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料库驱动下中外高校英文网站学校简介对比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第19期   作者: 王心悦,崔 昕
[导读] 本研究基于中英两国10所权威高校英文版网站,通过搜集、整理学校简介相关英文语料,自行构建两个微型语料库,采用语料库检索软件AntConc3.5.8对收集的语料进行对比研究,并进一步探讨中英高校英文简介所体现的语言特点和差异
        王心悦,崔 昕
        (西安工程大学,陕西 西安 710600)
                
        【摘 要】本研究基于中英两国10所权威高校英文版网站,通过搜集、整理学校简介相关英文语料,自行构建两个微型语料库,采用语料库检索软件AntConc3.5.8对收集的语料进行对比研究,并进一步探讨中英高校英文简介所体现的语言特点和差异。研究表明中国高校英文简介部分内容过于冗长,未站在受众者层面,可读性欠佳;英国高校简介简洁,将信息数字化,可读性较强。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高校该如何有效撰写英文简介,提出将简介凝练化、数字化、针对化,以增强受众群体的阅读体验等可行性建议,加强高校国际形象。
         【关键词】中外高校英文简介;语料库;语言对比;共选;高频词[收稿日期:2020-08-23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专项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一带一路”视阈下陕西省对外文化贸易中语言服务现状及优化路径研究 (20JT027)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心悦,女,1999年生, 陕西省渭南市人,英语专业本科在读;崔昕,女,1991年生,甘肃省天水人,讲师, 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1.引言
        随着网络的广泛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和所需资源。而互联网在教育界也起着沟通“桥梁”的作用,受互联网趋势的影响,各大高校纷纷建立官方网站,学生可以通过学校官方网站了解校园信息,包括学校简介、师资力量、研究资源、课程设置等信息。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来华留学者数量也在同步增加,教育事业也在蓬勃发展。据中商产业研究院调查显示, 2016年来华留学生人数为44.28万人,同比增加4.51万人,同比增长为11.35%,并且根据《2017中国留学发展报告》一文分析可发现,中国目前仍是全球最大的留学生源国。而作为全球最大的留学生源国,各高校英文网站就成为吸引海外求学者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有利于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往来,同时也促进着人文交流。作为文化传播生力军的中国高校绝不可能置之度外。随着该倡议的深入发展,各高校间的国际交流合作日益密切,对外宣传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这一国际化进程中,高校网站作为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发挥着其低成本、无限时、交互性、灵活性等优点,为本国及海外求学者展示、宣传高校信息,提供了沟通交流的途径。
        截止目前,中国许多高校都已建立起了与其中文网站相匹配的英文网站,但调查发现,其中有很多高校英文网页仅仅建立于形式层面,缺乏站在受众者的层面去考虑语言的使用。因此出现了许多弊端,如跨文化意识薄弱,语言搭配错误较多;翻译具有中式思维、语言不地道、机构名称不统一等。基于上述问题的出现,海外求学者在浏览网页的过程中就会降低对此类学校的接受度,从而直接影响中国高校的国际形象。
        在浏览高校网页时,大多数目标读者会首先关注“学校简介”部分,学校简介以有限的字数传达最有效的信息,如高校综合实力概况,主要包括提供学校院系设置、师资力量、科研成果等信息。因此,学校简介在目标读者了解学校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搜集国内外权威英文网站中的相关学校简介语料,构建微型语料库,并从语料库语言学角度,对国内高校英文版学校简介撰写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从而为后续的高校英文网站语言质量提高、高校英文网站翻译研究提供真实客观的依据,促进中外学术交流与合作。
2. 研究问题
        本研究在外宣翻译和语料库理论研究基础上,对国内外现有的部分权威大学英语网站的相关语料进行挑选、分类和整理,建立微型语料库,再利用构建完成的语料库进行横向对比分析研究,以期回答以下问题:
        (1)通过自建微型语料库,分析国内高校英文网站学校简介英译文本与英国高校网站原创文本之间有何异同?
        (2)基于第一个问题,参考国外高校简介,对国内高校英文网站翻译建设提出改进方案。
3. 研究步骤
        本研究首先筛选并搜集了国内外10所权威高校有关学校简介的英文文本,并转换为TXT格式。其次,语料库构建。将整理好的语料进行分类,并建立两个微型语料库,其中CC(Corpus of University in China)表示中国高校英文网站简介语料库,CU(Corpus of University in U.K.)表示英国高校英文网站简介语料库。再次,使用语料库分析软件AntConc3.5.8分别对两个语料库的词频表(Word List)、语言统计数据(statistics)以及主题词(key words)进行了对比分析 。
4. 研究结果
4.1 词频表(Word List)
         通过运用语料库检索软件Antconc生成CC和CU两个语料库词频表。词频表显示,CC的前20高频词汇分别为:the, and, of, university, in, to, a, with, China, is, programs, as, on, world, for, students, Chinese,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was。CU的前20高频词汇分别为:the, and, of, university, to, in, a, are, is, by, world, for, students, colleges, our, we, academic, that, departments, as。根据数据可以发现高频词大多数为虚词,实词部分也有所重合。
4.1.1 系动词be的使用
        在CC和CU的前20高频词中,系动词“be”出现了三种形式,分别为:was, is, are。检索发现“was”在CC中共出现12次,内容多为高校建校历史沿革。研究发现中国高校英文简介中包含大篇幅历史沿革且句子过长不宜读者抓住重点(见例句1),因此导致简介整体“头重脚轻”,缺乏考虑中西方文化差异;而在CU中检索“was”仅出现一次,学校历史如提及则简短带过。
         例句1:
         Tsinghua University was forced to move to Kunming and join with Peking University and Nankai University to form the Southwest Associated University due to the Resistance War against the Japanese Invasion in 1937. In 1946 The University was moved back to its original location in Beijing after the war. (Tsinghua University)
4.1.2 介词by和with的使用
         在CC和CU的前20高频词中,介词除去重复部分为“with”、“by”、“on” ,介于检索“on”后发现其结构都为“on+n.”的形式,故本部分只研究介词“by”和“with”的使用差异。
         在词频表中发现,中国高校英文简介中介词with的使用频率明显大于英国高校简介,CC使用23次,而CU使用10次。运用Concordance功能调取文本后发现with的使用结构为“with(+a/the/both)(+adj.)+n.”,多数充当状语或定语(图1),而英国高校简介中with的使用大都为固定搭配,例如combine with,contact with等。

