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生职业教育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研究 ——以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校本教材开发为例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第19期   作者:张杨贵
[导读] 职业教育的校本教材应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在原有学科体系的基础上,坚持有用、实用、够用的基本原则,结合听力障碍学生特点,满足服装岗位职业技能要求
        张杨贵
        (安徽省特殊教育中专学校,安徽合肥,230041)
        摘要:职业教育的校本教材应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在原有学科体系的基础上,坚持有用、实用、够用的基本原则,结合听力障碍学生特点,满足服装岗位职业技能要求。笔者以安徽省特殊教育中专学校服装专业为例,探讨专业类校本教材的开发过程中具备的特点、研发的步骤以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听力障碍;职业教育;校本教材研究

        残疾人的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主,使学生具备从事本专业的生产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能力。教材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辅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开展专业学习,通过图、文等视觉元素激发学生学习原动力,增加学习成就感。校本教材体现的不仅是教师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人才质量和专业特色。
        一、特殊职业院校校本教材的特点
        校本教材是为了解决听力障碍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达到教育教学目的,依据本校专业特色、学生特点、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实际情况,由专业教师个人或团体合作开发的教材。因此,在特殊教育职业学校,校本教材有其自身的特点:
        1、贴近生活。特殊职业院校的教材应突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不违背国规教材的共性,也要体现特殊学生学习的个性,生活即教学,要充分联系实际,突出即学即用,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2、简明扼要。普通中职应用的国规教材,文字多、款式老,各类数据不符合实际人体穿着需要。针对聋生的校本教材应开门见山,简明扼要,重视图文并茂,本着有用、实用、够用的原则,让教材更加形象化。按校本教材制作,样衣即成衣,符合听障学生学习特点,从而提升学习成就感。
        3、形式灵活。编排更加多样化,设置一些适合学生探索的着装内容,比如:形式多变牛仔系列,能充分调动创新性思维的校服系列,都可以纳入校本教材的系列学习中,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不仅愿意学,更愿意主动学,增强学生探究
的合作精神。
        4、内容宽实。特殊职业学校的校本教材要立足国规教材,要充分考虑经典款式,也要结合实习岗位技能需求,融入日常装、企业订单款等多类款式,增加学生知识结构的宽度和广度,强调专业性、职业性,有利于学生从学校到岗位的无缝对接。
        二、校本教材的开发步骤
        笔者以安徽省特殊教育中专学校服装专业校本教材的开发为例,对校本教材的开发步骤做概述。
        1、制定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对课程性质、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课程实施的定义和规划,在课程建设中是导向标的作用。以《服装结构制图》为例,该课程定位是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各类服装的结构制版学习为主线,按中职生的认知特点,将服装分门别类分解成若干个学习任务。在笔者学校,要针对听力障碍这一特殊群体的认知和学习特点,在原课程标准基础上,充分考虑特殊学生学情,紧紧围绕学习任务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既要有理论指导,又要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2、确定编写内容
        课程知识的架构是校本教材编写中的重要步骤,也是困难环节。要明确哪些知识通过自学就可以完成,哪些知识通过讲解才能掌握,哪些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取等等。

这些不同层级的知识通过何种形式来组织和展现出来,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握,这就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呈现。这需要依据聋生共性特点,根据岗位能力分析,确定知识、技能目标,按照流程,以任务的形式呈现出来。
        笔者以《服装结构制图》专业课为例,概要说明校本教材的构建。《服装结构制图》是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的核心基础课,是针对服装平面结构设计的方法、步骤以及样板制作的一系列基础知识的学习。在中职国规教材中,该教材内容编排多,文字综述多,数据设置不合理,款式选取偏陈旧。笔者学校在该课程校本教材研发时,立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考虑岗位要求、学生认知特点、学习规律,从基础知识、技能实践、素质要求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内容上由浅入深,从原始款到生活装,多样性选取教学内容。同时,对本地区行业现状、实习岗位要求做了充分了解,有选择性的将企业订单系列引入到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材构架如下:
        校本教材《服装结构制图》分为基础模块、进阶模块和进修模块。基础模块选取了中职国规教材中各类服装基础款,比如西服裙系列,衬衫系列,西裤系列,按照成衣要求,对各类数据和款式进行了调整,更加有利于实践操作,体现基础能力的掌握,应用于所有的专业学生,旨在锻炼学生的基础技能。
        进阶模块是基础的延伸,摒弃传统款式,有选择性的选取了贴近生活符合中职生喜好特点的时装系列,如变化款的裙装、衬衫、女裤等等,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动手能力,应用于有一定基础的专业学生,旨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进修模块选取了一定难度的服装款式,属于提升系列,讲求结构的变化和学习,比如选取企业订单款式,旨在锻炼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适应对象为高职升学阶段的专业学生。
        针对聋生群体,教材的表现形式会加入大量图片说明,对于重难点部位采用细节放大处理,配合讲练微课资源,充分发挥听障生形象思维、视觉优势,让校本教材有“声音”、有图像。
        3、编写、审定教材
        根据师资力量成立教材编委会,编委会(或外聘专家)要对参编教师就教材开发的总体设想、编写框架以及具体细节如字体、格式等进行详细要求,以保障编写工作的顺利开展。确定硬性要求之后,根据参编老师的特长、任课情况等进行编写任务的分工。在编写过程中,要定期召开会议,及时了解编写情况,针对问题及时校正。在编写中对一些吃不准的难点,可借助行业能手、院校专家的力量,寻求专业指导。校本教材编完后,由主编对所有内容进行审定。审定后的校本教材,方可定稿。
        三、校本教材研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参编人员的局限性
        针对特殊职业教育的教材目前没有统一标准,资深的特殊职业教育专家也较少,而校本教材的参与者多是校级专业老师,这类教师缺乏针对性的进修、培训平台,眼界有限、水平有限,这直接影响教师在参与编写教材时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也影响校本教材的研发质量。
        2、缺乏校本教材研发评价机制
        没有现行标准,学校也没有针对校本教材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没有评价体系,校本教材的开发大多是学校考核需求或是教师个人晋升的要求,没有建立针对校本教材开发的制度体系。
        结束语
        校本教材研发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本专业的教学效果,特别是笔者所在的特殊教育中职学校,校本教材的开发更有着不一样的实践意义。笔者认为,校本教材的研发,需要一支专业技术强、集体意识强、动手能力强的多维团队,这不仅是对专业教师的考验,也是对学校专业建设的考验。在后期教学实践中,笔者会继续整理收集出现的教学问题和不足,不断总结,继续完善,为特殊职业院校 校本教材的研究和开发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于凌云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  第5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