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
(浙江省乐清市白石小学 325604)
摘要:田径或称田径运动,是田赛、径赛和全能比赛的全称。径赛中短跑项目是田径运动中最基础的项目,而且对其他田径项目也占有重要影响,例如,跳远、跳高项目中较好的速度能力能帮助运动员获得更好的成绩。中小学田径业余训练是各个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学校的田径业余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田径专项身体素质和田径竞技水平,还能打造学校体育特色,形成良好的体育氛围。本文提出了中小学进行短跑训练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针对问题展开对策分析,以期为今后中小学的体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在短跑项目训练上较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和思路。
关键词:中小学 短跑 业余训练 问题 对策
一、中小学短跑业余训练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选材的弊端
目前田径运动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极具天赋的运动员在没有长时间进行训练的情况下,取得了相对优异的运动成绩,因此,选材在短跑训练中很关键,在中小学短跑选材过程中,大多数教练会以50米测试成绩为依据进行选材,往往忽略了学生的生长发育情况和跑的动作结构等问题,造成训练过程前期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越是往后越难提高运动成绩,而且训练计划也难以得到有效的实施与训练,所以如何进行短跑选材让很多教练员感到迷惑。
(二)技术的误区
合理有效的技术动作,是提高短跑成绩的前提条件,跑的技术动作要符合运动生物力学原理,要把动作的实效性放在首位。但是中小学业余训练时,许多教练员所学专业不是田径专业,田径专项技术知识储备不足,且训练过程中往往偏重于身体素质训练,专项技术的教授较少。
1.不重视摆臂技术,上、下肢发力不协调
在基层的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往往会发现参加跑类项目的学生摆臂动作千奇百怪。而且在基层训练时,教练员也往往会忽略摆臂技术训练,平常的训练也主要以发展跑的能力和身体素质为主,就算发现运动员下肢蹬伸不充分和速率很难提高时,下意识的会着重加强下肢力量训练和脚下速率练习而忽略了摆臂动作训练和上下肢训练。
2.下肢技术不正确,成绩难以大幅提高
在短跑训练中,经常会有教练员说道:“运动员前程很好,但是后程会降速,要多加强速度耐力训练”。实际上短跑供能方式主要以无氧代谢为主,以磷酸原供能和糖酵解供能,项目不同所占比例不同,但短距离跑在供能足够的条件下,两个运动员比赛时,是看哪一位保持速度能力强,仔细观察后会发现,这一类运动员绝大多数都是因为小腿摆动半径过大直接导致途中跑过程中速率两腿摆动速率减慢,且小腿摆动幅度过大,造成大腿前后肌群对抗影响大腿前摆,导致不能很好的保持速度。
3.缺少关注关节力量和灵活性的发展,导致成绩难以提升
业余训练中发现,有些教练拼命的练力量(猛做深蹲、猛做腰背肌力量)可是发现成绩提高的却不多。实际上,教练们忽略了各个关节力量和灵活性的训练,比如髋关节是多种肌群的交汇点,在发展力量的同时,需要提高髋部肌群与其他器官协同工作的能力;膝、踝关节力量不足,也会导致支撑不充分、折叠收腿慢。优秀的短跑选手,往往脚着地支撑地面时间极短,且脚着地支撑方式正确,这些都需要强大膝、踝关节力量支撑。
(三)比赛的制约
许多县市每年的田径比赛只有4月份或11月份的一次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学生辛辛苦苦训练一年,往往只有短暂的在赛场上的几分钟比赛,而且漫长的训练周期造成学生对训练的厌倦,不利于学生成绩提高,也不能在比赛心理和运动成绩等方面得到较好的成长。
二、中小学短跑业余训练的解决对策
(一)确立选材依据
根据短跑运动的特点,以及分析优秀短跑运动员大多数体型在中等或中等以上,身材匀称,肌肉线条明显,下肢较长,大腿比小腿稍短,两膝盖对称,踝关节围度较小,跟腱长。专项指标依据:立定跳远、50米跑、肺活量、台阶测试、绳梯测试、专项特点明显,跑的动作结构适合短跑技术正确动作。
(二)强化技术训练
正确的技术动作才能帮助运动员更好的提高运动成绩,教练员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自身训练水平,从而加强业余短跑训练过程中对学生技术的指导。
1.重视摆臂技术,协调上、下肢发力
正确的摆臂技术应该是上肢充分放松,两臂曲臂90度,两手握空心拳或者两手自然五指张开,后摆时充分发力超过腰间,前摆时稍放松摆至眉前,如此循环进行,且特别注意在跑动过程中面部表情放松,否则会引起肩部肌肉紧张影响摆臂,加强上下肢协调发力训练,训练过程中增加运动员感受上下肢协调发力的训练,人体的异侧手脚是相互带动的,摆臂发力越充分下肢发力才会越充分。
2.训练过程中及时纠正,构建正确下肢技术概念
小腿技术:当脚着地后,大小腿积极折叠,以脚后跟为发力点迅速向臀部下方靠近,形成尽量小的夹角,然后大腿带动小腿积极向身体重心正下方发力下压,避免前伸过度影响速度;大腿技术:当脚着地后,以髋关节为轴,大腿积极快速向前上方摆动,摆至与地面水平位置,然后快速下压摆动;踝关节技术:在脚着地后,离开地面时踝关节应该稍放松,不能过于紧绷,脚着地时脚尖稍向上,使脚掌最好平行与地面,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降低地面给予人体自身的反作用力。
3.强化发展关节力量与灵活性
训练过程中要加强髋关节灵活性及全身协同的训练,充分体会上下肢发力,更好的运用到跑的技术中;膝关节作为跑的一个周期内活动范围最大的一个关节,其力量对于起跑和途中跑至关重要,如起跑时膝关节的屈伸运动帮助人体从静止到最高速度,途中跑时,支撑环节膝关节伸展不充分直接导致重心滞后,影响向前性等,在进行全身的力量训练时,更要关注膝关节力量的训练;踝关节作为支撑时最先接触地面的关节,其支撑能力直接决定跑的运动成绩,当踝关节每一次着地支撑时损失0.0几秒,多个跑的周期内损失可能就是1秒或者2秒,跑是一项全身性的运动,在训练过程中遇到成绩提升的瓶颈期时,就要更加关注关节力量和灵活性的训练。
(三)加强校级交流
在长期集训期间,各学校应该加强交流学习,各教练员可以组织各个相邻学校或者兄弟学校进行拉练或比赛,时常的拉练或者比赛不但能增加学生对训练的兴趣,而且在模拟比赛中获得经验,并且创造最好成绩,帮助运动员在正是比赛中有更好的发挥,也能解决长期训练带来的压力和枯燥等问题,还可以利用体育课的时间加强训练学生的指导,利用课上时间增加学生之间的比赛,也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提高比赛能力。
三、结论
中小学业余田径短跑训练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短跑是田径赛场上最具吸引力的项目,展示人体强大的爆发力的一个项目,也是在各个中小学最容易开展的一个项目。作为教练员突破一个项目辐射其训练中,如果对以上各方面问题,能够科学合理地作出安排、调整,并注重循序渐进原则,周期性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更科学、更合理地安排中小学生进行短跑训练,有助于运动成绩较大幅度地提高和身心健康的发展,从而提高短跑训练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文钊.提高100米短片速度的有效策略[J].田径,2019,(11).
[2]石峻,谈力群.小学体育教育实践与探索[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陈钦梳.中学生田径训练方法与实践(跑跳项目)[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