         图1  CC中介词with的使用情况
         英国高校简介中介词by的使用频率明显大于中国高校英文简介,CU使用25次,而CC使用8次。同样运用Concordance功能调取文本后发现by的使用结构为“by(+a/pron.)+n.”,其主要表现形式为被动态的使用(图2)。

图2  CU中介词by的使用情况
4.1.3实词分析及搭配
        为研究高频实词搭配及高频共有实词,以下研究手动去除高频虚词,整理CC及CU中前10的高频实词(图3)。其中共同出现的实词“university”、“world”、“students”、“research”说明两国高校都具有国际视野、重视教育与招生工作、具有高度的学术科研精神。

图3 高频实词前10
        其次,在检索CC实词“China”时发现,中国高校强调学校和政党间的关系(例句2),因中国高校为政府机关的附属机构,受政府支配;而西方高校和政府间呈协调状态,高校不是政府的附属品,而是学术交流中心,西方人认为高校是圣洁的地方,在高校中应充分展现学术自由自治,因此在CU中多次使用“academic”一词,这就是中西方意识形态不同所导致选词的差异。
        例句2: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is directly under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 and is jointly financed and supported by China’s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the Beijing Municipal government.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最后,研究选择频次最多的实词“university”进行分析。中国高校所选取的修饰词对学校有明确的定位,如higher education,comprehensive,national,key,research-oriented comprehensive,comprehensive research,top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oldest,由此可以发现修饰“university”的高频词汇为“comprehensive ”,而研究所抽取的五所高校所设学科较为齐全、覆盖面广、办学规模宏大、科研综合实力强,符合高校实际;而收集到的英国高校所使用的修饰词为the oldest,higher education,research,the world's oldest universities,academic centres,,a self-governed community of scholars,表明西方高校注重强调学术研究,而不注重强调学校性质。
4.2 主题词(Key Word)
         主题词表可展现检索语料中所频繁使用的特殊词汇。研究检索CC和CU发现,CC的主题词为China, programs, Fudan, Chinese, Tsinghua, ZJU, prof, was, academy;CU的主题词为our, colleges。
         CC除去学校名称和地理名词,还表明中国高校注重教授的介绍,体现中国高校简介注重体现雄厚的师资力量,教学专业水平高。
         而英国高校简介中使用“our”一词,不仅拉近了学校本身和目标读者之间的距离,而且给读者一种双方在互动的感觉,一方介绍,一方聆听,体现出西方教育民主开放的特点;而研究检索图1CC中的实词“has”发现,中国高校简介中的主语大多为校名,语言较为官方。
         而两国主题词中都出现了含有“学院”之意的两个不同单词,分别为:academy和colleges。“academy”是指艺术、文学、科学等的研究院,例如CC中的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 the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CAE), the Third World Academy of Sciences (TWAS);而“college”多指大学内的学院,例如剑桥大学下设31所学院,这些学院与大学相辅相成,但又为不同的实体,在经济上保持独立。
5.对中国高校英文网站建设的可行性建议
         作为传播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形象的推广者,中国高校网站建设应充分考虑受众者的文化背景,摆脱中式思维束缚,将简介内容凝练化、数字化、针对化。
5.1凝练化
        中国高校注重对学校成立时间和历史沿革的描述,而这类信息信息容易使目标读者感到枯燥乏味。因此,译者撰写时不必面面俱到,将重点信息提炼即可。可将历史沿革制作为纵向时间轴,标明重要事件及人物,将侧重点放在师资力量、校园设施、学生个性化发展这些目标读者感兴趣的信息上。如学校历史悠久,内容繁多,可考虑将学校历史沿革单设链接,供对这类信息有兴趣的读者阅读了解,使得简介更加清晰凝练。
5.2数字化
        本研究在检索过程中发现中国高校英文简介句子普遍较长,尤其是对数字类信息的介绍,用长句介绍包含数字类信息不易于读者抓住关键信息;而国外高校将有关数字信息作以整合,以短语形式呈现在简介中,这就使得目标读者可以更加快速了解学校概况,如学校院系数量设置、师生分布数量等信息。因此,中国高校在建设英文网站时,可以将信息分类整合,将数字类表格化,将大篇幅短语化,以达到使受众者具有更好的阅读感受。
5.3针对化
        西方高校针对目标读者多次使用第一人称视角,用最朴质的语言达到了较为良好的宣传效果,编撰者了解受众群体,因此在编撰的过程中难度较小;而中国高校英文简介旨在向受众者提供全方位信息,而忽略与目标群众的沟通,针对性较弱。要使得网站内容更具有可读性,编撰者应意识到英文网站的受众群体,在构建网页时需摆脱中式思维的束缚,编撰前应充分调查研究国外读者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在此过程中可参考或模仿西方高校的表达策略,以提升自身水平。
