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飞
宣汉县天宝乡中心校 四川省达州市 636162
摘 要:现在我国的教育改革工作已经开始朝向更为深入的方向发展,同时教育部门也开始对核心素养的培育有了越来越高的重视。对于小学阶段的核心课程来说,语文就是最为基础性的一门,同时其在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目标方面还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所以下文将对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育教学中的困境以及出路等进行探究,以此来推动该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工作;困境及出路
对于学科核心素养来说,其指的就是学生在学习这一学科的过程中,从中养成与该学科相关的能力以及个人素养。在小学阶段中,语文这门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的人文性,所以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上,语文学科可以在其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对于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核心素养来说,学生可以从中形成优秀的个人素养,其中包含语言素养、思维素养以及人文素养等,通过开展该学科的核心素养教育工作,可以为学生的后续成长打下有力基础。但经过调查结果可以显示,现在大部分教师对核心素养教学并没有过多重视,导致该教育工作始终无法得到落实。
1 小学语文学科教育教学中核心素养培育面临的困境分析
1.1 教师对核心素养指向下的教学目标认识不到位
现在大部分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其在语文教学课堂上会把重点放在课文的讲解方面,对于核心素养的培育并没有过多的重视。除此之外虽然有一部分教师会积极展开核心素养培育工作,但由于其对于核心素养并没有过多的了解,所以就导致该工作的开展根本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而造成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现在大部分教师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独有的教学思维,所以其很难在短时间内把核心素养与自己的教学涉及进行有效融合。第二,大部分语文教师对于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直接的关系并没有清晰的了解,所以教师在开展该项教育工作的时候也只是流于表面形式。第三,由于教育部门对于核心素养教学工作的大力推广,导致一些教师在开展该教育工作的时候,会秉承盲目性的工作状态。即会把整个教学目标都设定为核心素养的培育,而对于知识点的讲解就会有过多的忽略。
1.2 教学内容零散不够系统
对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来说,其教学任务不仅包含基础知识的讲解与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培育。从某种方面来说,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就是培育学生形成优秀的个人素养,使其可以更符合社会对于人才方面的要求。所以在此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注意把自身的教学内容系统化。但经过调查结果可以显示,现在大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都会根据课本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变为单元化教学或主题性教学,这样一来各个单元之间的内容就会有所分散,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除此之外,大部分语文教师也不会主动把该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进行关联,所以就会导致语文教学工作始终处于比较封闭的状态,这样一来学科核心素养教育工作的开展就很难得到真正的落实。
1.3 情感教学存在不足
对于语文这一学科来说,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的人文性,所以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方式就是对情感教学进行开展。但经过调查结果可以显示,虽然现在一部分语文教师会主动开展情感教学,但该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足。比如,在情感教学工作中,一部分教师只会以口号灌输的形式开展该项工作,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真正的理解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很难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教师在对课文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其主要使用的讲解形式就是先引导学生掌握字词句,接着挑选比较重要的段落进行讲解,最后对中心思想进行归纳。该讲解模式虽然在表面看来会紧扣主题,但实际上其只是对课文进行了比较简单的概括,对于课文蕴含的真情实感的分析并没有过多的涉及。
学生长期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很难对感受到课文所蕴含的韵味,同时情感教学工作的开展也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1.4 师生关系存在定位不准的情况
经过调查结果可以显示,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课堂上,与师生关系相关的定位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教师会把自己的工作定位于一种专门的职业,而学生就会被当作其工作对象。第二,教师会在课堂上把自己定位于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就会被当作被动接收知识的学习者。第三,教师会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虽然这一关系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就会很容易被自身的主管感情所影响,对于学生就会产生好恶之感。对于这三种关系来说,前两种属于比较刻板的师生关系,教师于学生之间很难有情感沟通。而对于最后一种师生关系来说,其处于比较感性的师生关系,很容易会出现教师重视个体,对整体有所忽视的现象。
2 优化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
2.1 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对于学科核心素养教育教学工作来说,其与以往比较传统的语文教学工作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该教学工作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育有更多的重视。所以基于此,教师在开展该教学工作的时候,就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拓展训练,以此来落实该教学工作的目标。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定期选择合适的时间,组织学生游览一些距离比较近的旅游景点,以此来保证学生可以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存在的魅力。除此之外,教师在对课文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还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课文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讨论,或组织学生针对某个故事去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从中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给予学生一个表达自我的机会,使学生不再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
2.2 体悟文化内涵的深度,丰富学生的情感
对于语文这一学科所包含的知识点来说,最大的特点就是内容丰富且内涵精深。学生通过对语文这一科目的学习,可以有效的感受到自然美景以及人文精神等不同方面的情感表达。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就可以把课本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有效的结合,以此来保证学生可以比较容易的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比如学生在对《静夜思》进行学习的时候,如果教师就只是对每句诗的意思进行讲解,虽然学生会理解本首诗的以思,但其根本无法感受到诗人所要表达的个人情感,即自己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所以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联系生活,结合思乡之情向学生列举一些生活化的例子,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更为容易的感受到该思想感情,同时其语文核心素养也可以因此得到有效提升。
2.3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经过调查结果可以显示,现在大部分学生会觉得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是枯燥的,所以其在语文课堂上很难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基于此,教师在讲解与自然景观相关的课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与课文所描写的景色相关的图片进行搜索,然后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一来不仅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得到吸引,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同时其观看图片以后再结合课文内容,更能感受到自然风光的魅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情景创建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
3 结束语
总之,如果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可以有效开展核心素养教育教学工作,那么学生不仅可以形成优秀的语文学习能力,同时其个人素养也会有所提升。但教师在开展该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先对其进行充分的了解,然后再利用丰富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以主动的学习态度面对语文这一学科,以此来提升核心素养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莉.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J].明日,2018(7):202.
[2]田光德.基于学生自主发展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8(1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