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EAM教育下创造性思维的培育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第19期   作者:付晓红 彭秀伶
[导读] 技教育活动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有着极大地促进作用,而创新能力是核心素养的核心,创新思维是青少年科学素养中重要的表现
        付晓红  彭秀伶
        北京市密云区青少年宫
                                  
        【摘要】:技教育活动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有着极大地促进作用,而创新能力是核心素养的核心,创新思维是青少年科学素养中重要的表现。创造性的教育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方法。STEAM教育提倡多学科整合,以问题、主题或项目为核心,学生应用多学科知识发现、合作、设计、创造并解决问题,从而促进理性思维、批判质疑的科学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本文就基于STEAM教育理念下学生创造性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展开论述。
        【关键词】:科技活动 思维培养 创造性思维
一、尝试多种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创新欲
好奇不仅是孩子的天性,好奇心和创造力也是一脉相承的。STEAM教育可以培养学生
动手技能和多样化的思维角度,在不同的思维方式中交互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在知识的相互的碰撞中,才能实现深层次的学习、理解性学习,也才能真正培养儿童各个方面的技能和认识。STEAM教育要求孩子们动手动脑,使得孩子注重实践、注重动手、注重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欲。
二、锻炼发散思维,鼓励进行头脑风暴。
        在STEAM体系中的工程,技术等知识主要解决实施问题,艺术知识解决人文理解力和精神层面的需求,让所有的技术应用能够为人性化服务。基于创新意识下,结合动手实践和探索才能真正唤醒孩子与生俱来的创造力潜能。以问题为导向,不用固定僵化的思路解决问题,而是尝试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思路进行探索,用工程技术验证想法,从而锻炼创新意识,才能更好地锻炼发散思维。青少年时期学生求知欲强,对身边的事物充满着好奇,脑子里总会有一些想知道但还未知的问题,时常会针对某一问题进行头脑风暴,但由于个体差异,学生们好奇的内容、难易程度等不尽相同,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尊重每一个好奇的想法,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教师讲解等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好奇的问题得到关注,才会想去创新,才可能有创造性成果的产生。
        在一次社团活动结束之后有学生问我:在古代没有电、没有先进设备的情况下,人们就只能徒手利用绳子才能取到将井里的水吗?有没有省力的方法?是不是可以通过其他材料制作出省力的提水工具呢?针对这样的问题,我设计了一节《探究古代提水工具》的课程。在公开课上我就以学生感兴趣、感到好奇的这三个问题作为引导,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让他们去实践、尝试着是否可以制作出一个这样方便省力的提水工具。通过学生头脑风暴,加上自身积极思考,小组内合作、组间交流,学生们利用粗木棒、细木棍、绳子、石头等材料成功地制作出了一种方便、较为省力的提水工具模型,解决了实践之前自己提出的问题。但是究其原因,制作出来的提水工具为什么更方便、更省力这一问题,学生无法解答,这时就需要我去给学生们解释这其中的原理并对学生设计的工具进行改进,这同时也就完成了学生对古代提水工具——桔槔的知识的掌握,达到了我设计活动的目标。在学生掌握有关桔槔知识的过程中,我并没有采用讲授式教学,而是以学生好奇的问题为出发点,以自己动手实践、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氛围。通过活动中参与教师的评价以及课后的反馈,能够看出学生参与度高,目标达成的效果较好。
三、结合实际,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培养创造性思维要有发现问题的眼睛,但发现问题只是起点,学生能够用创新方法去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那么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就需要有发散性思维,大胆想象,敢于创新。想象是创造力的基础,创造性思维形成的过程离不开不断地想象以及联想。想象截留法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想象它本身包括了联想、幻想等,学生可能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想象出现,有时一些可以为我们所用的想法是转瞬即逝的,这时就需要学生在有想法的时候及时的如实记录下来,之后再去评价它们的利用价值,对这些想象进行筛选。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锻炼了发散性思维,通过结合实际,又将这些想象进行整理,通过筛选后留下的想象往往是学生更感兴趣,更想要解决或者验证的问题,这时我们辅导员就可以根据这些留下来的想象设计科技活动,通过一系列问题,吸引学生积极思考,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设计了一次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科技教育活动。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深刻指出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推行垃圾分类的具体要求。2019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而上海7月1日起将进行强制垃圾分类。一时间,垃圾分类问题再度成为了社会热点问题,很多新闻媒体、网络都针对垃圾分类这一主题做了报道,而这也成为了我们教育的契机,垃圾分类不是某个人或者某类人的事情,它是我们全社会人应该共同践行的环保行为。因此,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抓住这样的社会热点问题,将垃圾分类作为活动的主题开展活动,活动目的在于设计出有创意的垃圾分类箱。
        垃圾分类箱的制作是学生创造性思维与STEAM教育理念的融合。利用数(Mathematics)计算垃圾箱尺寸;通过工程(Engineering)设计,完成垃圾分类箱的草图设计;通过技术(Technology)手段完成垃圾箱的制作;通过艺术(Art)对垃圾箱进行美化;整个垃圾箱的设计要有科学(Science)性,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为了完成垃圾分类箱的设计,学生集思广益,活动中我以“垃圾分类箱必须满足易于识别、帮助人们正确垃圾分类的特点”这样的要求作为限定,在一定的限定和引导下,又给了学生足够的空间进行创造,同时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开展活动,不仅满足学生的兴趣,有助于活动目标的达成,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有更强烈的社会参与感,提升学生社会参与的核心素养,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起到促进作用。
四、多方智慧融合,促进创造性思维产生。
        STEAM教育的重要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创新创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在活动中我们老师做的,绝对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是采取协助引导,升华其思维。集体是力量的源泉,众人是智慧的摇篮。一个人的力量、思维广度总是有限的,如果将每个人的智慧都汇集起来,能够得到的信息就会变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变得越多,这就为创新提供了可能。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致力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创新人才,提出多项教育政策与指导方针以及广大家长对于综合素质教育价值的肯定,STEM教育因其倡导通过整合学科知识提升学生的科技素养,培养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综合素质人才的理念而备受教育界重视。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如果能够很好融合,在提升创新能力上,有很大的帮助。毋庸置疑的是青少年们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力量,而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惟有创新者进,惟有创新者强,惟有创新者胜,在这样的激烈竞争环境下,培养成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青少年是我们科技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任务。我坚信,只要我们教师都提升创新意识,在活动中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那么未来,我们一定会体会到创新给我们的民族带来的伟大进步。
        【参考文献】
        [1]浅谈在中小学中开展科技活动的重要意义,李华一,《活力》,2017年第17期
        [2]《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
        [3]浅谈在科技活动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卢文超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