价。比如:
——就情感方面提问:What do you think of this subject of the reading?
——就专业方面提问:We are gonna ask for a loan.What’s the down payment?同时,教师也可选取与学生专业相关的阅读材料,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增加了专业知识。随后,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通过缩写、扩写、续写或改写课文等不同形式来进行语言输出。
很多时候由于时间关系,过分重视课堂活动的量而忽略读后教学阶段,造成了输入与输出量之间的不平衡。更多的读后拓展也停留在文本内容,缺乏材料敏感度。教师应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深挖阅读材料,创设更多有效的活动并做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
[1]戴军熔.2013.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读后活动:设计与实施[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胡振燕.2005.有序·适度·高效——谈小学语文拓展阅读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中小学教材教学. (1): 24-26
[3]王笃勤.2012.英语阅读教学[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Harmer, J. 1983.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M]. London: Longman.
[5]Krashen, S. 1982.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 Pergamon.
王莉莹(1990.01-),女,汉,陕西汉中,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