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凌昀
烟台轻工业学校 265100
摘要:当前智能化成为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在这一背景下,就业市场对于高素质应用型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同时相关工作岗位也提出了更高的实践要求。为有效达成帮助学生实现个人就业价值的目的,必须对当前存在于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之中的问题进行科学分析,把握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结合分析结论采取有效对策开展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从而切实推动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水平提升和效率改善,有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训案例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实训案例;应用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新型工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地加快,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对于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社会发展的人才缺口不断增大,而对于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就是为社会不断培养人才,为了企业发展的的需求培养新型的、高技能、高素质的全能型人才。为更好地推动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加强人才培养,了解市场发展需求,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人才进行培养,进而弥补社会人才的缺口,实现机电一体化的教学目标。
一、机电一体化专业
机电一体化集机械和微电子技术于一体,是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软件相结合构成的系统总称。自20世纪60年代,人们利用电子技术的成果完善机械产品性能以来,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结合受到相关领域的重点关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得到不断完善、创新。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高高校技术型人才职业素养,机电类专业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机电一体化实训平台有机融合了传感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和液压传动技术,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机电一体化相关知识与作用,领会和掌握课程理论知识,提升学生动手能力与实践技能。
二、当前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过分单一机械
许多院校在开展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时,仍然沿袭传统落后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即将机电一体化理论知识以线性方式传授给学生,既不关注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又没有重视开展课堂互动。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在机电一体化专业学习中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往往只能以被动听讲和记录笔记的方式参与机电一体化学习,他们的主体能动性未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主体作用与主体意识也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因而往往不具备机电一体化学习主体能动性和学习兴趣,难免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分心走神的情况。与此同时,由于在这一模式下,教师将教学重心放在理论教学上,因而学生的实践能力往往得不到有效增强,许多时候教师不过是在“纸上谈兵”,难以有效培养学生形成工作岗位所要求的能力与素质。由于机电一体化专业相关理论具备抽象性特征,在脱离实践的教学模式之下,教师费时费力,却很难收到实效。
(二)教材落后不能适应教学需要
对于现阶段的机电一体化的教学,多数教材都是可以在机电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适用,部分教材不能适用的原因是,教材内容与现代化机电工业的发展不同步,对于社会的发展起不到作用,教材内容缺乏创新性。这类教材的内容里不但没有对新时代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对于国外的机电工业的发展趋势也没有进行详细的介绍,缺乏对国外机电一体化的教学的研究。所以,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并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没有达到全球经济一体化人才发展的目标。
三、基于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训案例应用研究
(一)文字与图片结合,降低理解难度
电动机结构较为复杂,涉及知识难度较大。为方便读者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书中插入大量图片帮助解释电动机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如“常用直流电机及应用”这一章,总共有38张图,包括直流电机装置结构图、直流电机纵向剖析图、电枢结构图、直流电机的(物理)结构图以及直流电动机的工作电路图等,直观形象地展示了电机组成和工作的结构原理。图片与文字解说结合,能有效降低理解电动机相关知识的难度,加深学生记忆和书本的可读性。除图以外,书中还有很多表格,如直流电机的主要额定值、直流电动机不能启动的原因和检修方法、直流电动机火花故障和检修方法等,清晰明了的总结了直流电动机的正常运行状态和条件,以及电动机不能启动、发生故障时的原因和方法。参考本书,教师在讲解机电一体化实训平台气动系统设计时,应多使用图文结合的方式,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方便学生记忆。
(二)理论与实训结合,培养实践能力。
“机电设备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实操性较强,与传授理论知识相比,作者更注重学生操作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因此,本书采用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以帮助他们更好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书中设计有大量实训活动,包括直流电动机机械特性的测试及调速方法的操作、单相异步电动机常用调速控制方法的实现、工作台自动循环往返控制线路的安装、安装与调试并励直流电动机启动控制线路等,每个实训都详细记叙了目的要求、所需工具与仪器、安装与调试步骤、注意事项等,部分实训还有项目内容与评分标准,有助于学生客观评价自己操作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从而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强化。
(三)加强实践教学,与就业相接轨
对于机电一体化的教学,主要就是为了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性人才,满足市场的发展需求,对于机电一体化的学生来说,毕业后可以直接在生产一线进行工作,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提高学生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将课堂教学的主体逐渐转移到学生身上,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这对学生的学习会带来更大的提升,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加强了知识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还可以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创新。学校在置备实训设备的过程中,由于机电一体化的设备单一性比较强,都是以单个的课题为主,综合性很差,在实践的过程中缺乏综合性的设备,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作用不大,降低了对学生的培养速度。所以,在构建学校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的过程中,要注意设备的综合性,把气动、传感、电机传动、自动化装配、物料输送以及人机界面等为一体的综合实训体系,只有这样的教学体系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专业化能力,学校教学可以更好的与企业同步化,完美地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从课堂到工程实现零距离接触,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和专业就业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应当紧跟国家装备制造业转型契机,适应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对装备制造业的人才要求,因此传统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应重新规划,及时推进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重构及教学内容调整尤其必要。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可增加学生的知识系统性,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适应性,对专业建设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应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适度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小龙.基于产教融合的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南方农机,2019,50(24):94.
[2]叶文丽.中职院校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教学的实施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9(36):178.
[3]杨程.机电一体化专业特色教学管理体系构建方法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9,16(14):88-89.
[4]白琼.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南方农机,2019,50(13):157-158.
[5]刘丽萍,张继媛.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1):271-272.