        对于外宣类简介,编撰者不仅要认知到中英两种语言间内外有别,还要充分处理好中西文化的融合和冲突,减少跨文化交流阻碍,以便在英文网站构建中体现文化对等。
6.结束语
         本研究借助中英高校自建语料库以及语料检索软件,发现中西方高校简介表达存在一定差异,分别体现在用词差异、意识形态差异、叙述视角差异以及内容结构的差异。通过语料检索软件AntConc对词频进行检索发现,中英高校所选取的实词及搭配能体现出中西方文化的异同。例如两国高校都重视招生及学术科研,但由于文化价值取向不同,中西高校简介编撰者在翻译过程中受本民族思想影响,所译内容反映出中西思维模式的不同,中国高校英文简介从侧面反映出撰写者在撰写过程中未充分考虑受众群体,这就要求译者在编撰过程中不断提醒自己要按照受众者的思维编写,需仔细钻研中西方文化的细微不同,同时需在不改变原语意思的基础上缩短句长,做到使内容凝练化、数字化、针对化,使得目标读者更易把握重点内容。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发展和中国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中国译者要不断加强自身文化修养,英文网页建设者要不断提高外宣网页质量,向国际社会展现中国高校风采,为不断促进跨文化交流与传播奉献力量。
         
参考文献:
[1]Mo Liya, A Corpus-Based Study of Translation Universals in Presidents’ s Welcome Message on the English Websites of Chinese Universities[D]. Guangxi University, 2018.
[2]Jin Cheng, On the C-E Translation of’ About the University Section in the Website Profiles of Fujian Universities[D]. Fuzhou University, 2017.
[3]薛美玲,黑龙江省高校网页“学校概况”的英译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
[4]程张根,何琼,基于语料库的高校网页英文简介对比研究[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3
[5]姚爽,冯春园,高校英文网站专用英语语料库构建方案[J].现代交际,2017
[6]李晓旭,张红,内蒙古地方政府中、英文网站的汉英平行语料库的创建和应用[J].外语与翻译,2020.

A Corpus Based Comparison of School Profiles in English Websites of Chinese and Foreign Universities
WANG Xin-yue & CUI Xin
(X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600)
         Abstract: The study is based on the English websites of 10 authoritative universities in China and the U.K. By collecting and sorting out the relevant English corpus of the school introduction, and built two micro corpus. The research uses the corpus retrieval software AntConc3.5.8 to conduct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ollected corpus, and further explore the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U.K. and China of university introduction.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English introduction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is too long, not consider the audience, so it is poor in readability. The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universities is concise, the information is digitized, and the readability is strong. Aiming at how Chinese universities should effectively write English introduction, the study put forward three feasible suggestions to Chinese editors, such as predigestion, digitization and targeting to enhance the reading experience of audience, and strengthen the international image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Key words: University English introduction ; corpus; language comparison; co-selection; high-frequency word.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