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提问技能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第19期   作者:李菊
[导读] 一味的灌输和讲述对于小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来说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成效,如果老师能够将“提问的艺术”作为课题进行潜心研究,那么,将会对语文阅读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李菊
        淮南市洞山中学 232001
        摘要:一味的灌输和讲述对于小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来说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成效,如果老师能够将“提问的艺术”作为课题进行潜心研究,那么,将会对语文阅读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提问也是对老师驾驭课堂、掌握学情能力的一个考验,不可不重视。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提问技巧
        在小学老师教学的过程中,有技巧地进行提问,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尤其是在阅读课堂上,适时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提问,可以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浅谈一下个人的心得。
        1.提问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门艺术
        中国古代的《礼记·学记》中早有这样的论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可见问题的解决,都是从一个提问开始的。问题总是引领着人们探索了发现真相。西方学者德加默也提出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可见,身为小学启蒙老师,能够了解并掌握提问的艺术尤其重要。
        以往那种小学语文的背诵、填鸭式的古板教学方法往往打消了小学生对于学生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无法产生主动思考的动力和能力,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老师在课堂上对“提问”的应用不足和缺乏。一味的灌输和讲述对于小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来说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成效,如果老师能够将“提问的艺术”作为课题进行潜心研究,那么,将会对语文阅读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提问也是对老师驾驭课堂、掌握学情能力的一个考验,不可不重视。
        通过总结小学语文的教学经验表明,能够对小学生提出具有引导性的问题,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通常在上语文课时,老师会一气呵成地按照教案对课文分步骤地进行讲解,一般都是先介绍作者生平,再朗读课文,分段进行讲解,然后是布置作业。老师期待用自己尽心尽力地敲黑板、划重点的方式使学生记住课堂内容。反而让语文课堂冗长而没有活力,令学生昏昏欲睡,发现不了学习语文的趣味性。相反,如果老师能够在课堂中适当、适时地穿插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那么就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入学生状态,引发学生跟着课堂内容进行思考,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能够让学生当“主角”而自己当“配角”的老师才是一个真正驾驭和掌握了教学艺术的老师。随着小学生理解能力的越来越强,一个卓越的语文老师还会提出更加深入的问题,引领着学生一步一步地提高。举个例子,当阅读到《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时,小女孩在圣诞夜的晚上流落街头,冻得瑟瑟发抖,只能靠划火柴取暖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感同身受,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同情心,就要用提问的方式,用如:“如果你就是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儿,你会怎么办?”;“如果当时的你在街上遇到了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你会怎么做?”等问题将学生带入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小女孩内心的感受,体会作者的写作用意,引发学生的思索。这样的提问不但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积极发言,还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
        老师如果能够掌握提问这门艺术,一步步引导着孩子看到认知的盲点,而乐于去思考和探索,避免学生在学习和阅读的过程中止于一知半解和不求甚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同时,提问还是驾驭课堂进度的有效手段,老师用提问的方式,使教学目标一步一步地被学生“解答”并了解,加深了学生的印象,避免了死记硬背。老师和学生两者都能够在轻松愉快地氛围内完成自己的任务,这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2.怎样艺术阅读教学的提问
        老师的提问要有重点和目地性,起到引领的作用。
        2.1提问的问题具有目地性。
        每一堂课都有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提问问题的设计一定不能偏离目标了重点,这样才能有效地对准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点,攻克教学难点,完成教学任务。在设计提问问题的过程中,老师也要“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将重点、难点与学生的兴趣点进行结合,一语中地,直击靶心,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注意和思考。
        2.2提问的问题具有启示性。
        小学生对课堂阅读的热爱是逐步养成的,这需要老师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想活跃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思路,就要采取多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发自动地在阅读中去寻求答案。比如,在古诗词的阅读中,常出现“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一叶渔船两小童”这样的数字组合,都表达了什么意义和意境呢?在现代语言和生活中,我们又是怎样利用数字来表达意义和意境的呢?这些问题都可以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
        2.3提出的问题具有活跃性。
        对小学生而言,太过直接、直白的问题会让他们很快失去兴趣,也不能引发他们的进一步思考,从而破坏了他们回答问题的活跃程度。如果能够在提问题时多一些巧妙的设计、或者转换问题的角度,就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他们换一个角度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很多不求甚解的学生很容易在读了一遍课文后就得出结论:“我已经知道了”、“我已经学会了”。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即时的提出一个能引起学生兴趣、又出乎学生意料的问题,才会引发学生深入地进行学习和探索,使原本已经打消的学习兴趣再度活跃起来。“学无止境”,要想让学生在语文阅读中不断地成长与进步,提问是最直接而有效方法。
        3.总结与反思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堂阅读的教学当中,提问是考验老师的一项技能与必备指标,需要老师将其当成一门艺术来进行潜心的钻研并加以灵活应用,有效地提升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质量。对于教学“提问”这门艺术的研究需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环境和学生情况的不同巧妙地运用,因此,任重而道远,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
        参考文献:
         [1] 王立群.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05
        [2] 王雪梅.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其策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06
        [3]刘亚平.语文教学的提问策略研究.辽宁行政学院学报[J]2009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